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怎么干?江苏省政协委员范泽锋有话说
今年全国两会调查栏目中,乡村振兴、社会保障、教育问题等热词排在前列,备受网友关注。这些热词背后紧系民生,也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关注和未来“十四五”重点发力的领域。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关于乡村振兴,您主要关注哪些方面?”这项调查中,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乡村产业发展、农村文明建设等议题颇受网友关注。对此,江苏省政协委员范泽锋分析: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
坚持支部引领,夯实党群同心的“红土”。
作为一名党支部书记,范泽锋心系群众,把丁蜀镇西望村的长远发展扛在肩上,为实现农业转型升级、农民增收致富、农村繁荣稳定,坚持农村党建与优势乡土产业同轴共转、互促双赢。
2009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帮助支持下,西望村成立了全国首家以农民手工业为基础的紫砂陶瓷专业合作社及其党支部,并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工作推动上的“核心”作用和在生产经营中的“督导”作用,形成了村党总支部牵头抓总、合作社支部组织发动、骨干党员示范带动、党员社员共同参与的工作体系,一批政治素质强和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型乡土人才脱颖而出,成为强村富民的领头人,党组织的凝聚力全面增强。
在党支部的带领下,1000多名紫砂乡土人才活跃在西望村生产生活的第一线,成为了农村发展的“主力军”、农民致富的“领航员”,西望村全村开展“党员示范户”和“诚信经营户”创建活动,使诚信观念深入人心,营造了公平有序的发展环境,“寻壶江南·问陶西望”的合作社品牌越擦越亮,为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认可,入社农户达到375户,成为了国家农业部表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打造技艺传承平台,培植产业发展的“沃土”。
作为一名紫砂艺人,范泽锋认为:一木难成林、万绿才是春,只有广泛传承发展好紫砂技艺,才能保证紫砂产业经久不衰。
范泽锋在制作技法、造型艺术上进行创新,在烧成技术、瓷器釉料上进行研究,创办爱宜艺术陶瓷、龙德堂陶艺等公司,吸纳200多名村民学技就业。利用合作社平台,组织实施“青蓝结对工程”,促成380对师徒结对;开设公共实训课堂,每年培训5000余人次;举办 “希望杯”壶艺大奖赛,推动社员在比学赶超中提升技艺;成立中韩陶艺交流中心,赴世界艺术殿堂——大英博物馆办展,让紫砂文化走出中国、走向世界。组织带领全村壶艺精英参加省乡土技艺大赛,有6位村民获得了省乡土人才的称号。
目前,西望村拥有3个综合性产业基地、12个艺术创作团队、200多家个人工作室,获得专技职称的乡土人才由不足40名发展到近400名。西望紫砂从单一的壶艺制作发展成陶刻、雕塑、堆花等门类齐全的综合性艺术体系,“西望壶”、“范家壶”成为了行业内最有影响力的紫砂品牌。
紧盯共同富裕目标,营造和谐美丽的“乐土”。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西望村民,范泽锋期盼:中央乡村振兴的宏观大政——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未来西望村的发展愿景。
瞄准这一目标,范泽锋始终坚持“合作社+领头人+村民”的发展模式,围绕“原料供应、技术培训、营销推广、品牌包装、宣传推介、行业管理”等六个产业节点,打造村民共享的产业平台,结成社员抱团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形成了“户户弄陶、人人制壶”的繁荣局面。
谈起西望村的发展,范泽锋有说不完的话。在采访中,他表示:西望村从过去的贫困村发展到今天人均收入达10万余元,位列全市前列,与基层党建密不可分。下一步,我将与支部一班人牢牢把握乡村振兴建设契机,全力打造乡土产业升级版,将“三农”要素和紫砂文化全面融合,把西望建成风景秀美、文化繁荣、产业兴盛、百姓富裕的“江南陶式水乡”。
人物简介
范泽锋:
西望村党总支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
范泽锋部分作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