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诗新说:一百五十二、轮船

一百五十二、轮船

数声汽笛碧波澄,估客往还兴倍增。

一纸新闻争快睹,不愁隔宿易生憎。

——沈云《盛湖竹枝词》

盛泽地处水乡,历史上交通运输一直以水路为主,以舟代车。“水路交通工具历来以木船为主,至清末始有轮船通行”。

据《盛泽镇志》交通运输篇记载:“清代绸业公所成立后,备庄船专事运绸;早期庄船用手摇,晚清改由小火轮拖带。”在宣统元年(1909)重建的白龙桥上有一桥联:“式廓旧规模,有客来游歌利涉;蔚成新气象,行轮无阻便通商。”可见当时已有轮船通行。

关于轮船客运,《盛泽镇志》上说:“民国元年(1912)客轮通行,苏州新记轮船局的新顺大、大新两艘客轮每天往返于苏州、盛泽间;二十年后,又有通源轮船局的飞云、致公两艘客轮每天在盛泽、嘉兴间往返,利杭轮船局的利兴轮通航于盛泽、同里间。”但沈秋凡先生在此诗的原注中明确记述“小汽船每日往返嘉兴两次,沪上报纸因得当日寄到”,因此嘉兴班轮船的开通时间应该早于1918年。至民国二十五年(1936),盛泽有七班客轮分别通航于盛泽至嘉兴、同里、震泽、南浔、湖州、苏州、上海之间。

新中国成立之初,轮船仍为客运主要工具,除了盛苏(盛泽到苏州)、盛嘉(盛泽到嘉兴)、盛申(盛泽到上海)等客班轮船外,苏杭班也曾在盛泽停靠。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县内通航点增加,盛泽可通航至桃源、坛丘、南麻等地。1980年后,因镇乡公路通车,水上客运萧条,至1986年轮船客运全部停顿。

沈莹宝/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