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唐诗解读——杜甫之《题张氏隐居二首》(其二) 2024-07-31 13:24:05 之子时相见,邀人晚兴留。霁潭鳣发发,春草鹿呦呦。杜酒偏劳劝,张梨不外求。前村山路险,归醉每无愁。 注:之子:相当于“这位先生”。时相见:时常见面。解读:这是一首很别致的生活小诗。虽是应酬之作,却饶有情趣。多处化用典故却不显得学究气,诗句朴素,却无一句无来历。这种不露痕迹的用典,同时又能够清新风趣,方是真正的难得。“之子时相见,邀人晚兴留”,首联写“我”与隐居主人时时相见,又承蒙他殷殷相留。开门见山,直白平淡。看样子诗人与张氏很熟悉很投缘,很晚了还邀诗人留下以便尽兴。“霁潭鳣发发,春草鹿呦呦”,颔联化用了两处典故:《诗经·卫风-硕人》:“鳣鲔发发。”《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鳣:鱼名。发发:象声词。形容鱼跃的声音。这句是说新雨之后,春草芊芊,鹿群一边食草,一边呦呦而呜;水色、山光、鱼跃、鹿鸣,尽收眼底。一幅幽静的田园荣象呈现在读者面前。这里是用典,但一点儿也不显得迂腐呆板,生动地画出山村的清丽晚景。景中含情,承上启下。“杜酒偏劳劝,张梨不外求”,这一联进而叙述人事。主人殷殷待客,献上杜康好酒。“偏劳劝”的“偏”字,刻画主人劝酒殷勤之状,十分形象。主人献上好酒之后,又捧出上好的水果。诗人以幽默的口吻与友人开玩笑,说酒本是我们杜家的,据传说酒是杜康发明的,却偏偏劳您来劝我。梨本是你们张府上的,据说张公大谷之梨最为有名,自然在园中就可以摘吃,不必到外边去找。这里用的两个典故恰好切合宾主二人的姓,巧妙而贴切,妙就妙在说得轻灵自然。“前村山路险,归醉每无愁”。前句是主人送别叮嘱的话,意思是:前村的路很险,你须小心啊!后一句是杜甫的回答:路虽然险,我也微醉,但归路我十分熟悉,你不用担心。其中“每”字意在告诉主人:我带醉回家已非一次,都很安全。结句虽未点明夜晚,但从主客对语之中,可以看出是在夜间,遥遥照应了第二句“晚兴留”中的晚字。 杜甫(712—770),字子美,排行二,河南巩县人。其十三世祖杜预,乃京兆杜陵人,故杜甫自称“杜陵布衣”,即指其郡望。十世祖杜逊,东晋时南迁襄阳,故或称襄阳杜甫,乃指其祖籍。杜甫一度曾居长安城南少陵附近,故又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其祖父杜审言,武后时膳部员外郞,于初唐五言律诗之形成起过积极作用。其父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奉天县令。杜甫七岁开始学诗,十四时其诗文便引起洛阳名士之重视,被誉为“似班扬”。青年时代正值唐玄宗开元全盛时期,经过前后三次、历时十年之漫游生活。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举进士,不第。天宝六载,公元747年,玄宗“诏天下,有一艺,诣毂下”,由于中书令以“野无遗贤”而无人一人中举,杜甫应是届制举,又落第。天宝十年,唐玄宗祭祀老子、太庙和天地,杜甫献《三大礼赋》,得玄宗赞赏,命待制集贤院,而终无结果。十四载,方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同年十一月,杜甫回家省亲,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六月,玄宗西逃入蜀,长安陷落,杜甫亦陷其中。八月,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四月,杜甫奔赴行在凤翔,授左拾遗,故杜甫又称杜拾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杜甫出任华州司功。次年秋,弃官司西去秦州(今甘肃天水)、同谷(今甘肃成县),决计入蜀。从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至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十一年的时间,用杜甫的话是“漂泊西南天地间”。上元元年春天,他在成都西浣花溪畔筑草堂,与成都故人尹平武时有诗歌唱和。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因避徐知道之乱,流亡梓州(今四川三台)和阆州(今四川阆中)。广德二年(公元764年)重返成都,入严武幕,任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郞,故世称“杜工部”。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携家离开成都,途经渝州、忠州至云安,于次年(大历元年,公元766年)至夔州,居未满两年,作诗430余首,也是他一生中创作最为丰收和旺盛的时期。大历三年正月起程出三峡,辗转江、湘之间,大历四年,杜甫居无定所,往来岳阳、长沙、衡州、耒阳之间,大历五年冬,在长沙去往岳阳一条小船上,一代诗人杜甫病死。杜甫生平新旧《唐书》皆有传,现存诗歌1440余首,《全唐诗》编为19卷。明人对杜甫的诗歌评价极高,誉为“诗圣”。且杜甫的诗歌在思想艺术上集中反映了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社会现实,其忧世悯人的深情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足为后世楷模,故杜诗一直以来有“诗史”之称,所谓“少陵为诗,不啻少陵自为年谱。” 赞 (0) 相关推荐 杜审言:我不止是杜甫的祖父 杜审言:我不止是杜甫的祖父 140 唐诗解读——杜甫之《题张氏隐居二首》(其一) 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 涧道余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 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 乘兴杳然迷出处,对君疑是泛虚舟. 注: 丁丁:伐木声.出自<诗经·伐木>:" ... 141唐诗解读——李白之《寄远十二首》(其十二) 爱君芙蓉婵娟之艳色, 色可餐兮难再得. 怜君冰玉清迥之明心, 情不极兮意已深. 朝共琅玕之绮食,夜同鸳鸯之锦衾. 恩情婉娈忽为别,使人莫错乱愁心. 乱愁心,涕如雪. 寒灯厌梦魂欲绝,觉来相思生白发. ... 63 唐诗解读——杜甫之《至日遣兴奉寄北省旧阁老院故人二首》 其一 去岁兹辰捧御床,五更三点入鹓行. 欲知趋走伤心地,正想氤氲满眼香. 无路从容陪语笑,有时颠倒著衣裳. 何人错忆穷愁日,愁日愁随一线长. 其二 忆昨逍遥供奉班,去年今日侍龙颜. 麒麟不动炉烟上,孔 ... 180 唐诗解读——杜甫之《西枝村寻置草堂地夜宿赞公土室二首》(其一) 出郭眄细岑,披榛得微路. 溪行一流水,曲折方屡渡. 赞公汤休徒,好静心迹素. 昨枉霞上作,盛论岩中趣. 怡然共携手,恣意同远步. 扪萝涩先登,陟巘眩反顾. 要求阳冈暖,苦涉阴岭冱. 惆怅老大藤,沉吟屈 ... 209唐诗解读——杜甫之《绝句二首》(其一)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暧睡鸳鸯. 注: 迟日:春日的阳光. 解读: 绝句这一名称起源于南朝,相对于"连句"而言.又称截句.断句.绝诗,每首仅有四句,通常分为五言. ... 210唐诗解读——杜甫之《绝句二首》(其二)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解读: 在第一首诗中,诗人营造了清新雅致的格调,但在这首中,诗人却翻出了新的情韵--"思恋故园"的归思之情.我们从中能够感受到诗 ... 1 唐诗解读——杜甫之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上)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 生逢尧舜君,不忍便 ... 2 唐诗解读——杜甫之《北征》(上) 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 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维时遭艰虞,朝野无暇日. 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筚. 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 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 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 东胡反未已,臣甫愤 ... 2 唐诗解读——杜甫之《北征》(下) 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 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维时遭艰虞,朝野无暇日. 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筚. 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 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 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 东胡反未已,臣甫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