张淑琴:与虫为友

过年时,收到浙江图书馆寄来的杨小峰老师写的《追随昆虫》,让孩子高兴坏了。他边拆包裹边嘴里嘟囔着:“这可是在文澜读书岛的公众号写评论得到的奖励!”

拆完书,他就迫不急待地看起来,不时发出咯咯的笑声,嘴里不停地唠叨着:“这本书的图片太精美,把一个个丑陋和渺小的昆虫描写得那么充满文艺范而且有趣,让我对昆虫有好感了,不是那么害怕了。”

张淑琴和她的孩子

有一天,孩子跑过来跟我说:“杨老师观察'糖宝’好认真呀!他把'糖宝’一生都观察到了。想想自己,去年观察蚕宝宝是如此的马虎。”

他总结了三点体会:第一点,杨老师为了观察“糖宝”粪便情况,成了“糖宝”的接屎官。而自己养蚕宝宝的时候,倒蚕宝宝的粪便都捂住鼻子。

第二点,杨老师对“糖宝”化蛹地点进行人为干预,让喜欢平面化蛹的“糖宝”爬到了树枝上,这样就可以看到“糖宝”制作垫子和丝带,蜕皮,化蝶等过程了。而自己养蚕宝宝的时候,看到蚕宝宝爬到牛奶箱盖子上做茧,怕它爬出来,竟狠心地盖上盖子,这样就看不到蚕宝宝做茧的过程了。

第三点,杨老师纠正了“破茧成蝶”的误解,我认为很对,“糖宝”确实是破蛹成蝶。通过这些,孩子认识到,只有俯下身连续观察,才能发现昆虫微小世界的神奇和魅力。

这段时间,孩子临睡前,都要我朗读《追随昆虫》的段落给他听。读完之后,他还进行总结。有一天晚上,我读了“螳螂的噩梦”。这一段讲的是螳螂和铁线虫的故事。原来,铁线虫从小就寄生在螳螂肚子里,等铁线虫发育成熟,便需要回到水中产卵。铁线虫利用自己神秘的方式,驱使螳螂投水自尽,然后获得重生。听完之后,孩子对螳螂慷慨赴死的行为表示无奈,为铁线虫的寄生智慧所敬佩。昆虫用它们小小的身躯,在微观世界里演绎着自然的法则和智慧。每一种生命都值得敬畏。

杨老师给张淑琴和她的孩子签名

上周六下午,我们一起参加了文澜读书岛的阅读分享会。杨老师的演讲相当精彩。杨老师说,他的写作基础,归功于高二时,班主任要求每天写400字的日记。这个好习惯一直坚持到大学毕业。杨老师建议我们多看书和视频,多与前辈面对面交流,多观察和推理,这样才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在互动环节,杨老师还回答了我们的提问,黑蚂蚁被捉来后第二天死掉的原因是,蚂蚁属于社会性动物,有一定的智商,也会有各种分工。它需要接收蚁后散发的激素才能活下去。所以捉到蚂蚁放在罐子里就活不长。

爱学习的孩子

读了《追随昆虫》,听了杨老师的分享,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昆虫,作为地球上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是人类在这颗蓝色星球上的重要邻居。关注我们身边的小家伙,与虫为友,我们就能感受到生活中的别一种乐趣和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