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道德经》是要学习的第一本书?

一:为什么把《道德经》作为第一本书来学习呢?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会有很多的困惑。

在前进的路上会遇到一个一个障碍。想实现“完美生活”这个目标,就必须逾越一个一个障碍,找到各个通过障碍的钥匙。找到的钥匙越多,逾越的障碍就越多,离“完美生活”也就越近。所以,每个人都在不断的寻找各种钥匙,来解决各种困惑,来接近完美生活。

比如我们小时候都读过“十万个为什么”,实际上这本书就是十万对的锁和钥匙。可是这些锁与生活中遇到的困惑来比,无论数量还是难度都是九牛一毛。想用积攒无数钥匙的方式来解决各种困惑,无异于刻舟求剑。如果你的钥匙和你的困惑不配套,再多的钥匙也没有用,靠数量取胜是不可能的。

“道”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少越好,多则惑。

“欲”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少越好,多则困。

二:有没有一把万能钥匙,能解开我们在天地万物中遇到的一切困惑呢?

想找到解开天地万物一切问题的钥匙,我们首先需要对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进行了解。宇宙太宏大了,想短时间内就让大家对宇宙了如指掌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么我们把目标缩小一下,把对宇宙万物了如指掌类比成对一个人了如指掌。因为天地即人身,人身即天地。

要想从根本上了解一个人,首先要了解他的家庭背景(包括父母、妻子/丈夫、子女、亲朋好友等等),了解他的文化背景(包括成长过程、就读院校、工作经历等等);

其次要了解他的软硬件说明书(硬件主要是健康情况,包括身高体重等,软件方面就是他的性格特点、特长、技能等),还要了解他的生活规律和生活习惯及做人做事的行为准则;

最后是推测出他的变化方向和变化趋势。

实际上,了解宇宙万物和了解一个人从根本上讲都是“知其过去,晓其现在,通其未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才能对万物了如指掌,拿到万能钥匙。

而这把万能钥匙就藏在《道德经》里,只要我们读懂了这本书,才能掌握通天彻地的本领,让我们顺利的达到“完美生活”的人生目标。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三:知其过去,晓其现在,通其未来,则无往不利。

那么宇宙万物的过去是怎样的呢?

又是从何而来呢?

万物是天地相合而生,在未有天地之前,宇宙充满了虚漠鸿蒙之气(华为的鸿蒙系统的命名是有深意的)。虚漠鸿蒙之气是天地万物之始。

而虚漠鸿蒙之气又是从何而来呢?

为“道”所生。道无形无物,无名无状,所以无物可生道。

追溯到道,就是万物最初的终始。

所以说宇宙万物的“开山鼻祖”就是道,万物非道而不能生。

明道,才能知晓宇宙万物的过去。

接下来我们来说“晓其现在”,“道”不但生天地万物,同时还给天地万物的运行设定了一个法则和秩序。我们可以称之为“天道”,也可以理解为永恒不变的“伦理”。所以,万物不仅在形质上以道为宗,在“伦理”和“规则”上,也要以道为宗。通晓了“道”,就会通晓宇宙万物此时此刻的运行规则。

最后说“通其未来”,我们都知道,宇宙万物无时无刻不发生变化,

是谁在推动万物生生不息永恒演化呢?

是谁提供的这个动力呢?

是道。只有明道,才能通宇宙万物之未来。

所以,道是宇宙万物的性质之宗,是宇宙万物的伦理之宗,还是宇宙万物的造化之宗。

所以我们一定要“明道”。

只有“明道”,才能对宇宙万物了如指掌,才能过上“完美生活”。

  “德”是什么呢?

我们上面说,道为宇宙万物之宗,那么“道”是怎样将作用在万物之上的呢?

换句话说,“道”生了万物,制订了规则,推动了造化秩序,那么“道”是如何奖励“合道”的万物。

如何惩罚“失道”的万物呢?

答案就是“以德府之”。

府者,蓄也,养也,容也。成也。

换句话说,“合道”的,“道”就以“德”蓄之,养之,容之,成之。

不“合道”的,“道”就以“德”不蓄之,不养之,不容之,不成之。

万物合道故积德,积德则能养正,养正则能久。

万物离其道宗,则失德,失德则不能养正,不能养正则病,病则亡。

按照“道”的设定,人应该按照太阳运行的规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符合这个“天道”的人就有了这项“天德”。而有了“德”的人就会得到好身体,不因作息时间混乱而生病,也会尽其天年。

如果人偏不按照“道”设定的规矩操作,白天睡觉,晚上行动,那么就是不合这项“天道”,而没有这项“天德”。

那么在这方面,“道”就不会用“德”去蓄之,养之,容之,成之。

没有了“德”的蓄养,其结果就是人会生病,折寿,早亡。

《素书》中讲“德者人之所得,是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有德,才有所得。无德,则无所得。厚德载物也是这个道理。

离道则德不生,离德则物不成。

于万物而言,道若母,德若乡。

行于道上,则求食于母,母以乡蓄养之。

离道则失其母,故母无法以乡蓄之,养之,容之,成之。

无“德”之府,未成之物无以成,已成之物必病亡。

五:积德以蓄养天下

“经”。经者,织也,从丝也。

古代从事织布的工作都是以经为静以纬为动。

由经线恒久不变,引申为永恒不朽。

经书就是可以万世传承的著作。

道,德,经,三个字合起来是说,有一个亘古不变的大道,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为万物之所宗。

人行于道上,则能有德。

圣人阐述这个道,以及告诉我们怎么把握它,行道积德以蓄养天下,并实际用以治国理政的君王教育经典,叫做《道德经》。

通晓道德经,为人可以修身,为家可以齐家,为乡可以修之一乡,为邦可以修之一邦,为国可以修之以天下, 不为良相必为良医。 成为真正的士人君子。

 夫智者: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和。

《道德经》第五十四章  善建不拔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

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

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这就是为什么把《道德经》作为人生第一本书来学习的原因。

——韦伟 笔

《道德经》三期开班了,欢迎邀请好友进群学习,成为一个有思想的炎黄子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