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行书教程,讲解得太好了
写好行书也不一定非要有深厚的楷书基础,下面太极书法带给大家的是硬笔书法行书,希望你们喜欢。
练习硬笔书法,字体间架结构要优先于笔画,好比五官长得再美,没有适当的比例和间距,组合起来也是歪瓜裂枣。
笔画的习得往往在一个月内就可以练得有模有样,但间架结构需要在临摹中逐步提高结构审美力,慢慢形成自己的架构能力,在大量书写练习中固化下来。而行书作为快速书写的实用字体更是如此,笔画的重要性相对弱化,间架结构对美观的影响就一目了然。所以选择硬笔书法字帖首要原则是有好的间架结构,在基本架构无误的基础上选择一款你最喜欢的。
不推荐庞中华的字帖就是因为庞的字体结构扁平拙钝,间架四平八稳,缺乏变化,很容易坏了品味
庞中华的字帖
而田英章、顾仲安等人都是间架结构好的范例
田英章硬笔书法行书
顾仲安硬笔楷书
顾仲安硬笔楷书
吴玉生老师行书
为了有的放矢,示范“一生傲娇”几个字来分析吧
放大后看,笔画不错,但字体间架不稳,结构安排不得当,导致整体观感局促小气。
为了强调间架的重要性,不优化笔画,只是单纯把奶爸的这几字笔画进行拆解调整大小位置和倾斜度。
1、一 字 倾斜
2、竖 画 出头部分多些
3、横 画 增加倾斜度
4、单人旁 缩小往外倾斜
5、傲 字中间部分放大 位置上移
6、女 字旁往外倾斜 位置下移
7、娇 字的“天”放大 体占比增多
看一下对比效果:
行书笔法技法
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行书兼具楷书、草书的特点,但又绝非写好楷书便一定能写出一手漂亮的行书字来,行书作为一种独立的书体,其发展过程中具有它自身的特点。
要学好行书,还要经过一段专门的临摹训练,以掌握它的笔法和结字的规律。
行书的技法特点
笔法方面:
顺势入笔:行书笔法中不再如楷书那样,要求逆入回出,藏头护尾。而是落笔便顺锋而入,行笔中锋行走,收笔多是顺势带出,或牵连下笔,或钩挑出锋。不再回锋作顿。
这样很多笔画发生了变异。
这样笔画多为露锋。
笔势明显地流畅起来。
也使行书中更多地形成了曲笔,笔画不可过于平直,增加了点画的动感,使之不至僵滞。
笔法上的这些变化,就自然使书写的速度加快了许多。
点画呼应:
由于行书收笔不再回锋作顿,而多是将笔锋提出,所以形成了点画的附钩和挑趯,即上笔终了时顺势带下,而下笔自然承上,使点画之间虽断似连,笔断意连,产生了明显的顾盼呼应关系。
显然这些顾盼揖让和呼应使字型增加了生动活泼的意趣。
牵丝引带:
点画间的勾挑使之顾盼呼应,有时将这种呼应通过笔锋提写出游丝,连接起来形成两笔或几笔,连续写出,一气呵成,使字显得连贯、潇洒。
简括省略:前面谈到连能把两笔或几笔连成一笔写下来,这其实已起到了简化的作用,加快了书写的速度,但其原有笔画并未减少,只是笔画之间有牵丝相连,不单独存在而已。
在行书中还有更省简的情况,那就是索性合并了原来的点画,形成行书中独有的写法。
收放变化:
比较楷、隶、篆等规整严谨的字体,行书有一个与草书共同的特点。
即它可根据章法的需要和某字的特征,随时调整它的字形和笔画形态。
离方遁圆:
楷书方多圆少,折笔处多为方,即如赵孟頫的圆转为主的书写也时露方意,这无疑是需要也使字增加了一定的力度。
而行书则随笔顺势转折,变化无穷,方圆兼用,灵活生动。
重按轻提:
楷书中的一些笔法,如顿笔回锋挫逆等,在行书的运笔中已经不再应用或很少应用了,更多运用的是顺势提、按的运用。
凡轻细之处需收笔轻提起,速度稍快。
而粗重处则需将笔重按下,速度稍缓,当然,笔画轻重粗细的交替要有合理的起浮过程,不可大起大落,忽轻骤重,应使其自然。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硬笔楷书
古诗楷书硬笔书法作品
精彩回顾
硬笔教材,32个基本笔画+62个偏旁部首+52种间架结构+综合训练
34个基本笔画回宫格+82个偏旁部首田字格+20种间架结构回宫格
硬笔楷书米字格教材,38个基本笔画+60个偏旁部首+60种间架结构
硬笔楷书田字格教材,38个基本笔画+60个偏旁部首+60种间架结构
《每日打卡》,38个基本笔画+70个偏旁部首+10种独体字+16种结构
硬笔楷书培训教材,精编注释版:35个基本笔画+62个偏旁部首+60种间架结构
书法教材V:xuhh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