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医案讨论奔豚汤合白虎汤加减

大医精诚,养浩然之正气,极天地之大观。

微信群医案讨论奔豚汤合白虎汤加减

王老师:段天禄医案:女,11岁,1977年7月18日诊。症见发热恶寒,剧烈头疼,喷射呕吐,颈项强直,口渴喜饮,饮而复吐,四肢厥逆,舌尖红,苔白微干,脉浮数且弦。检查:昏迷嗜睡,手足蠕动,巴氏征、布氏征阳性,目眶压疼明显。体温41.4℃。血检:白细胞计数28000/立方毫米,中性68%,淋巴30%,酸性2%。脑积液,无色透明无凝块,潘氏反应弱阳性,细胞数32个/立方毫米,糖50毫克%。

金民:白虎加参汤

医师甲:大青龙汤加葛根天花粉

医师乙:可能还是奔豚汤➕白虎汤

金民:中医辨证首辨阴阳,阴阳明确,则大方向已定,既使后辨有所偏差,无大碍

若阴阳不明则背道而驰,临床中甚至不用刀抢,人自毙矣

慎之,思之

医师丙:发热恶寒脉浮数,表证还未罢吧

金民:表有热里有热仍为白虎汤

可参伤寒论第176条、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医师丙:里寒还用白虎?

金民:里寒,伤寒论之寒为广义

本案虽有恶寒发热,脉浮数,我们往后看又有四肢厥逆,又有昏迷,余一派热象

可参伤寒论第335条、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发热。前热者后必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厥应下之。而反发汗者。必口伤烂赤。

医师丁:本案例可推敲的细节很多,估计最终公布的答案还是奔豚汤。不过金民老师的分析也层层递进,很有道理。有一点我还没理解,请老师们指点:如果只用人参白虎汤,我相信对热和渴均会有明显的疗效,但这里的呕非常剧烈,这里的入口则吐,基本可以排除五苓散和因冷致呕,那致呕的原因似乎只能是因热致厥,又因厥致呕。如此剧烈的呕仅凭人参白虎汤就能解决?另高烧到41ºC以上,如何确认热只在气分,未入营分(手足蠕动)?因此说需要推敲的点很多。

金民:此案为真热假寒之证,呕吐因胃中炽热,脉弦不乏肝血虚肝郁化火,有冲逆之势,手足蠕动,有血虚动风之势,还是奔豚汤➕白虎汤更确切,赞。

呕吐喷射性西医脑积液,脑膜刺激征,中医为本在脑浊液阻气机,肝气冲逆夹水饮上犯,标为呕吐,带寒热平,则以柴陈泽泻汤固本清泄引浊下行

柴陈泽泻汤基本方:柴胡10克、陈皮10克、泽泻10克、钩藤12克(后下)、白菊花10克、黄芩6克、白术10克、甘草3克、半夏10克、党参12克、茯苓15克、天麻10克、生姜6克、大枣10枚。

若经奔豚白虎热已尽,寒现不虚仅用泽泻汤可,虚用六君泽泻汤,等等

这只是一个用完奔豚汤十白虎之处的预期,若余热未尽而从少阳透达,平肝阳,固本健脾化浊并内含泽泻汤引水液从头下行

看用奔豚白虎之后的变化,随证治之

医师戊:@金民~包头 ,王老师,为何没有桂枝?

医师己:主治眩晕是不金老师@金民~包头

医师戊:桂枝容易助肝阳上亢

这方是小柴胡,二陈,泽泻汤加菊花钩藤天麻

医师庚:各位老师请教一下,眩晕和头沉头蒙头晕头昏应该治法不一样吧

金民:泽泻药可直接入脑收头上水液下行,有许多药不能通过脑屏阻,泽泻为泻头饮之主药,合并柴胡,天麻,菊花等入脑清热平肝阳……

桂枝有温病用之则毙之闲,

中医讲病机,有此病机,异病同治。

入脑之药如风药,轻扬发散之药,引经上行之药,如有入巅顶少阴经药之细心,阳明之白芷,少阳经之柴胡,厥阴之吴茱萸,太阳之羌活等等

如陈士铎曰:麦冬可与大队入脑窍之药可入脑治脑阴不足

医师丙:@金民~包头 金老师,段老医案能不能否急下存阴?用承气汤。防风通圣散之类?

@金民~包头 表里俱热

金民:医案未明少阴三急下证,未明刚痉之大承气之病机

只现气分证,表里俱热,里有无形气分热,亦有热入阳明腑成阳明腑实,此案在前者,温热病叶天士云到气方可清气,犹恐入营尤可透热转气……

医师丙:已有昏迷神昏表现

金民:未有阳明腑实若用大承气,恐引邪热入里,估计长眠了。

医师丙:医案未明大便。

金民:气分大热而致昏迷神昏,白虎解气分热,其昏迷神昏随之而解。

金民:不仅仅在大便上。

伤寒论第253条、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伤寒论第254条、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伤寒论第255条、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医师辛:颈项僵直,已属痉病,也是气分大热引起?

金匮要略13、痉为病,一本痉字上有刚字,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齿,可与大承气汤。

金民:此案在阳明气分热,13条在阳明腑实

看金匮13条,请参伤寒论第伤253~254~255条综合评断,再结合温热病大家叶天士云到气方可清气……

医师任:@金民~包头 金老师,此案的恶寒不去治疗吗,有一分表证就有一分恶寒。

金民:医案抓大象,真热假寒之实质。

王老师:今日医案答案公布

段天禄医案:女,11岁,1977年7月18日诊。症见发热恶寒,剧烈头疼,喷射呕吐,颈项强直,口渴喜饮,饮而复吐,四肢厥逆,舌尖红,苔白微干,脉浮数且弦。检查:昏迷嗜睡,手足蠕动,巴氏征、布氏征阳性,目眶压疼明显。体温41.4℃。血检:白细胞计数28000/立方毫米,中性68%,淋巴30%,酸性2%。脑积液,无色透明无凝块,潘氏反应弱阳性,细胞数32个/立方毫米,糖50毫克%。证属气营两燔,肝风欲动之暑温(乙脑)。治宜气营两清,凉肝熄风,佐以透热出卫。急拟奔豚合白虎汤加减。处方:葛根24克,黄芩12克,赤芍12克,当归9克,川芎、甘草各6克,钩藤15克,生石膏30克,知母12克,羚羊角3克(另包先煎,下文用法同),李根白皮为引,1剂,浓煎频饮,以防呕吐,

西医常规治疗。上药当日晚8时许服尽,抽搐已止,头痛大减,体温降至38.6℃,干呕时作,脉浮数有力,它症均轻。再以原方1剂连夜频服。

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

理论与临床相结合,提高临床技能,欢迎中医同仁们参与经方临床医案讨论中来,中医理论体系构架不同,医案讨论答案不同,故医案答案没有唯一,只有最佳,这样在探讨医案中,升华我们的灵感,期待您的参与、留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