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四百年:李特惨死李雄挺身而出,益州未平荆州又起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23篇
太安二年(公元303年)二月初十,当李特还在翘首以待李荡获胜的消息时,罗尚忽然率兵前来,然后是各坞堡群起响应。
里应外合之下,李特毫无招架之力,当场被杀,身体被焚烧,头颅送到洛阳,让罗尚出了一口多年的恶气。
一代枭雄落幕,留给后人的是无尽的感慨。兵荒马乱之时,只有仁义和胸怀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手段和谋略。
得知李特被杀的消息后,李流、李荡和李雄等人不得不放弃德阳,回到赤祖,李流自称大将军、益州牧,和弟弟李骧一起守东营,李荡和李雄兄弟俩守北营。
三月,士气大盛的罗尚派出都护常深和何冲向李流的东营发起进攻,涪陵土著药绅一向对流民恨之入骨,也率兵攻击李流。
李流腹背受敌,向李荡和李雄请求支援,李荡和李雄二话不说,离开北营迎战药绅。
不料,狡猾的常深早已将兵力分成两个部分,当他率一部和李流作战时,另一部已由何冲率领,乘虚进攻北营。
兵力悬殊,人心惶惶,北营的苻成和隗伯临阵叛变,转身杀向曾经的兄弟。
关键时刻,李特的妻子罗氏挺身而出,披挂上阵,率领着北营仅剩的士兵和何冲展开了殊死战斗。
隗伯知道罗氏的厉害,亲自对付她,还击伤了她的一只眼睛。但罗氏意气不减,越战越勇。
罗氏的英勇表现激励了余下的士兵,尽管人数处于绝对劣势,仍然在拼死战斗。
当北营即将被攻破时,李流、李雄等人终于击败了常深和药绅,回兵支援,又击败了何冲。
李流乘胜追击,一直追到了成都。罗尚不敢撄其锋,闭城自守。
就在此时,发生了一桩意外,李荡在追击途中,不慎被一根长矛击中,伤重而死。
李荡是李特的次子,为人骁勇善战,多次力挽狂澜。如今,他和父亲相继战死,对于起义军来说是莫大的损失,李流不得不退守。
此时,孙阜已经占据了德阳,宗岱的大军也随时可能赶到,再加上刚刚斩杀李特的罗尚,起义军的形势很不乐观。
受到李特和李荡先后战死的影响,流民心中的恐惧在逐渐扩散,甚至有人偷偷的向官军投降。
怎么办?起义军该何去何从?在妹夫李含的劝说下,李流选择了投降。李骧和李雄屡次劝说,都不能阻止。
最终,李流将自己的儿子李世以及李含的儿子李胡送到孙阜大营中作为人质,表示投降的诚意。
李胡的哥哥李离听说舅舅和父亲要投降后,连夜从梓潼回到成都,劝说他们不要投降。
然而,为时已晚,人质已经送了过去。但李离没有放弃,找到李雄,两个热血青年碰在一起,一下子找到了共同语言,决定偷袭孙阜。
背着李流和李含,李雄对流民道:“我们曾经残暴对待过蜀民,即使现在投降了,仍然难逃一死。既然都是死,为什么不拼一拼呢?如今之计,我们只有同心协力击败孙阜,才有可能夺取富贵。”
流民都是亡命之徒,自然不甘心投降,决意跟着李雄反抗到底。
于是,趁着孙阜前来接收李流的军队时,李雄和李离在半路上发起伏击,将孙阜杀得大败。
孙阜既然被骗了一次,投降也就成了不可能之事。而恰巧此时,前来平叛的荆州刺史宗岱病死在垫江,荆州兵群龙无首,就此撤退。
因为一次冒险,起义军的局势发生了逆转,李流感慨不已,深为佩服李雄的临机决断,逐渐将指挥权转移到李雄手里。
关键时刻,冒险主义战胜了投降主义,挽救了起义军,也成就了李氏日后的皇图霸业,新一代枭雄李雄就此走上前台。
历朝历代,当一个王朝的统治力下降或极度腐败时,农民起义就成了必然,而一旦不能迅速平定叛乱,新的农民起义将层出不穷。
转眼间,李氏兄弟在益州的起义已经持续了两年,朝廷先后派出了几路兵马,始终没有平定,这在客观上给了其它流民以榜样。
前面曾说过,在益州刺史、梁州刺史和宁州刺史都不能有效解决李氏起义军时,朝廷曾让荆州刺史宗岱和建平太守孙阜前去支援。
结果,孙阜被杀得大败,宗岱更是在出兵路上折腾死了,离平叛胜利遥遥无期。
然而,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更让晋王朝无语的是,为了在荆州募集平叛的兵力,将荆州的底层老百姓也给逼反了。
征募士兵的诏书下达后,荆州百姓一片哗然。我在家老婆孩子热炕头挺好的,为什么要去益州打仗呢?几乎无人主动应征。
怎么办?朝廷的命令必须完成。于是,荆州各郡县的长官开启了抓壮丁模式,尤其是流民,统统给我当兵去。结果可想而知,那些不愿当兵的流民在半路上纷纷逃亡,成为乱民。
但凡有人作乱,必定会有人冒出来当大哥。荆州的流民大哥名叫张昌,他本是小吏,眼见仕途无望,又听说李特兄弟在益州呼风唤雨,也起了争霸之心。
混入流民之中,凭借自己见过一些世面,能说会道,又有一些武艺,张昌很快就忽悠了数千人死心塌地的跟在他后面。
为了吸引更多人,张昌干脆将自己改名李辰,冒充李特的同族,以安陆石岩山为根据地,四处招揽流民和躲避兵役的百姓。
明目张胆的造反行为,江夏太守弓钦守土有责,不能坐视不理,遂起兵征讨。然而,尴尬的是,他打不过张昌,大败而归。
轻而易举的击败弓钦,张昌乐了,就这?自信心大涨的张昌不想继续在石岩山当土匪了,他要抢地盘,率兵发起反击。
结果不出所料,弓钦再次大败,被迫放弃江夏,逃到武昌。至此,张昌获得了第一个根据地,也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