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奶奶的故事(6)——留学英国看世界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6)留学英国看世界

一九四0年,奶奶因为成绩突出,乐于助人,热情于公益,得到了教会学校老师们的好评,被英国录取为全额奖学金留学生,来到了英国伦敦。那是奶奶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她说她一下子扎进了书堆里,读书,读书,还是读书,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四年,奶奶说,那时她差点儿忘记了中医。

二战的战火早在她到达伦敦之前就已经烧到了英国本土,但她不怕,因为当她离开祖国的时候,中国早已经在抗日战火中坚持了三年,她对飞机轰炸已经习已为常了。奶奶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大量的文学、宗教、法律和现代物理的书籍,还如饥似喝地学习了化学、现代生物学,到试验室去作实验是她最乐于干的事情。奶奶说,她很单纯,不喜欢逛街和购物,就喜欢泡在书堆里,喜欢沉静地思考。这一点我倒是真地遗传了奶奶的基因,我在她那个年龄的时候,也如她一样,喜欢阅读和思考,不喜购物和打扮。

一九四四年,奶奶毕业来到了美国,这里有她在上海时,一起做义工、一起做抗战宣传的好友,其中有一个白白净净,热情乐观,大胆激进的小伙子尤其给奶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奶奶说,他们保持着通信,那个小伙子比她先一年离开中国到美国的,但他们一直通信不断,通信多了感情就更深了。但可惜的是,他们却在通信里从来没有谈到情和爱,这是奶奶终生的遗憾,奶奶说,我应该好好地谈一次恋爱啊,一个人不可能活两辈子的。我们为什么不表达出来呢,其实内心里感情已经有了。

我说:“奶奶,其实你的骨子里还是一个中国传统女性啊。”奶奶笑了,说“也许是吧。”我在奶奶的日记里看到过一些含蓄的关于爱情的表达,但却没有发现任何大胆直白的表露。我看过与奶奶相伴一生的,存放在一个小木箱子底下的,她和那个叫“要杰”的男孩子的通信,信中大谈救国,大谈建设民主国家,就是没有谈到彼此相爱,真的是太遗憾了!

奶奶来到美国,在一个报社找到了一份不错的打字员的工作,她和要杰同处一座城市,却只有周末才能相聚,他们不会想到,这样的好日子只过了不到半年,奶奶就因为要回国参加哥哥的婚礼而告结束。奶奶有时甚至非常遗憾地说,那个时候,我们怎么不拉一拉手呢,为什么不知道学习西方人,也做一次拥抱呢?

奶奶很少提到这些事情,但当她无意中提起时,我看到了她的无奈和痛苦遗憾。这个姓着少见的“要”姓的男孩子就是奶奶心中一生的情人。而爷爷只是她的丈夫和人生伴侣,绝对不是情人。听说爷爷向奶奶求婚时,奶奶提的少有的几个条件中,就有一条是,她要一直保存着她和要杰的通信和那些她走到哪儿都要带到哪儿的中医书。

奶奶一生的第二个情人就是她的中医,那些相伴她日日夜夜的古医书,是奶奶的最爱,一有空闲时间就翻。

  奶奶一九四五年初回到祖国,大半年后,一个巨大的喜讯由天而降,日本投降了!奶奶原准备参加完哥哥十月十日的婚礼后,再到美国继续她的工作,但这个胜利却让她改变了主意,她急急忙忙地给还在美国盼着她回去的那个要杰,发出了一封加急电报,要他回来一起建设祖国,这是那一代知识分子的最崇高的爱国热情,是真实的不带一点儿水分的,也是单纯幼稚的,每每想到这些,就有几分感动。

  紧接着国共两党开始了谈判,要和平建国,这也正是全国人民的愿望啊。奶奶受一个叔伯姐姐的邀请,在武汉也参加了一些共产党的活动,一九四六年,奶奶加入了共产党,但要杰没有回来。奶奶被派往延安学习、短训。也就是在此时,她参加了一个庆祝什么胜利的晚会,晚会上战功赫赫的爷爷,一下子就被有着白净皮肤,优雅高贵气质的奶奶打动了,向首长要求把奶奶分到他的部队里,首长又向上级首长请求,但没有成功。奶奶参加完短训班就被分回了武汉,继续她以前的宣传工作。

  奶奶常常说,“这就是命呀!”一九四七年为配合挺进大别山的刘邓大军的工作,党组织安排奶奶她们深入大别山腹地的金扶县(现在的河南省新县)、(湖北省的)麻城、红安,宣传组织那里的亲戚和老百姓,迎接刘邓大军的到来。在新县的一次解放军大会上,奶奶再一次见到了已经升任师长的爷爷,这一次,奶奶是想逃也逃不掉了。

(转载文章,侵权告删;未经验证,仅供参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