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的症状和特征
1.临床表现:
烧伤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受伤组织的范围和深度,烧伤深度可分为Ⅰ度、Ⅱ度和Ⅲ度。
1.1.Ⅰ度烧伤损伤最轻。烧伤皮肤发红、疼痛、明显触痛、有渗出或水肿。轻压受伤部位时局部变白,但没有水疱。
1.2.Ⅱ度烧伤损伤较深。
1.2.1.浅Ⅱ度:局部红肿明显,有大小不一的水疱形成。将水疱剪破及掀开后,可见红润而潮湿的创面,质地较软,疼痛敏感。在正常皮肤结构中,乳头层与网状层交界处有一血管网,并由此发出分支伸入每个乳头内。浅Ⅱ度烧伤时,它们扩张充血,表现为颗粒状或脉络状血管网。
1.2.2.深Ⅱ度:局部肿胀,有较小的水疱。将坏死表皮去除后,创面白中透红,红白相间。质较韧,感觉迟钝,温度降低,并可见针孔或粟粒般大小的红色小点,或细小血管支,这是因为皮肤浅部血管网已凝固,所见红色小点为汗腺、毛囊周围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所致。因此,烧伤越浅,红色小点越明显;越深,则越模糊。少数小血管支,则系位于网状层内及网状层与皮下脂肪交界处的扩张充血或栓寨凝固的皮肤深部血管网。它们的出现常表示深Ⅱ度烧伤较深。
1.3.Ⅲ度烧伤损伤最深。烧伤表面可以发白、变软或者呈黑色、炭化皮革状。由于被烧皮肤变得苍白,在白皮肤人中常被误认为正常皮肤,但压迫时不再变色。破坏的红细胞可使烧伤局部皮肤呈鲜红色,偶尔有水疱,烧伤区的毛发很容易拔出,感觉减退。Ⅲ度烧伤区域一般没有痛觉。因为皮肤的神经末梢被破坏。
烧伤后常常要经过几天,才能区分深Ⅱ度与Ⅲ度烧伤。
2.烧伤严重程度的分类:
2.1.轻度烧伤
总面积在10%以下的Ⅱ度烧伤。
2.2.中度烧伤
总面积在1l%~30%之间,或Ⅲ度烧伤面积在10%以下的烧伤。
2.3.重度烧伤
总面积在31%~50%,或Ⅱ度烧伤面积在11%~20%之间;或烧伤面积不足30%,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2.3.1.全身情况较重或已有休克;
2.3.2.复合伤;
2.3.3.中、重度吸入性损伤。
2.4.特重烧伤
总面积在50%以上,或Ⅲ度烧伤面积在20%以上。
3.分期:
病程分期严重烧伤病程可分为三期
3.1.休克期:大面积烧伤因剧烈疼痛和精神刺激,早期可引起短暂的神经性休克。后由于局部微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高,致使大量血浆样体液自血管内渗出到组织间隙和创面,导致血液浓缩,有效循环血量锐减,而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
体液从血管内渗出的速度,一般在伤后8小时内最快,至24小时达到高峰,以后渗出逐渐减少而停止,48~72小时后水肿液体开始回吸收。故将伤后48~72小时内定为休克期。病人常表现为口渴,烦躁不安,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尿量减少,早期即出现酸中毒和血红蛋白尿。
3.2.感染期:由于烧伤破坏了皮肤的防御功能,创面组织坏死和富于蛋白的渗出及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因素,自伤后直至创面愈合前都有发生创面感染的可能。伤后的水肿回吸收期和溶痂期为全身感染的高峰,如不及时防治常发生烧伤败血症。伤后的3~10天为水肿回吸收期,大量的毒素和坏死组织的分解产物被吸收到血循环中,形成所谓的创面脓毒症。伤后3~4周,创面焦痂开始溶解,大片焦痂脱落后创面暴露,易反复发生感染,常使大量的细菌侵入血液循环,引起烧伤败血症。
3.3.恢复期伤后5~8天开始,直到创面愈合。无感染的Ⅱ度烧伤、创面依靠生发层或残存皮肤附件的上皮再生而愈合,Ⅲ度或已严重感染的Ⅱ度创面,小面积者可由创缘的上皮向内生长覆盖,创面较大者则常需植皮。在创面末愈合前随时可能发生感染,并有大量体液及蛋白质丢失。限期消灭创面是抢救治疗大面积烧伤病人的关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