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读天祥公《与文侍郎及翁书》
天下文氏一家亲 wsyjq8
亲们,无论您身在世界哪个位置,您只要点击上面蓝色字体 “天下文氏一家亲” 关注,即能加入咱们这个大家庭。让我们一起恳亲问祖,分享最新资讯、传播文氏文化、弘扬优良家风、传递家国情怀!
读天祥公《与文侍郎及翁书》
不久前在孔夫子旧书网上购得近代出版的明嘉靖年间《文山先生全集》影印本一册(繁体字、竖排、吉水罗洪先序)。今读卷六· 书· 有“与文侍郎及翁(号本心 川人后参政)”一文。
与文侍郎及翁号本心 川人后参政(原文)
某久旷起居递申,连得诲帖,仰佩至爱。邸状间屡见丐祠,尊性乐在简淡,急流勇退,仙风道骨人也。但老文学为诸儒典型,真侍从为朝路风采,上必不听去耳。舍弟璧来拜侍。辱以家人进之,得与教诲玉成,实受尊赐。某向在湘,承命问一路书籍。后某去之匆匆,诸州来者不齐,今约见存,可二百册,赣书为一万九千三百余版,亦已陆续印背,别容一日专兵赍申。某治郡以来,书生迂阔之说,颇有效验。祖母六月生日集城中内外老人,自七十一至九十六,为一千三百九十名,犒恤有差。老者既踊跃,而少者始皆知以老为贵。礼逊兴行,词讼希省,又风雨以时,早禾甚稔,晚稻亦可望,诸县民皆乐业,无持梃为盗如宿昔者,稍逭旷赍,皆尊诲所逮。宗老去国后,今寄居何处?想甚清健?耻堂先生居霅川,近况如何?批示幸甚。遇邮拜书,不宜备。
高耻堂名斯得,川人。参政本心,癸丑榜眼,后来庐陵,省其叔可则,先生时年十八。邑校簾试,全篇论题,曰:中道狂狷乡原如何冠榜遂通谱焉。道体堂谨书。
仔细读来,该书信主要写了这么几层意思:
1、连续接到了及翁公的几封信。及翁公信中均提到要请求奉祠(注:奉祠,宋代设宫观使、判官、都监、提举、提点、主管等职,以安置五品以上不能任事或年老退休的官员等。他们只领官俸而无职事。因宫观使等职原主祭祀,故亦称奉祠。因故自请充任祠禄官,以处闲散之地称请祠,或称乞祠、丐祠。),天祥公高度评价此行为(乐在简淡,急流勇退,仙风道骨人也;诸儒典型,朝路风采),认为皇帝不一定会同意;
2、弟文璧去拜访及翁公(该信可能是由璧公带去的);
3、回复关于书籍的事情(二百册,赣书为一万九千三百余版,亦已陆续印背,别容一日专兵赍申),待书印好后派专兵送去;
4、叙述到赣后做的主要事情及政绩、效果等。后面一段应该是“道体堂”出版时所作的注释。(待以后有时间考虑对该文进行详细注释)
经查有关资料和家谱有文及翁小传:“文及翁(生卒年不详)字时学,号本心,汉州绵竹人,寓居湖州吴兴(今属浙江)。宋理宗宝元年(1253)进士。调昭庆军使掌书记。景定间,以言公田事,有名朝野。度宗咸淳四年(1268),除国子司业、礼部郎官,兼直学士院。复权秘书少监。同年十一月,以直华文阁知袁州。恭宗德元年(1275),自试尚书礼部侍郎,除签书枢密院事。元兵至,遂弃官而去。帝祥兴二年(1279),宋亡,隐居著书,元世祖累征不起。未几,卒于家。性乐简淡,博通《五经》,尤长《易》数之学,文天祥尝称其为诸儒典型。著有《易本义》、《诗传》、《十七史纂》、《人伦事鉴》、《历代编年》、《文氏文集》二十卷,均佚。《宋诗纪事》录其诗二首,《宋代蜀文辑存》录其文八篇,《全宋词》录其《贺新郎・西湖》,向来脍灸人口,于中可见作者满腹黍离之悲、忧国之痛以及怀才不遇之恨。《宋史翼》有传”。
查《宋史翼》文及翁传:(原文)文及翁,字时学,号本心,绵州人,举进士,为昭庆军节度使掌书记。寓居乌程。官至签书枢密院事。国亡,隐身著书,元世祖累征不起。闭户校书,通五经,尤长易数之学。子志仁,字心之,常州路教授。
读天祥公《与文侍郎及翁书》受益匪浅、收获颇多:
1、从信中文字推断,该信大概写于写于咸淳十年(1274年)农历6-9月。查得(咸淳十年(1274年)天祥公离任湖南提刑,调任江西提刑使兼知赣州(咸淳十年三月到任)。信中有六月祖母生日集城中内外老人为祖母贺寿;早稻已收,晚稻尚未熟)。
2、本支文氏为石室后人无疑!信中天祥公与文及翁以宗人相称,不仅常有书信来往,且两家还相互走动拜访,交往很深。此信中就明确记载有璧公去拜侍及翁公。故本支文氏由自成都徙吉,为石室后人(天祥公在多文中提及)无疑!据明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孔孟颜三氏子孙教授钱塘蔡平富田文氏宗谱序“文氏谱牒之作派绪,由枝以达本,因流以溯源;昭穆之分,尊卑之辨,瞭然在目,如指诸掌,可谓有功于伦教者耶!然余又闻侍郎本心文先生,时与信公通谱。或以潞公同宗为问,本心哂曰:“石晋讳敬,姓敬者避之,是以有苟文文姓。潞公乃敬晖之后,吾文石室其先也。故革斋翁以石室后人识之图刻,昭其所”。由此可见当时天祥公与及翁公已形成共识、同为石室后人,互认宗亲。并非像后来有些谱中和文章中将彦博公与天祥公记为同祖同宗、混为一谈!故彦博公与天祥公属于两支不同祖、不通谱的文姓人在宋朝已有定论!
3、从信中可知及翁公在咸淳十年(1274年)天祥公写信时已离开朝廷寓居霅(zhà)川(霅溪、苕上、霅上、苕霅、霅川等湖州别称。),恭宗德元年(1275)元兵至,遂弃官而去。国亡,隐身著书,元世祖累征不起。从中也能看到及翁公才学、风范、情操、气节....
4、该信是一篇珍贵的、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料,对于研究文氏家族历史有重要作用。
5、查各处文及翁的简介与《宋史翼》文及翁传大同小异,评价基本出自天祥公的此信中。对于及翁公的生卒年代一般都注为生卒年不详。查到重庆工商大学文学院傅德岷《论宋元之际的“三翁”散文》论文中有文及翁(约1210-1282),但不知此生卒年是傅德岷推断的还是有依据。不敢妄用。
6、查《宋史翼》文及翁传,得知其子名志仁,字心之,常州路教授。为今后寻找文及翁后裔提供了确凿的历史依据。
附:文及翁作品:
贺新郎·游西湖有感
一勺西湖水。
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
回首洛阳花石尽,烟渺黍离之地。
更不复、新亭堕泪。
簇乐红妆摇画舫,
问中流、击楫何人是?
千古恨,几时洗?
余生自负澄清志。
更有谁、磻溪未遇,傅岩未起。
国事如今谁倚仗,衣带一江而已!
便都道、江神堪恃。
借问孤山林处士,
但掉头、笑指梅花蕊。
天下事,可知矣!
次回仙韵
开山凿石天无际,钓水耕云地有余。
金鼎莫传添汞法,墨池且问太玄书。
次回仙韵
形栖枯槁元寂寞,迹寄榴皮特有余。
欲唤回仙谈往事,直须瘿相认天书。
和东坡韵二首
万寿山藏不二中,九峰峰下善财童。
敲门问竹机锋触,倚槛看花色界空。
汝坐蒲团曾有梦,我来刍牧愧无功。
吴天蜀地元来近,月照峨嵋日又东。
和东坡韵二首
身满华严法界中,香厨底事感天童。
那知本觉从何觉,才悟真空自不空。
若有相时元说梦,到无言处却收功。
一钩月上星三点,汝向西床我面东。
和太傅平章贾魏公咸淳庚午冬大雪遗安抚潜侍郎
身游廊庙意山林,六出花开一寸心。
平地尺书叨载史,瞻天班贺齿诸任。
屡丰岁事常如昔,太素风光直到今。
收敛神功放晴景,白河半夜扫层阴。
山中夜坐
悠悠天地间,草木献奇怪。
投老一蒲团,山中大自在。
附高斯得简介:
高斯得[约公元一二四一年前后在世]字不妄,邛州蒲邱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理宗淳佑初前后在世。少从李坤臣学。
绍定二年,(公元一二二九年)举进士,授利路观察推官。端平二年,(公元一二三五年)你稼死事于沔。时元兵屯沔,斯得潜行至其地,奉遗骸以归,无意仕进。
李心传方修四朝史,辟为史馆校勘。屡言事,群恰悚惧,合力排摈。斯得求补外,出知严州。屡辞不许。累擢起居舍入,权工部侍郎,兼同修国史。进高宗系年要录纲目,帝善之。历官至参知政事,同提举。编修敕令及经武要略,以论贾似道误国,留梦炎乘间罢之。斯得著有诗肤说、仪礼合抄、增损刊正杜佑通典、徽宗长编、孝宗系年要录及耻堂文集,均《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附《富田文氏宗谱序》
今年夏,余以老疾罢官政,得挈家侨居庐陵王田之乡落。适丁国哀,当哭临,富田巡司、宋丞相文信国公之孙子昶遣人以骑速余王田,因得假馆丞相府。于是子昶偕弟绍节、侄如篪出家谱以示,求余文序之。
按文氏出于汉蜀大守翁之后,世居成都。五季唐庄宗朝,有曰时,始以官家吉。时之后曰卿,字春旸,宋初任吉州刺史,留家庐陵之永和龙窟秀水上,名其地曰文家庄。绍兴间,有字奎炳号炳然,学问渊源,尝开馆于乡之富田。时丞相周必大亦从之游。
奎炳子正中,爱富田山水而徙居之。越五世,有安世,字显道,赠大保、邢国公;子时用字仲和,赠大傅、永国公;孙革斋,讳仪,字士表,赠大师、惠国公。(革斋)子三人:长丞相、信国公,号文山;次宣慰司同知,号文溪;三南恩路同知,字宋仁。信公子道生、佛生,皆早世。宣慰子二:长隆子、次陞子,一讳陞。同知子二:真子、宁子。信公因二子早丧,乃以陞为之嗣。
陞元授集贤直学士,赠大中大夫、蜀郡侯,赐文庄。(陞)生益谦、仲谦、季谦。益谦子公度字美韶、公循字美化。美化生三子,迁临江。
隆子任平阳县尹,生玉屏、环中、同余,而与美韶仍居富田之旧庐。益谦讳富,授嘉议大夫、温州路总管。玉屏讳宣,授进议副尉、吉安路大使、环中讳寄,授广西税务大使。同余讳宷,字景元,廉访司掾,升朝列大夫、惠州路同知。美韶任南宁儒学学正。玉屏子美从,环中子美和,同余子美修,皆隐德弗仕。自炳然至如篪,十有三世,其间历显宦、持节义、尽孝道、乐隐逸,代不乏人,文氏何多贤哉!
抑又考之,古者赐姓命氏,所以有姓氏之说。谱之所作姓,以统祖考之所自出,氏以别子孙之所自分。无谱则莫之考焉。宜乎欧阳文忠公之所深诋焉,谱其可不讲乎?文氏谱牒之作派绪,由枝以达本,因流以溯源;昭穆之分,尊卑之辨,瞭然在目,如指诸掌,可谓有功于伦教者耶!
然余又闻侍郎本心文先生,时与信公通谱。或以潞公同宗为问,本心哂曰:“石晋讳敬,姓敬者避之,是以有苟文文姓。潞公乃敬晖之后,吾文石室其先也。故革斋翁以石室后人识之图刻,昭其所自。”信公魁甲天下,忠贯日月,照耀古今;而裔孙子昶、绍节辈。又能以家谱系其自出,昭诸来世,真所谓贤后裔也。
平虽不敏,窃尝慕夫信公之风节,每遇多事之秋,必欲效信公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奈何有志而未遂。今得以鄙作弁诸信公之谱,亦何幸也,又可辞乎?第以学识肤浅,不足以副子昶叔侄望耳。吁!文氏后人读余之文,思先世诸公之为人,可不思有以自勉!
洪熙元年乙巳秋七月既望。
前孔孟颜三氏子孙教授钱塘蔡平持正敬书。
作者:文佳明
热门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