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好交往——憨山大师传【连载(33)】
【崂山白云庵遗址】
第十二章:佛道之争
四、试论太清宫与观音庵的基址问题
在下没有到崂山实地考察,不过,即使去考察,世易时移,变化太大,现在也不可能考察清楚太清宫和观音庵的具体位置,只能凭借原有记载来推断。
先说太清宫,汉唐时代且不论,单是宋代扩建,太清宫就已成为全国著名的道教宫观,规模很大。所以,这一大块地方,历史上属于道教的势力范围,这是无疑的。
同时也可以确定,古代的观音庵,只是距离太清宫很近的一处佛教小庵。距离虽近,但并不在一处。观音庵的建造年代,大致可以推断为宋室南迁、金人占领山东一带、道教势力相对衰落、全真教尚未崛起的这段时期。
到元代初年,全真教势力已经壮大,又得到皇室的支持,便趁机侵占观音庵,纳入太清宫范围。元世祖忽必烈下令恢复佛寺时,观音庵没有得到恢复。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地方偏僻,僧人们没有注意到。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一带本是道教的势力范围,佛教势力太小,没有恢复的价值。
明万历十一年,憨山初到崂山时,观音庵只残存一块基址,可能还有残存的碑文,所以憨山可以考证到,此地古代是观音庵。而观音庵基址的存在,也说明当初道教侵占这块地方,并没有充分加以利用,重新盖房,而仅仅是驱逐佛教,由道教完全占领该地而已。也就是说,观音庵只是处在太清宫的势力影响范围,而并不在太清宫的建筑范围之内。
憨山到崂山时,太清宫也衰落了,只剩下半间三官殿,道人很少,没有什么势力。所以,憨山在观音庵搭茅篷住下,道士们也没有力量干涉。而憨山来到此地的初衷,是结茅隐居,并没有经营佛教道场的意思。
当李太后派太监带着三千两银子,为憨山重修庵堂时,憨山拒绝了,并矫诏赈济灾民。赈济范围包括僧道、孤老、狱囚,那么,当时的道士们,接受过憨山的帮助。这件事,也说明憨山在无意在崂山经营道场。
后来,憨山为了维持僧徒生活,从道士手里买了一块地,种粮种菜,道士也没有反对。这说明当时憨山和道教界的关系是不错的。
等李太后突然颁发《大藏经》,大量经书运到崂山,没有地方安放,憨山这才决定盖一座寺庙。由皇太后捐助,就在观音庵的地址和买来的地皮上盖起,规模很大。这样,形势发生了变化。原来,观音庵是邻近太清宫的一座小庵。海印寺动工以后,衰落的太清宫反而变成离海印寺很近的小观。
据记载,憨山得到皇室捐助,兴建海印寺时,也曾经向道教表示友好,替道士们重修了太清宫残余的三官殿。这个事实表明,憨山并没有占据太清宫地盘为己有的意思。
如此可知,佛道两家争执的焦点,不在于原太清宫和原观音庵,而是憨山以种田名义,从太清宫道士手里买走的那块地皮。
从憨山的角度来考虑,愿买愿卖,价钱公平,买到手之后,我是愿意种田还是愿意盖庙,一切由我自己做主,没有必要听别人的。从道士的角度考虑,卖地为田和卖地为佛寺,意义大不相同。
卖地的道士,可能就是太清宫的老住持,后来所谓的“因故去世”,可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当初为了换几个钱花,不小心倒卖了祖业,让人家佛教占了上风,心里窝火,一病死了。他的徒弟刘真湖、贾性全等人气不过,就开始打官司。耿义兰原本在太清宫出家,这时便也参与进来。他曾经当过官,熟悉官场规矩,打起官司来,门道要比刘真湖等人多。聚众闹事的事情,也有可能是耿义兰策划的。
在山东官府看来,地皮既然已经卖给人家,价钱公道,分文不少,那么憨山用这块地皮盖庙,就是理所应当的。同时,钦颁《大藏经》是朝廷的行为,建庙安奉《大藏经》是朝廷的意思,连建庙的经费也是皇室捐助的,那么修建海印寺就是合法的。道士们属于无事生非,无理取闹,问题的关键是心理失衡,容忍不了佛教在崂山发展。另外,道士们为了打官司,纠集无赖,聚众到省城闹事,很犯官府的忌讳。所以,耿义兰等道士被官府严刑拷打,就是正常的了。
五、憨山和道教徒的友好交往
憨山在山东打官司时,曾经努力周旋,平息事态,缓和与道教徒的矛盾,表现得很有风度。前文说过,憨山修海印寺时,曾经帮助太清宫重修三官殿,态度也非常友好。
严格地说,憨山虽然身在佛门,其实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佛教徒。他熟读儒家经典,有经世济用的思想。同时,对道家经典也颇有涉猎,后来还注释过《老子》《庄子》等道家著作。
在崂山这个道教圣地居住的几年中,憨山一直和道教界保持着友好的交往。从他的《梦游集》中可以略见一斑。
万历十一年,憨山初到崂山不久,曾经游览过崂山巨峰顶白云庵,结识了全真派道士高来德。高来德在几年前,募资修建玉皇殿,整修白云庵,很有成效。他一直就想找个有名的文人撰写碑文,记载此事。和憨山认识之后,便请憨山代劳撰写,憨山因此作成了一篇《重修巨峰顶白云庵玉皇殿记并铭》,由衷地赞美了崂山的风景和道教的神奇境界。
万历十五年秋天,憨山正在修建海印寺的时候,莱州府有位信奉道教的戚将军(不知道是不是戚继光?),捐资重修之罘山神庙,第二年,工程竣工。之罘山神庙里的全真派道士高常清,亲自来到海印寺,请求憨山为神庙撰写一篇碑记。
憨山欣然命笔,撰写了《重修之罘山神庙记并铭》。在文章中,憨山回顾了秦始皇东游、登山刻石的悠久历史,考证了之罘山神被册封为“浮佑侯”的来历。称赞了蓬莱三山中的道教神仙,也称赞了之罘山神保佑山下居民风条雨顺五谷丰登的灵验,还表扬了当地居民祭祀山神的虔诚。最后,又恭维了山神庙住持、全真派道士高常清的修行,说他在庙里住了三十几年,年逾九十而色如童子,深受信徒尊重。
全真派道士高常清在海印寺已经开工之后,还上门礼请憨山撰写碑文。这件事表明,憨山和道教界关系不错,修建海印寺并没有引起所有道士的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