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漫言‖007. 历史与传承

论语漫言‖007. 历史与传承

我们生活在一个由时间和空间共同构成的宇宙之中,在同一时间,我们关心不同地域、不同空间的人发生了什么事。同样,我们也对过去和未来充满了好奇。

畅享未来,不仅是现代人的专利,在大约2500年前的一天,子张也就这样的问题问他的老师孔子。

论语

为政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为政第二·第23章》)

子张,即颛孙师,字子张,是孔子晚年弟子。他有一天这么问老师:“300年以后的事,该是什么样子呢?”
“十世可知也?”这句话,问的似乎很宽泛,因为下文孔子是从礼制上回答的,所以一般认为子张问的是300年后的礼制问题。其实也未必,因为从礼制的演化也可以说明其他政治制度、文化的演变。但本章节叫《为政》,至少说明,子张问的这句话,是属于政治制度方面的问题,所以,孔子就从礼制角度回答了一部分。
当然,“十世”未必就是300年,也有解释为十个朝代的。古代30年为一世,一个王朝改朝易姓也为一世,还有换了一个皇帝也可以叫一世,比如始皇帝和秦二世。总之,是一个很长的时间跨度。
孔子说,商代继承了夏朝的礼制,但在此基础上有所增减,这些增减的内容是可以考证出来的。周代又继承了殷商的礼制,在此基础上也做了修订,这些增减修订完善也是可以考证出来的。将来有替换周朝的朝代,也会在周朝的制度基础上进行完善修改。根据这些修改的内容,我们就可以推测那些是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那些是不变的。通过这种方法,即使过了一百年,那时候的礼制,也是可以推测知道的。
不过,考古并不是那么容易。在下一章,就能看到孔子的感慨:“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历史在不断演进,但基本的政治制度、礼仪制度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基因,储存在我们民族的记忆里。比如,我们的婚嫁制度,也称为“周公之礼”,包括传统的纳采(备礼提亲)、问名(包括生辰八字)、纳吉(占卜)、纳征(聘礼)、请期(定吉日)等,直到现在也没有太大变化。随着时代变化,反而变化出更多花样。比如现在农村男多女少,彩礼翻倍,花样百出,有什么“三斤二两”、“一动不动”、“万紫千红一片绿”等各种说法。经人介绍,才知道“三斤二两”指的是百元大钞的重量,约合15万元;“一动”是车,“不动”是房子;“万紫千红一片绿”是说籽色的5块钱钞票一万张,红色的百元大钞1000张,这就15万了,要命的是“一片绿”,绿的是50元钞票,要“一片”,你看着给,但是少了肯定不行。虽然花样百出,但基本程序和3000多年前没啥两样。
周代的封建制到了秦代就改为郡县制,但不久就卷土重来,除了秦代,其他朝代基本都采取了以郡县制为主,辅以不同条件制约的分封制两者相辅相成的体制。
从夏朝开始的宗法制,到周朝开始完善,更是影响到现在。长子的继承权问题,嫡长子在家族中的地位,即使是现在,仍然是一种根深蒂固的风俗习惯。
我们常说的“五服”,也是来自夏礼。《尚书·禹贡》说:
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总,二百里纳銍,三百里纳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

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男邦,三百里诸侯。

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

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

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

以天子为核心,根据距离和亲疏画五个相距500里的同心圆,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成为甸服,环绕天子建立起来的列国为侯服,侯服之外为绥服或宾服,其外是要服和荒服。每服,五百里。四方相距为五千里。到了周朝,虽然改为侯、甸、男、采、卫为五服,但其基本要义并没有变化。
与五服论相匹配的制度为朝贡,其频率根据亲密程度而大有区别,甸服每日朝贡,侯服按月,绥服按季度,要服按年,而荒服则只朝贡一次。比如,甸服,距离国都最近的一百里缴纳“总”,就是完整的禾,二百里到一百里之间的缴纳谷穗就行了,三百里到二百里缴纳去掉芒刺的谷穗,再往外一百里缴纳带壳的谷子,再一百里要交舂好的米。这是甸服的五个“纳税圈”,考虑到运输的问题,从缴纳初级产品到制成品不等。古代运输不便,到了候服就改为替天子承担差役、警戒;绥服则承担推广文教礼制、保卫天子的人文;要服,要服从天子的日常政令(夷)和刑法(蔡),也有解释说要和平相处,遵守条约;荒服,维持隶属关系。
时代演进到现在,大漂亮国搞的军事同盟,仍然是这种五服体制。根据“血缘关系”和经济、军事纽带,第一个朋友圈是北海三岛和北方邻居,第二个朋友圈是五眼联盟,第三个朋友圈是西方诸侯,第四个就是一般性对手,第五个就是竞争对手或者敌对国家。
“五服”还有另外几种含义,比如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五等服式,与宗法制相结合之后产生的五代血缘关系,即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自身五代,随之产生了以亲疏为差等的五种丧服制度。现在人常说的“没出五服的亲戚”,就是没出五代的亲戚。超过五服,只能算“本家”。(公众号:潜真堂)
话说回来,孔子说的肯定不仅仅是这些。夫子更强调的是精神层面,比如仁义礼智信,比如忠孝节义礼义廉耻,这些都是基本的做人的道理,也是礼制的精华,无论任何朝代,无论时代怎么演化,这些都应该是文化的主流,都应该是发扬、弘扬的主流。
当然,也有个别国家例外。某个国家堂而皇之地说:“我们撒谎、我们欺骗、我们偷窃,我们还有一门课程专门来教这些。”并且当做这个国家“不断探索进取的荣耀”。“人至贱,则无敌。”不要脸到这种程度,靠语言来教育他们是不可能的了。
五四运动导致了中国文化又出现了一个断层,但在历史的关键,总是会有人把中国文化不绝如缕地传承下来。到了我们这一代人,该是把它发扬、弘扬广大的时候了。
历史总是这样曲折地前进,但不管如何演进,中华文化总是能够凤凰涅槃,不断重生。
这是历史的传承,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肩负的历史责任、历史使命。

20210109

部分专辑链接

《南湖传习录》、 《推手践习录》

《南湖传习录》番外篇

《潜修集》 、 《笃学记》

《事问集》 、《共修集》

《读史札记》 、 《论语漫言》

《年轻时代》《水云笺》

《中医医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