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釉里红瓷器有什么故事
釉里红瓷器,是在宋代钧窑窑变釉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指用铜的氧化物(铜花)为着色剂配制的彩料,在坯体上(或先施以青白釉的坯胎土上)描绘纹样,再盖一层青白釉,然后装匣入窑,在高温中烧制使其呈现出娇妍而沉着的红色。
我们通常见到的普通青花瓷,是用蓝色的釉料在坯胎上进行作色,施透明釉后在高温下烧制而成的一种瓷器,而现在我们所说的青花釉里红瓷器,就是在传统的青花瓷制造者基础上,增加一道铜红釉料在瓷器上绘制纹饰的工序,再放到高温窑炉内烧制而成。这件事听起来是不是很简单?然而就是这样一件听起来很容易的技术,古人却至少花了数百年的时间才创造出来。
明清御窑制作的釉下彩瓷器制品中,釉里红制品是制作量仅次于青花、位居第 二的釉下彩官窑品种。
青花釉里红瓷器的工艺复杂,并且要求严格,在明朝中晚期官窑和民窑作坊都生产很少。到清朝康熙时代,釉里红工艺得到极大提高,尤其对铜元素成色机理有比较科学的了解,运用在瓷器的制作工艺上,把握比较准确,绘画线条灵活,烧成后在釉下显色很清楚。釉里红和青花相结合共同组成画面,甚至可以画出大幅的山川景色和人物活动场面。釉里红显色老到,红中泛褐,层次分明,不混浊,不浸漫。使人感到清代釉里红工艺经过三四百年的发展真正成熟了。但釉里红产品不多,往往画面不占主要地位。
《历代名瓷图谱》里描述:“釉里红,红如腥血,宝光灼烁,光彩陆离,耀人眉目,真绝世极 品之奇珍品也。”
红色热情奔放,属火;蓝色冷静深邃,属海。如此对立的冷暖色彩,放在一起却会产生极其惊艳而吸睛的效果。子还曾经曰过:自古红蓝多CP,不是百合就是基。于是乎,红蓝CP到了瓷器身上,就成了一对流传数百年的好基友。这就是青花釉里红,华夏文明从元代 开始制作并引 领瓷器审美潮流的非凡之物。
青花釉里红,俗称“青花加紫”,是在青花间用釉里红加绘纹饰的一种瓷器装饰手法。釉里红是我国的传统釉下彩装饰之一,它是用铜作着色剂的色料在坯体上描绘各种纹样,然后施透明釉经过高温还原气氛烧成,在釉里透出红色的纹样,故称“釉里红”。 因烧成合格品很困难,故其产品极为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