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围作品 | 钱涛:当时只道是寻常

我大概已经忘记父亲离开我们几载春秋,只隐约记得那个时候自己还没有家里的灶台高,连自己扎个辫子都扎不好,母亲总是觉得这样的我原是男儿的命,却生为了女儿身,不知是好或是不好。那么多年过去,在我儿时的记忆里,父亲总是温柔的,母亲倒多了一些冷漠,或许这和我本身不是亲生有些关系。记忆中,父亲下班回家第一件事总是抱着我,咬着我的耳朵,温柔的叫着我,他离开那么多年,我依旧会时不时想起他,思念他,想念他做的酸菜土豆泡饭。如今回家自己动手做,却再也不复当年味道,不复当年感思。

父亲再世时嫁接的梨树已然老态,亲手植下的樱桃红了数载,越发的甜,越发的葱郁,房前他亲手植下的木棉开开落落数十载,北雁来了又去,房檐上落巢的鸟儿,已然多少窝。依稀记得,那年,调皮的爬上去掏鸟蛋,依稀记得,房檐后面花圃里的父亲拿着锄头打理着一花圃的百合,笑着问我,要不要吃百合蒸肉,要不要吃蒸百合,然后抱着我回家,依稀记得,他的衣服上有百合的花粉,母亲最怕的东西,总是洗不干净。

房屋一侧的竹林,风过,总会簌簌作响,在高高的围墙外摇曳。对了,以前,这里有一株桃李嫁接树,没错,也是父亲嫁接的,一半为桃,一半为李,桃李相依,每年三四月,伸进围墙的几只枝桠,开着粉色,白色的可爱小花,看到花儿馋嘴的我似看到沉甸甸的大红桃子和黄橙橙的李子,简直不能垂涎,而今,桃李已不再,父亲亦不在了,每每经过心中总会泛起涟漪,想起那灼灼的桃花,雪白的李花,更多的是想起植树的父亲,对了,父亲是极其爱喝酒的人,这一点,我们兄妹三人毫无保留的继承了,母亲亦是爱喝酒,或许也和父亲有关吧,只是我们三人从未问过母亲一句。

说到酒,父亲在竹林桃树下埋了一壶竹叶青,可惜,父亲没来得及品尝一口,便离开了我们,后来的后来,大哥,从竹林里挖出了这壶酒,可惜已所剩无几,酒的味道怎样,我们早已不记得,记得的大概只是当时挖出来,喝下去的思念父亲的心吧。

有很长一段时间,其实我是不敢在家里提起父亲的,怕母亲伤心,我曾在父亲去世的多少个夜里听见母亲的哭泣,我记得,父亲和母亲明明是爱吵架的,可是,父亲离世,母亲的彻夜悲恸,让我突然明白,父母之间的爱看似平淡无奇,但却是一生一世白首不相离啊。

家里的老旧照片我是极为喜欢翻阅的,还有父亲留下的笔记本,厚厚一大本,里面有父亲的一张高中毕业照片,有父亲做的简报,裁剪保存的报纸杂志,这都是父亲留给我的记忆,理所,我把它藏起来了,用家里的旧报纸包起来,那是我悄悄从哥哥那里偷学来的包书方法。

哥哥爱读书,家里古今中外漫画小人书一堆一堆的,无处可放,全被母亲一箱一箱丢在楼上,这就直接导致哥哥每个暑假都有了一件必须要做的事,那就是在房顶门前晒书。夏天雨来得突然,我们就手忙脚乱搬着一箱一箱的书往家里跑,母亲对我们的行为总是冷眼旁观,当然也就不会帮我们去搬,哪怕雨已来,她巴不得这些书全部湿了,在母亲眼里,哥哥小小年纪就架着一副眼镜的始作俑者就是这一箱箱的书。而我们对这样晒书搬书的日子却乐此不彼,每次大汗淋漓搬完,看到房檐上密密麻麻而下的雨脚,我们都会笑,那是一种保护好需要保护的东西,跑过大雨的自豪,儿时的天真。

父亲再世就很希望我们三个能多点书生气,父亲写字很好看,所以我们三兄妹写字也不赖,尤其大哥的俊秀飘逸得很,二哥的清秀却不失一种特有的狷狂,而我,写得最丑,确是硬气得很,母亲总说不像是出自一个女孩的手能写出来的字,母亲也再一次说我,生该为儿郎,奈何天不遂人愿,生为女儿身,一直以为这只是一句平常话语,不曾想,生父生母无奈将我交由父亲母亲抚养的原因竟就是因为我是女儿身,不知是悲是喜?不过,父亲喜欢女儿,在世时倒是极尽给了我一个女儿该有的所有宠爱。

父亲,在我眼里,一直以来除了是个好父亲,更是一个好兄长,好儿子,好女婿,好人。印象中,父亲是一个人缘特别好的人,隔三差五总会有人来家中拜会,不论什么样的人,父亲都待之热情,慷慨、无私。我甚至想用伟大来形容他,爷爷总说,六个儿子,父亲最孝顺,父亲在否都这样说,父亲的朋友们待爷爷也是极为客气尊重,这难免让老人家的虚荣心得到了无限的满足,犹记,姑父曾说,我们这一家人,他最感谢的就是父亲,当初什么都没有的他能娶到姑姑,父亲的支持和对他们爱情的理解宽容是他们走下去的不小动力,姑姑也说,她有几年身体不好,父亲从云南贵州托了不少朋友找了不少中药给姑姑吃。甚至,为此买了中药书,学起了采药,亲自给姑姑挖草药治病。也因为这样,童年的我每每生病,都要喝父亲熬出来的黑乎乎的苦涩不堪的草药,那是我一段无法忘怀的童年黑色记忆,那时候我真的很羡慕感冒了能吃西药的小朋友,在我的童年世界观里,西药就像是棉花糖一样的存在。

父亲很喜欢帮助别人,母亲以前总是抱怨父亲的性子,不爱拒绝别人,总说这样的人雪中送炭,锦上添花太多,累的还是自己。一个还没有灶台高的我,那时候对锦上添花、雪中送炭完全没有概念,如今,一想,父亲可不就是这样一个人,一生都是在为别人。

都说,一个人要是离开,不会有正式的告别,他会选在一个无风的日子,阳光正好,穿一件薄衫,亦不带走一个包袱,趁着春光,就这么消失在你再也找不到的世界。

只记得,那天,我早早起来,穿了新买的小裙,正踩在凳子上,有些吃力的够着灶台炒菜给快要下班回来的他吃,期待着他能夸奖我,期待着他把我抱起来,亲亲我的脸蛋,咬咬我的耳朵,叫我乖女儿,可是,我等来的是绝望,那么小的我第一次知道害怕为何物,吓得瑟瑟发抖,声嘶力竭躲在表哥怀里哭。那天应该下雨的。

父亲去世有多久,他工作证上的证件照就被我剪下来随身带了多少年,多少次看在钱包里父亲的遗照,才真的体会到那句“当时只道是寻常”原来也有这样的意境,眼眶竟然又不自觉有些热了。

庭前杏花已开满,杜鹃声声啼入耳,清明时节已到来,春雨纷纷断肠人,坟头青草早已绿,几载春雷几载雪,母亲青丝成雪已半百。孩儿,还想再尝一尝父亲做的酸菜土豆泡饭,还想再让父亲替女儿剪头发,还想炒着并不怎样的菜等着父亲夸赞。孩儿在竹林又埋了一坛酒呢,藏个几年又可以挖出来喝了;那棵儿时时常栓根绳子便荡秋千的苹果树早已枯死,不复存在,花圃里的百合也已不再,孩儿犹记那年,此处,有个女孩荡着秋千,簌簌竹响间,有枝叶筛下斑驳光影打在她的衣裙,风清扬,雪飞扬,那一场雪里有着漫天的清香,香雪落在女孩的秋千上,父亲的斗笠上……花圃里的父亲,杵着锄头慈爱地看着咯咯笑着的女孩。

父亲,看,好多花瓣,是杏花、梨花、桃花、李花啊!

(作者:钱涛,云南昆明)

(0)

相关推荐

  • 211医学生遗书震惊全网:比成功更重要的,是学会放过自己

    211医学生遗书震惊全网:比成功更重要的,是学会放过自己

  • 七盏灯丨读书的故事

    吧啦原创文学,陪你走过每一个有梦的日子 编者按:读书之于精神,恰如运动之于身体. 捧一本良书,就着经历过的起起伏伏,将书中的文字与自己情感揉和为一体,便是刻在骨子里最具养分的营养液,便能拓展自我人生的 ...

  • 故事:半夜里一只手敲打窗户,他打开窗门,顿时泪如雨下

    如果把人的一生比作一块画布,情感就是一只调色笔,涂抹着五颜六色,丰富并灿烂着人生.当然,每个人的际遇不一样,每个人的人生色彩便不一样.无论悲欢离合,都会深深地烙印在心底,伴随着成长. 本故事是一个古代 ...

  • 当你弱的时候,亲情都显得微乎其微

    文/两又同齐 没有任何人的一生会一帆风顺,总有那么一段人生的低谷,让你懂的什么才是最珍贵的.人们都说苦难是一笔财富,因为在苦难面前你可以看清很多人的真实面目. 同事小兰的母亲打电话给小兰,让周末回家给 ...

  • 离别只道是寻常|梁华姐姐

    这是我第二次来到东海岛.带着去年没有替他们完成的愿望来,带着期待新面孔的憧憬来.我很开心又一次作为开营的主持人,在开营的第一天,见到了那么多新朋友,也见到了那么多老朋友. 现在,写下这行字的我,回想起 ...

  • 人生10大修行 当时只道是寻常

    人生10大修行 当时只道是寻常

  • 当纳兰容若遇见李清照:一生一代一双人,当时只道是寻常

    有人说:"读纳兰容若和李清照,仿佛读到了自己的一生." 纳兰容若,清朝最为风流倜傥的文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却情根深种,一生为爱所困. 李清照,宋朝第一才女,率真洒脱,闪耀千古, ...

  • 当时只道是寻常

    作者:于彬 九九年上半年,我才六岁多一点,迫于生计,爸爸也要去浙江打工了,妈妈九八年就去了.临走前他把我塞在了小姑家,姑姑和姑父都在家务农,勉强过了温饱线,家里还有个比我小不到一岁的表弟.记得当时赶集 ...

  • 3月3日∣ 当时只道是寻常

    今天在朋友圈看到有人发了一段话,诗一样的文字,越读越熟悉,感觉像一首歌,只是一时半会找不到调.上网一搜索,果然是一首老歌. 北京今天挺适合放风筝的,在全力防控疫情时期,不知是否有人带着口罩出来放风筝. ...

  • 11首宋词里的人生真谛,当年只道是寻常!

    宋词作为中国古代的闪耀遗珠,它的伟大,不仅在于唯美的遣词造句,其中所蕴含的人生智慧,直到今天,依然散发着光芒. 人间有味是清欢 <浣溪沙> 宋·苏轼 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 ...

  • 只道是寻常

    只 道 是 寻 常 作者:嘉木 一个普通的春节,因为一场突然袭来的疫情而变得不寻常. 我所处的城市,形势有些严峻,好在还没有封城封路.疫情袭来后,政府决策果断,措施很得力,确诊新冠肺炎的人早已在医院治 ...

  • 【诗梦撷英(第1846期)● 冷月】当时只道是寻常 //诵读:阳春白雪.

    当时只道是寻常 作者: 冷月.诵读:阳春白雪. 编辑:玫瑰推荐精品 收听以上朗诵音频 当时只道是寻常 从指缝间流走的的日子,是春绿还是秋黄,是欢乐还是忧伤,是静思还是奔忙,是庸碌还是辉煌--不管是什么 ...

  • 陈清:村墟远近起炊烟,当时只道是寻常!

    有些事物,当时觉得平常,无意中,却早已经扎根在心底. 难忘故乡的迷雾和炊烟 文/陈清 离开故乡已经四十多年了,要我描述故乡是什么样的,我的记忆已经模糊,现在变化得更加不认识了. 小时候,我在乡镇待的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