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连用七人名句夸妻子,表白之余不忘显摆文采,仍忆洞房花烛夜
苏轼一生中,共有二妻一妾,三位红颜,陪伴他度过了人生中的不同阶段。原配王弗是他生活中的知音和事业上的助手,他们二人的爱情故事,因一首《江城子》而广为人知。
然而,苏轼在自己百年之后,却没有选择与她合葬在一起。这不禁令人疑窦顿生,苏轼对王弗,究竟持有什么样的感情呢?
苏轼和王弗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娶王闰之是顺势而为。看起来,只有纳王朝云是他自作主张。那么,除了敬重,他真的没有对王弗有心动过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苏轼在十九岁新婚的时候,曾经填过一首《南乡子》。在这一首词作中,他借集句,表达了自己对王弗最本能的爱情。
一、《南乡子·寒玉细凝肤》
《南乡子·寒玉细凝肤》——北宋·苏轼
寒玉细凝肤。清歌一曲倒金壶。冶叶倡条遍相识,净如。豆蔻花梢二月初。
年少即须臾。芳时偷得醉工夫。罗帐细垂银烛背,欢娱。豁得平生俊气无。
词作意译:
她肤如寒玉凝脂,开口一唱,音色清脆动人。一边听她唱歌,一边用金壶斟酒。细柳腰的美女我见得多了,现在见了她,觉得别人都是浮云。她就像春天二月树梢上的豆蔻花,正含苞待放。
年轻的时光只是匆匆一瞥,趁着这良辰美景,我偷得浮生半日闲。洞房银烛高烧,罗帐细细地垂下来,正是我们欢娱的好时光。现在我豁出去了,任凭英雄气短,儿女情长。
这一首诗的立意不高,含义也比较浅显,主要就是苏轼想夸赞他的夫人王弗,肤如凝脂,唱歌声音也很好听。彼时,二人正当绮年玉貌,苏轼又开始少年老成地感叹青春易逝。
平时苏洵把苏轼管得很严,天天背着黄金棍伺候着他温书呢!现在趁着新婚,终于可以忙里偷闲与夫人春宵一聚,真是开心。只为儿女情长,何惧英雄气短?于是他说要豁出去了。
这一首集句词,一共八句,句句都有来历。原句的作者依次为:第一句,吴融;第二句,郑谷;第三句,李商隐;第四句,杜牧;第五句,白居易;第六句,郑遨;第七句,韩偓;第八句,杜牧。
以寒玉比喻美人的肌肤,再夸她声音好听。第三句是李商隐《燕台四首·春》中的句子“冶叶倡条遍相识”。
说自己见多了像细腰柔软如柳条的歌女,自然再加一个“净如”,净是“空无一物”。意思就是说,自从见过了王弗的细腰后,感觉那些美女不过尔尔。
要怎么才能歌颂妻子王弗的美呢?苏轼借了唐代大诗人杜牧的《赠人二首之一》,说她是二春树枝上的豆蔻花。
说起来也是非常好笑,杜牧这首诗这本来是送给青楼女子的一首诗。但是集句词大概没那么多讲究,所以苏轼就用了。而苏轼的这个豆蔻情节,也一直维持到了他的晚年。
词的立意和杜秋娘《金缕曲》中的“劝君惜取少年时”和“有花堪折直须折”,差不多。其实,苏轼和王弗当时因为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他对王弗的内在美还不太了解。
当时的苏轼,只是单纯地觉得妻子王弗长得好美,好漂亮。但是他这种本能的反应,往往就是少年人爱情的发端。
等到他后来准备离开家乡追求功名的时候,他才真正认识到了王弗的美。王弗也从来没有告诉过他,自己是知书的。直到有一回他读书读不通,王弗给他指出来,他才意识到。
据李一冰先生的《苏东坡新传》介绍:后来王弗病逝,苏轼也很伤心。他的父亲对他说:这个媳妇在世的时候,对你母亲非常孝顺。现在她走了,就让她和你的母亲安葬在一起吧。
原来,当年的巴蜀之地,有让儿媳陪葬婆婆的风俗。这是代表一个家族对媳妇的认可,苏轼也不好反对。所以,最后他只是和第二任妻子合葬,并没有和王弗葬在一起。
二、苏轼对王弗的感情
苏轼少年时代替王弗写的这首《南乡子》,不如王弗去世之后他写的悼亡词《江城子》,甚至也不如他后来写给王朝云的《西江月·梅花》。
王朝云十二岁时被他买作侍女,这又是一个“豆蔻年华”的女子。尽管二人年龄相差35岁,但是王朝云爱上了苏轼的才华。
在他人生中最灰暗的时候,在众多的姬妾也都选择离他而去的时候,王朝云毅然选择了留在他的身边。她聪明美丽,善解人意。在她的身上,其实也有王弗的影子。
苏轼写《西江月·梅花》悼念王朝云时,说她“玉骨哪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又说她唇不抹而自朱,素颜就天然美貌,涂了脂粉还怕污了颜色。
看起来,他和十九岁的时候一样,欣赏美女还是从肌肤开始的。提起这件事,还有一个有趣的典故。
苏轼在中年时作《洞仙歌·冰肌玉骨》时自序:七岁的时候,曾经听一位老尼姑念过一首关于蜀后主写花蕊夫人的词,词的开头两句是“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全词的内容他已经不记得了,就这两句他却记了一辈子。从此,他一生就只爱和“寒玉”一样的“冰肌”美人。
《西江月·梅花》这首词中提到的梅花,本为古代文人雅客最推崇的“岁寒三友”之一,以梅花为题,可见他对王朝云的肯定了。
同样是悼亡词,他写给王弗的那首《江城子》虽然更加出名,但是词中人的面目却显得有一些模糊,而且他也没有在词里对王弗的品格进行点评。
那是因为,他和王弗相处的时间太短暂了。纯粹的少男少女的情爱,还是有点浅。他与王弗相爱11年,但是王闰之却和他在一起熬了28年,王朝云也和他相处了22年。
少年时代的苏轼,一心追求功名,所以整日都是闭门读书,很少理会其他的事情。而王弗与他相处的模式是:他读书,她就坐在一边陪伴而已。
尽管王弗知书达理,也和他一道住过漏雨的房屋,也吃过白盐、白米加白萝卜做出来的“三白饭”。但要论苦,远不及他在中年以后那些被贬谪的糟糕日子。
在他人生中最难熬的那些时光中,陪他最久的,就是贤惠的王闰之与聪明伶俐的王朝云。所以,这二人在陪伴苏轼的时间上就胜过了王弗太多。
王弗与苏轼情投意合,是他理想的少年妻;王闰之对苏轼义重恩深,是他现实的老来伴。而王朝云前期有点像王弗,也是一位豆蔻佳人,后期又像王闰之,所以就成了他的糟糠之妻。
所以,当“理想”与“现实”在王朝云的身上合体的时候,王弗与王闰之也在她一个人的身上重合了,难怪苏轼会对王朝云偏爱有加。
结语
据说李清照十分看不起苏轼的词,她认为苏轼填的词“不协律”。不过,这仅仅是李清照个人把“协律”看得太重了而已。
其实,到了宋末的时候,很多曲牌的曲调,就已经失传了。后来人们读宋词,还是欣赏的词句本身的意义,而不是它的音律。
相比苏轼在中年以后的那些作品,这首《南乡子·寒玉细凝肤》纯属是“炫技”、“显摆文采”之作。在不知它是否“协律”的情况下,我们来看它的内涵,可以说是不值一提。
作为北宋词宗,苏轼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天才少年”。他一生的学问,主要还是靠后天的努力得来。不过这首《南乡子·寒玉细凝肤》中,少年男子见到美女的那种自然反应,倒是写得很真实。
爱情就是这么简单。十六岁的王弗,嫁给十九岁的苏轼。苏轼写诗说,自己喜欢她“豆蔻花梢二月初”的感觉。后来,他遇到了十二岁的王朝云,这又是一个“豆蔻花梢二月初”的好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