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不好,唇先知!唇干、唇红、唇痒,一张清脾方解决,值得一学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藏象生理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方剂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给你聊聊嘴唇和脾之间的关系。

我从前在学习中医理论的时候,老师反复给我们讲,说脾其华在唇。唇和唇四周部位,为脾所主。嘴唇生病了,考虑问题在脾。

当时的我,特别不理解。嘴唇和脾,怎么就扯上关系了?谁能证明?

后来,我看的医案多了,临床经历日益丰富了,我这才知道,嘴唇和脾之间的联系,并非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联系,而是古往今来治疗经验和临床规律的总结。

我给你举个生动的例子吧。

话说,老早年,有这么一个中医临床家。他叫做宋鹭冰。这个人,生于1905年,是四川人。他早年是学习外语的,后来自学中医,最终登堂入室,经过考试合格后,悬壶于重庆等地。上世纪五十年代,他还执教于成都中医进修学校,曾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四川分会常务理事等职。

应该说,这位老先生的经历,充分体现出那个年代的中医人,不断钻研、厚积薄发、大器晚成的成长特点。

话说有这么一回啊,宋师接待一个患者。

这个人,当时是40岁,女的。

她什么毛病啊?就是嘴唇特别瘙痒,刺挠,已经半年多了。

一开始,她以为自己肯定是过敏了,所以服用过扑尔敏、B族维生素等,效果不好。

怎么办?她经人介绍,辗转找到宋鹭冰老先生。

刻诊,见患者舌红,苔白腻,脉濡数。两片嘴唇,看上去发红,而且发干,一张嘴,口臭明显。另外,这个人小便发黄,大便干燥,腹部胀满。

当时,宋师就说了,你这是里头有东西憋的。我给你通开就好了。

接着,看老人家开方,但见——

黄芩10克,黄连6克,苍术10克,藿香10克,陈皮10克,厚朴6克,酒军6克,甘草3克。

这些药,口服两剂之后,嘴唇瘙痒、口臭、腹胀的现象都改善了。大便通了。但是,口唇依然色红,灼热,略有瘙痒,舌红少津,脉数。

这个时候,宋师换了方子,但见——

焦栀子10克,石斛18克,藿香10克,防风10克,玄参18克,玉竹10克,花粉10克,荷叶10克。

这一次,方子用了4剂,诸证悉平。接着,再用4剂巩固。最终,患者痊愈,经过随访未曾复发。

这就是医案的经过。现在,我给您说说这背后的道理。

其实,宋鹭冰老先生说的话,已经非常明确了。这就是,患者的问题,根在脾胃,就是里头“堵住了”所致。

怎么堵的呢?你看,此人在一诊的时候,舌苔白腻,舌质红,脉濡而数。这是不是有湿热啊?脉濡苔腻,主有湿。舌红脉数,主有热。

湿热这个东西,憋在身体里头,会伤阴的。一旦伤阴,大便就干燥。所以这个患者,大便干结,而且小便发黄。这都是湿热伤阴的结果。

湿热在里头,大便还不通,污浊之气没处安排,只好上犯到口腔,形成了口臭。

我们的嘴唇,正常情况下,应该是红润的。现在,脾胃湿热浊邪上犯,累及嘴唇,再加上热邪伤津,于是嘴唇就干、红,发痒。

所以说,这个人的嘴唇奇痒,病不在唇,而在脾胃。

既然如此,就得清化湿热,通利浊邪,使之排出。脾胃一通,嘴唇就好了。怎么操作呢?宋师当时用的配伍,其实是平胃散加减。咱们再来看一下:

黄芩10克,黄连6克,苍术10克,藿香10克,陈皮10克,厚朴6克,酒军6克,甘草3克。

这是一诊时开的方子。这里头,苍术、陈皮、厚朴、甘草,就是平胃散的基本构成。这个配伍,我以前多次提到了,它是化脾湿的。苍术燥湿,陈皮行气除湿,厚朴理气除满。在这个基础上,配黄芩、黄连来苦寒清热,配藿香来醒脾,配酒军来通便泻热,使浊热之邪外排出去。

这样一来,里头的湿热浊气没了,问题自然缓解大半。

当然,缓解大半,不代表完全缓解。后来,患者舌苔不腻了,口臭、腹胀、口唇刺痒都缓解了,但是口唇依然色红、干燥,而且舌红少津。这就说明,湿热之邪没了,但是体内阴津被耗伤的状态显露出来了。怎么办?就要滋阴去火。你看看宋师二诊的方子——

焦栀子10克,石斛18克,藿香10克,防风10克,玄参18克,玉竹10克,花粉10克,荷叶10克。

这个,其实是泻黄散的变化。其中,栀子去火,防风散火,藿香醒脾。石斛、玄参、玉竹、花粉,这都是滋阴清热的。荷叶升发脾胃清阳之气,令阴津向上升腾,滋润口唇。

这就是基本意图。

说起来,整个治疗的经过,围绕一个中心思想,这就是通过调理脾胃,由内而外地改善嘴唇的状态。脾,其华在唇,唇为脾所主,这在医案当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其实啊,现实生活中,嘴唇容易出毛病的人很多。口腔溃疡的,唇角发红上火的,很多见。前几天,还有邻人问我,家中小孩嘴角容易发热发红,怎么回事。我的回答是,先从饮食调节入手,少吃点肉。可是孩子姥姥说了,不吃肉,那哪行,根本吃不下饭啊!

所有这些,我觉得,都应该考虑从调理脾胃入手。脾胃有热,上犯于唇舌,就容易闹病。医案里这个嘴唇瘙痒的患者,算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例子了。类似的病人,我知道,还有很多很多。

所以我说,脾不好,唇先知。脾胃有热,嘴唇干红发痒。脾虚呢,嘴唇还容易色淡。如果说一个人,大病之后,嘴唇都变薄了,那就是脾胃之气大伤的结果。通过嘴唇,我们可以探知,脾作为后天之本,它的运作状态,到底如何。

眼下又到春天了。嘴唇犯毛病的人,又会多起来。我建议大家,认真思考本文所述的思路,从调节饮食,优化脾胃状态入手来改善问题。尤其是唇干、唇裂、唇痒的人,不妨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从清化脾胃湿热等角度来调治。 文中所列的方药,仅供参考。非专业读者,应该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我个人感觉,宋师先后用平胃散和泻黄散来治病的思路,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好了,事情到这里,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