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的寒食詩帖

文/余遠炫 |2021.03.22

中國書法史上有三大行書,排名第一的首推晉朝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充滿雅士風格瀟灑不羈;排在第二位的則是唐朝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具有英烈風範正氣浩然;而接在其後的則是宋代蘇東坡的〈寒食詩帖〉,有著學士內涵的哲理沉思。三大行書各有千秋,也都與他們的人生歷練有所關連,並展現在書法藝術上。

蘇東坡的〈寒食詩帖〉共兩首,是在「烏台詩案」發生後,貶官黃州的第三年(一○八二)所書寫。

(一)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

臥聞海棠花,泥汙燕支雪。

闇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

(二)

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

小屋如漁舟,濛濛水雲裡。

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溼葦。

哪知是寒食,但見烏啣紙。

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

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

蘇軾遭貶黃州,日子過得相當辛苦,第三年的時候,春雨下個不停,小屋就像一葉扁舟,隨時像要被沖垮似的。又冷又餓的日子,偏偏廚房裡沒有什麼東西可煮食,只有些簡單的蔬菜,但又沒有燒火的柴薪,只有被雨淋溼的蘆葦。廚房的灶又破損,這時看到烏鴉嘴裡啣著的紙才知道,已經到寒食節了。想著朝廷想著故鄉,一個君門深重,一個路遙萬里,心裡真是愴然悲涼啊。

蘇軾的〈寒食詩帖〉,不但在詩句中吐露心情,更在書寫中,將他的所有情緒以書法呈現,字體錯落有致,大小不一,更顯情緒濃重。譬如說他的「哭途窮」三個字,字體就在全詩中最為醒目,但緊接著的「吹不起」就相對軟弱無力,形成了對照。他透過詩句與書法,書寫困境也擺脫憂傷,而有了對人生的體悟。

在書法上頗有研究的蘇門弟子黃庭堅,在看到蘇東坡的書法之後,也用書法提了跋:「東坡此詩似李太白,猶恐太白有未到處。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李西台筆意。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它日東坡或見此書,應笑我於無佛處稱尊也。」天下第三行書,不只是有蘇東坡的書法風格,還可以看到黃庭堅的書法胸襟,更是難得。

蘇東坡並沒有抱怨自己的命運,反而把苦日子熬煮成珍貴的佳餚,鼓舞並撫慰著憂傷的民眾,走出困境,迎向人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