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不用慌,中医有良方!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和电子产品逐步使人们“将周公拒之梦外”。失眠这一问题过去主要困扰着大量的中老年人,然门诊发现其呈现日益年轻化的趋势,表现为入睡困难、早醒、易醒、睡眠深度不足,甚至彻夜难眠等。失眠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并可进一步侵害人们的身心健康,或可直接导致精神问题,令人产生多种消极情绪,例如:暴躁、低迷、处世悲观等。或影响身体状态,导致一天萎靡不振、记忆力下降、力不从心,以进一步丧失对自己的信心而影响精神的健康。
2012年《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对失眠的解释为——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西医认为其发病因素主要为心理、生理、环境、药物、个人精神情况及全身疾病等。失眠的类型分为短暂性失眠(病程小于一周,与应激、心理环境变化有关)、短期性失眠(病程不超过1个月,与压力有关)、慢性失眠障碍(病程在1个月以上,原因复杂)。失眠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安眠药的对症治疗,以及对原有疾病的治疗、对精神心理的疏导和生活节奏与饮食结构的调整。然而许多患者表示恐惧安眠药的副作用(目前广泛使用的安眠药副作用都相对较小),以及表现为对安眠药的逐步“耐药”,进而寻求中医的特色治疗。
中医认为,睡眠的机制是白昼在外循行的阳气于夜间入于阴分而产生,就像白天在外工作的人晚上回到了家睡觉一样,所以任何影响这样的阴阳规律都会导致晚上睡不着,白天醒不了。主要病因包括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逸失调和体虚病后,其中饮食不节主要是因为过饱、饮浓茶咖啡等,情志失常是因为七情过极(大喜大悲、受惊恼怒)导致的脏腑功能失调,劳逸失调是因为过劳而耗伤阴血或过逸阳气不振,体虚病后则是因为年迈或疾病的影响导致的五脏虚损、阴阳失衡。
中药方剂治疗:在治疗上,中医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研究表示失眠中实证以火热为主(72.0%),其次是痰湿(22.0%);虚证以阴虚为主(67.3%),其次是血虚(38.0%)[1]。结合临床可见,常见的证型为痰热扰心、心脾两虚和心肾不交,使用的方子分别为龙胆泻肝汤、归脾汤、六味地黄汤合黄连阿胶汤,具体方药需专业医师四诊合参、随证加减。在老年群体中阳虚失眠亦不容忽视,曾有90余岁张女士服用肉苁蓉后失眠明显改善,可见补充阳气对于老年人睡眠也至关重要,故时常户外运动与晒太阳或可起到改善老人睡眠的作用,另外,源自《伤寒论》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治疗失眠之临床验方,广传海外,如日本汉方医便将之制为冲剂广泛使用,谓其可治疗失眠、改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心理疾病。
针灸、穴位贴敷、耳穴压豆治疗:①针灸治疗失眠主以舒脑宁心,安神利眠为法,通过刺激腧穴达到调节主司睡眠的阴阳跷脉平和的作用,主穴选取:百会 安眠 神门 三阴交 照海 申脉。②穴位贴敷是将药物贴敷于体表穴位,达到刺激穴位和药效渗透的作用,具有温经通络、联络脏腑以起到调和阴阳的作用,如三伏贴等。③耳为肾之窍,肾中具有元阴元阳,对调节五脏阴阳具有重要作用,故耳穴压豆将磁石贴于耳廓,予以耳廓的持续刺激,进而调理五脏为用,常选用交感 肾 心 肝 脾等耳穴。
改善环境:短期失眠的环境因素可为差旅等导致的环境改变所致,就是所说的“认床”,是因陌生的环境下缺乏安全感或睡眠条件改变造成的不适所引起的,如噪音、温度、湿度、光线等条件的不适宜,故可自带一些物件如眼罩、耳塞等,并辅以心理疏导以改善睡眠。长期失眠的因素可以包括:健康情况和焦虑状态等,应及时就医进行治疗。
改善饮食:中医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饮食对于睡眠有重要的影响,应避免睡前过饱,避免睡前饮酒、咖啡、浓茶、油腻、辛辣刺激及易胀气食物。平时可服用养心安神的食物,如核桃、百合、龙眼、莲子、大枣、小麦、鸡蛋黄、蜂蜜、猪心等,睡前可饮用热牛奶以助睡眠。
此外,日常锻炼和规律作息有助于良好睡眠习惯的形成。睡前应避免高强度学习工作,可适当听音乐、阅读、泡脚以放松身心。
最后,失眠是大多数人都经历过的,或长或短,轻度短暂的失眠不需要过分关注,长期严重的失眠则需要引起重视,需要及时予以合理的调理治疗,使得生活质量得以提高。
来源:江西省中医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立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