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散文】心随明月到软桥 ︱散文︱文克成
天下文氏一家亲 wsyjq8
亲们,无论您身在世界哪个位置,您只要点击上面蓝色字体 “天下文氏一家亲” 关注,即能加入咱们这个大家庭。让我们一起分享最新资讯、弘扬中华美德、传承优良家风、树立家国情怀!
心随明月到软桥
老人怀旧,年过古稀甚多的我,常常在梦里破空越时,回到儿时的老家软桥,再见那桃花源一样古朴、山泉一样纯真、杜鹃花一样火红的软桥文化,如同饮了一杯浓郁的老酒,使我久醉难醒。
软桥是志溪河上游——桃江县灰山港一条小支流上的廊桥,始建于明末。桥长30米,麻石砌墩,巨木为梁,桥面铺以厚木板。桥似长廊,上有灰瓦重檐,可避风雨,可遮骄阳。桥两侧有木制矮栏杆,可供人坐歇聊天。
地以桥兴,交通畅通引来了南来北往的行人。桥的两岸商铺渐多,尤以饭店为甚。每到中午,“热饭热菜,吃了赶快”之声此起彼伏。于是镇以桥名,软桥小镇从此兴起,虽然解放后,软桥镇成了软桥村,但由此形成的软桥文化依旧在——
十里不同俗,节日文化是软桥的一大特色,尤以春节和中秋为甚。
软桥盛行地花鼓,正月初一到初四,是家家忙着拜年走人家的日子。初五至十五,天天有一队队龙灯花鼓过桥进户热闹一番。
我最喜欢看的是“倔满瞎子”带的那个花鼓队。此人姓甚名谁无人知晓,读过两年私塾,戴一幅有圈圈的眼镜,因排行老满,故得此雅号。这个乡间土秀才多才多艺,敲锣打鼓、司仪喊礼、讲经说戏、编词谱曲无所不能,尤以擅吹锁喇闻名。他为地花鼓伴奏吹起唢呐来,其热烈欢快的旋律激情喷射,翻山越领,飘洋过海,远播四方,曲断声不断,声断韵不断,引得一群群大男小女从四面八方循声赶来,围着看地花鼓,也情不自禁地和着唢呐唱起来:
正哪月呀是新春,
龙灯花鼓进大门。
恭喜今年会大发,
五谷丰登六畜兴。
呜里哪里那里那,
太平岁月又添丁。
唱到此时,那花旦一手半遮灿若桃花的粉面,一手甩动着彩云翻卷的绢帕,含羞带笑不停地扭动柳腰。那花脸系红围裙的丑角,曲膝踮足,手摇折扇,头颈一伸一缩围着花旦转起来。此刻,东家又放起鞭炮来。顿时,锣鼓声、唢呐声、鞭炮声与看客们的欢笑声融合在一起,呈现出一片欢乐的海洋。
软桥地花鼓的如此盛况,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大跃进之前。后来发生了连续三年的大饥荒,人们饿得精瘦,没力气耍地花鼓了,那穿山越领的唢呐声也沉寂了好多年。待到“文化革命”来了,地花鼓被视为“四旧”,也销声匿迹。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来临。全会闭幕日,那雪藏了多年的龙灯花鼓在益阳街上复活了,日夜笙歌,万人空巷,于是唢呐声又在软桥响起来。
软桥的中秋节另有一番热闹。
是夜,皓月当空,凉风习习。男女老少都到大屋场、大祠堂前的地坪里看烧宝塔。
年轻农民用破瓦片垒成一米高左右的中空宝塔,塔底留有一个大口子。人们一个接一个往口子里塞木柴烧火。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会儿宝塔烧得红彤彤光芒四射。此时锣鼓响起,吆喝喧天,群童拍手齐唱儿歌:
红宝塔,红宝塔,
敲锣打鼓吹唢呐。
喔里哪里那里那,
风调雨顺有饭呷。
喔里哪里那里那,
红红火火有财发。
此时此刻,各大屋场、祠堂前地平上的红宝塔星罗棋布,锣鼓声、唢呐声、儿歌声此起彼伏,好一幅欢乐的乡村夜景。
作者简介:文克成,笔名文老愚,益阳桃江县人。1966年大学毕业,从事中学、中师和干部教育35年,曾任益阳师范副校长、湖南省中华文化学院党组成员、秘书长、教授,出版《统战艺术》、《永恒的智慧一一〈论语〉》等理论专著、合著数种,公开发表论文及其它各类文章百余篇。
文湘编辑整理
热门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