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全碑》临习要点
《曹全碑》是学习隶属的经典碑帖之一,是作为汉隶成熟期飘逸秀丽一路书法的典型。其结体疏朗匀整,舒展放逸;书风秀润典丽,风致翩翩;神采华丽飞动,有“回眸一笑百媚生”之态。临习前首先要认真读帖,细细揣摩,心气平和,不可急躁,力求“眼、手、心”俱到,体会用笔、结体等技法的特征规律。
要注意隶书基本笔画的运行规则,切忌将楷法带入。尤其是先前学过楷书的初学者,往往自觉不自觉地用楷书的笔法来写隶书。如:横画写成左低右高状,竖画的垂露和悬针明显,横折与斜角和脱肩现象,字形呈方形等等。所以一开始临习就应该认读帖,进行比较,抓住隶书的特点,反复练习,纠正习惯写法,做到:横画特别是平画要求整体平直,竖画最后自然回收,横折分两笔写成(内折或外折),字形多呈扁方形态等等。
《曹全碑》的用笔以圆笔为主,点画大多圆润,要写得丰润避免枯瘠。藏锋起笔,行笔和缓,收笔回锋。笔势圆熟潇洒,表现出含蓄典雅的内在美感,用笔不宜过于涩滞,避免尖刻或者生硬。在笔的选择上,宜采用羊毫笔,这样可较好地表现出线条刚柔相济、圆润丰腴的特点。偶有方笔出现,切忌斩钉截铁,棱角分明。
要把握隶书的特征性笔画,进行强化练习。隶书的横画有两种:一为平横,一为波横。常以“横飞”为美,有方笔、圆笔两种。波画是代表隶书中作为调节结字取势的关键一笔,呈“蚕头雁尾”状,一波三折,最具魅力。《曹全碑》的横画圆起圆收,是圆笔的范本。其中,长横常呈微拱形(即两头稍低,中段略高),较平直而行。而短横的拱势则不甚明显。
隶书中的竖画一般均为逆锋起笔,中锋徐行,藏锋收笔,即大多为圆起圆收。虽然《曹全碑》中有些竖画末端较尖,但不同楷书中的“悬针竖”,而是在书写时的自然收结。此碑中的竖画虽变化不多,书写时却不可忽视轻慢。
撇画也是隶书的特征性笔画,变化较多,有长撇、竖撇、横撇、弯撇等。撇画无论如何变化,书写时都应起笔有力,行笔沉着稳妥,收笔时笔锋轻顿后自然向上提笔。捺画与波画相似,只是方向不同,均呈“蚕头雁尾”状,捺画亦是形成隶书气势的重要元素,捺脚向向下方或稍向上跷起。
折画是横与竖连写构成,有横折、竖折等。《曹全碑》的横折常见两种不同的表达:其一,横折的两个组成笔画各自独立,两笔之间似断还连,《曹全碑》的轻灵翩跹之态由此可见;其二,横折的两个组成笔画以相搭的形式完成,横画与竖画之间紧密相连。
隶书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钩,是类似钩的笔画,与撇画相似,写好竖画后向左弯再自然上提回收。
一般来说,隶书中每个字仅有一个主笔,要善于分析笔画主次,抓住主笔,把握好主笔与其他笔画之间的长度比例与轻重区别,保持主笔的主导地位。《曹全碑》的主笔一般由波横、捺画、钩画担当,在笔法上极其舒展,笔势向两侧伸展。横向开张,鼓荡伸展;纵向紧凑,形成鲜明的用笔和结体特征。由于笔势左捺右波的趋向,促使字形趋向扁方,笔势和结构互相制约,字与字左右紧密,上下疏朗,形成隶书特有的章法布局。
《曹全碑》中遇竖画较少的字时,长竖一般会略粗于横,显得短而壮,与横向笔画产生对比,以避免竖画过于孤单纤弱,使字的形象敦实安稳。
撇、捺的运笔方向要与字形整体协调,不可太过陡峭,要有助于结体的横向伸展,同时要细心体察运笔过程,提按鲜明但不可强行,要使节奏有起伏,线条和润优美,结体安稳又神采多姿。要注意线条弧度的表现,恰当地表现刚中有柔、柔中有刚的弹性美,不宜太过弯曲,也不宜刚挺笔直。波磔挑锋要力送笔端,避免轻飘无力。
《曹全碑》结构安排应做到“纵横占位力求准,呼应笔势应分明”。“纵横占位”是指每一笔画所处位置以及纵向和横向各占多少位置。笔画所处位置不同,则纵横中占的位置也不同。遇同样笔画多的字,如横画多的,要间距匀称,横向线条之间的留白尽量匀和,以求端庄的感觉。同时要体现变化,如不同字中的主横,往往会分别置于上中下不同部位,故准确表达纵横占位和写好结构有直接的关系。要理清各个笔画或部位之间的呼应关系,同时还必须看清楚笔势,并能在笔端表现出来。
有些字结构部件多,要处理好各局部之间的关系,使整体协调。笔画较多的局部,往往线条稍细,而笔画少的部分,线条圆厚,组合起来既是相互映衬,又使势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