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好交往——憨山大师传【连载(33)】

【崂山白云庵遗址】

第十二章:佛道之争

四、试论太清宫与观音庵的基址问题

  在下没有到崂山实地考察,不过,即使去考察,世易时移,变化太大,现在也不可能考察清楚太清宫和观音庵的具体位置,只能凭借原有记载来推断。

  先说太清宫,汉唐时代且不论,单是宋代扩建,太清宫就已成为全国著名的道教宫观,规模很大。所以,这一大块地方,历史上属于道教的势力范围,这是无疑的。

  同时也可以确定,古代的观音庵,只是距离太清宫很近的一处佛教小庵。距离虽近,但并不在一处。观音庵的建造年代,大致可以推断为宋室南迁、金人占领山东一带、道教势力相对衰落、全真教尚未崛起的这段时期。

  到元代初年,全真教势力已经壮大,又得到皇室的支持,便趁机侵占观音庵,纳入太清宫范围。元世祖忽必烈下令恢复佛寺时,观音庵没有得到恢复。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地方偏僻,僧人们没有注意到。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一带本是道教的势力范围,佛教势力太小,没有恢复的价值。

  明万历十一年,憨山初到崂山时,观音庵只残存一块基址,可能还有残存的碑文,所以憨山可以考证到,此地古代是观音庵。而观音庵基址的存在,也说明当初道教侵占这块地方,并没有充分加以利用,重新盖房,而仅仅是驱逐佛教,由道教完全占领该地而已。也就是说,观音庵只是处在太清宫的势力影响范围,而并不在太清宫的建筑范围之内。

  憨山到崂山时,太清宫也衰落了,只剩下半间三官殿,道人很少,没有什么势力。所以,憨山在观音庵搭茅篷住下,道士们也没有力量干涉。而憨山来到此地的初衷,是结茅隐居,并没有经营佛教道场的意思。

  当李太后派太监带着三千两银子,为憨山重修庵堂时,憨山拒绝了,并矫诏赈济灾民。赈济范围包括僧道、孤老、狱囚,那么,当时的道士们,接受过憨山的帮助。这件事,也说明憨山在无意在崂山经营道场。

  后来,憨山为了维持僧徒生活,从道士手里买了一块地,种粮种菜,道士也没有反对。这说明当时憨山和道教界的关系是不错的。

  等李太后突然颁发《大藏经》,大量经书运到崂山,没有地方安放,憨山这才决定盖一座寺庙。由皇太后捐助,就在观音庵的地址和买来的地皮上盖起,规模很大。这样,形势发生了变化。原来,观音庵是邻近太清宫的一座小庵。海印寺动工以后,衰落的太清宫反而变成离海印寺很近的小观。

  据记载,憨山得到皇室捐助,兴建海印寺时,也曾经向道教表示友好,替道士们重修了太清宫残余的三官殿。这个事实表明,憨山并没有占据太清宫地盘为己有的意思。

  如此可知,佛道两家争执的焦点,不在于原太清宫和原观音庵,而是憨山以种田名义,从太清宫道士手里买走的那块地皮。

  从憨山的角度来考虑,愿买愿卖,价钱公平,买到手之后,我是愿意种田还是愿意盖庙,一切由我自己做主,没有必要听别人的。从道士的角度考虑,卖地为田和卖地为佛寺,意义大不相同。

  卖地的道士,可能就是太清宫的老住持,后来所谓的“因故去世”,可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当初为了换几个钱花,不小心倒卖了祖业,让人家佛教占了上风,心里窝火,一病死了。他的徒弟刘真湖、贾性全等人气不过,就开始打官司。耿义兰原本在太清宫出家,这时便也参与进来。他曾经当过官,熟悉官场规矩,打起官司来,门道要比刘真湖等人多。聚众闹事的事情,也有可能是耿义兰策划的。

  在山东官府看来,地皮既然已经卖给人家,价钱公道,分文不少,那么憨山用这块地皮盖庙,就是理所应当的。同时,钦颁《大藏经》是朝廷的行为,建庙安奉《大藏经》是朝廷的意思,连建庙的经费也是皇室捐助的,那么修建海印寺就是合法的。道士们属于无事生非,无理取闹,问题的关键是心理失衡,容忍不了佛教在崂山发展。另外,道士们为了打官司,纠集无赖,聚众到省城闹事,很犯官府的忌讳。所以,耿义兰等道士被官府严刑拷打,就是正常的了。

五、憨山和道教徒的友好交往

  憨山在山东打官司时,曾经努力周旋,平息事态,缓和与道教徒的矛盾,表现得很有风度。前文说过,憨山修海印寺时,曾经帮助太清宫重修三官殿,态度也非常友好。

  严格地说,憨山虽然身在佛门,其实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佛教徒。他熟读儒家经典,有经世济用的思想。同时,对道家经典也颇有涉猎,后来还注释过《老子》《庄子》等道家著作。

  在崂山这个道教圣地居住的几年中,憨山一直和道教界保持着友好的交往。从他的《梦游集》中可以略见一斑。

  万历十一年,憨山初到崂山不久,曾经游览过崂山巨峰顶白云庵,结识了全真派道士高来德。高来德在几年前,募资修建玉皇殿,整修白云庵,很有成效。他一直就想找个有名的文人撰写碑文,记载此事。和憨山认识之后,便请憨山代劳撰写,憨山因此作成了一篇《重修巨峰顶白云庵玉皇殿记并铭》,由衷地赞美了崂山的风景和道教的神奇境界。

  万历十五年秋天,憨山正在修建海印寺的时候,莱州府有位信奉道教的戚将军(不知道是不是戚继光?),捐资重修之罘山神庙,第二年,工程竣工。之罘山神庙里的全真派道士高常清,亲自来到海印寺,请求憨山为神庙撰写一篇碑记。

  憨山欣然命笔,撰写了《重修之罘山神庙记并铭》。在文章中,憨山回顾了秦始皇东游、登山刻石的悠久历史,考证了之罘山神被册封为“浮佑侯”的来历。称赞了蓬莱三山中的道教神仙,也称赞了之罘山神保佑山下居民风条雨顺五谷丰登的灵验,还表扬了当地居民祭祀山神的虔诚。最后,又恭维了山神庙住持、全真派道士高常清的修行,说他在庙里住了三十几年,年逾九十而色如童子,深受信徒尊重。

  全真派道士高常清在海印寺已经开工之后,还上门礼请憨山撰写碑文。这件事表明,憨山和道教界关系不错,修建海印寺并没有引起所有道士的反感。


(0)

相关推荐

  • 说说崂山

    崂山是道教名山,<聊斋志异>中有一篇小说就叫<崂山道士>. 崂山古称劳山.牢山.不其山,又叫辅唐山.鳌山,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境内,是我国沿海名山之一,主峰名叫巨峰,俗称崂顶 ...

  • 王旭东丨青岛崂山

    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样,认识崂山是来自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崂山道士>.这个故事取自于300多年前山东淄博人蒲松龄编写的<聊斋志异>.<崂山道士>写的是一个年轻人王生在 ...

  • 何谓憨山?——憨山大师传【连载(95)】

    何谓憨山?(代序) 1第一标题 题 "憨" 憨有痴呆的意思,又有天真.纯朴的意思.使用起来,语气比较亲切,没有太多的贬义.在下是北方人,从小经常被人称做"憨憨" ...

  • 不坏金身——憨山大师传【连载(94)】

    第二十六章:涅槃寂静 1第一标题 题 8金刚不坏的肉身 据负责运送灵龛的晏日瑞和慈力.广成等人说,灵龛在途中曾有许多神异变化.刚开始,是四个人抬着走,并不觉得沉重.但到了濛里码头,弃船上岸时,八个人抬 ...

  • 争夺遗体——憨山大师传【连载(93)】

    第二十六章:涅槃寂静 1第一标题 题 6隆重的后事 大师去世的消息传到韶阳,太守张三星立即派遣官员来吊唁,并且主持封龛仪式. 萧玄圃离开曹溪只有五天,还在雄州.他听说以后,非常赞叹,说:"大 ...

  • 涅槃寂静——憨山大师传【连载(92)】

    第二十六章:涅槃寂静 1第一标题 题 4从容辞世 憨山大师对自己的辞世时间,早就心中有数,体现出修行有素的大德风范. 八月,大师派侍者去感谢吴生白的护法诚心,临行嘱咐说:"即使是佛祖,也非常 ...

  • 回归曹溪——憨山大师传【连载(91)】

    第二十六章:涅槃寂静 1第一标题 题 1回归曹溪 明天启二年(1622)十一月十日,七十七岁的憨山大师在僧俗弟子的再三请求下,离开了隐居五年多的江西庐山五乳峰法云寺,回归广东曹溪南华寺. 这是一件很有 ...

  • 著书庐山——憨山大师传【连载(90)】

    第二十五章:归隐庐山 1第一标题 题 5回归曹溪的因缘 憨山大师于万历四十五年归隐庐山,兴建起了五乳峰法云寺,准备在这个地方安居养老.但是,因缘际会,请求他回归曹溪南华寺的呼声越来越高. 万历四十七年 ...

  • 归隐庐山——憨山大师传【连载(89)】

    第二十五章:归隐庐山 1第一标题 题 3营建五乳峰法云寺 憨山师徒一行,告别了刘玉受,继续乘船出发.有位吏部官员崔鹤楼,赶来拜会憨山,听说已经出发,便乘船追赶,终于在长江上会晤,畅谈而别. 五月十六日 ...

  • 异梦传说——憨山大师传【连载(88)】

    第二十五章:归隐庐山 1第一标题 题 1在江苏一带的游历 憨山师徒离开浙江,进入江苏境内,仍然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可以说是东游余韵. 在苏州,受到雪浪洪恩门下弟子巢松.一雨两位法师的欢迎,他们把憨山师徒 ...

  • 告别杭州——憨山大师传【连载(87)】

    第二十四章:菩萨应世 1第一标题 题 11补叙东游的其它故事和著述 东游期间,憨山除了在径山.云栖.净慈等地活动外,还漫游了杭州附近的名胜,如灵隐.三竺.西山等.这段时期的著述也比较多.除了给紫柏.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