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出土一汉代“奇镜”,已失传1000多年,专家:根本无法仿制

李白在《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中写道:“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描述的就是炼铜工人热火朝天工作时的场景。冶炼是一种提炼金属的重要技术,在我国古代有着相当长的发展历程,其中又以铜的提炼技术最为成熟,因而青铜器也被视为原始人进入氏族形态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在冶炼技术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也有很多新物品被生产了出来。透光镜就是其中之一。

中华民族冶金技术是我国独立创造的,而青铜器就是最早被发现并使用的金属之一。早在5000多年前出土的文物中就有青铜刀具,表明在龙山时代人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冶炼铜器之法,可以制造出镜子、小刀、锥子等简单的日常生活用具。

在这其中,铜镜便是古人最常使用的一种生活用具。现代我们使用的从西方传过来的玻璃镜子,那么古人所使用的铜镜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铜面真的可以清晰映射物体吗?在这里首先要纠正一个错误认识:铜镜并不是由纯铜制造,而是由含锡量较高的青铜铸造而成;最早它也并不是用作镜子,而是一种祭祀所用的礼器。直到西汉末年,铜镜才渐渐走入民间,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具之一。

最早古人用铜盆盛水以自照,充当镜子的功能。随着合金技术的出现,人们渐渐发现了使用铜锡或者银铅可以制造出美观又方便携带的镜子,铜镜逐步登上历史舞台。它一般被制成圆形或者方形,正面以铅锡磨砺光亮,背面雕饰图案,可以清晰地照出面部。春秋以前的铜镜非常少,战国时期才开始盛行,产量大增的同时,花纹装饰等也日益精美。

目前流传于世的镜子很少有秦代以前的,汉代才开始增多。汉代镜子多有镶嵌珠宝,且花纹明丽,其上雕刻的字迹清晰。因为古代镜子常常用于陪葬,所以各地出土古镜大多出土于墓穴之中。也正因深埋地底千年,才能让这些制作精美的铜镜几乎被完好保存下来。在古代众多铜镜中,除了花纹与名字不同外,大多数镜子是十分相似的,唯有一种特殊的存在——透光镜。

透光镜有“魔镜”之称,它铸造于西汉中晚期,在光学和力学原理尚未被发现,或者说尚未成为体系知识流传下来时,这种镜子堪称物理学上的奇迹。1977年,江西萍乡西汉古墓中发掘出第一面出土的“透光镜”,它直径7.4厘米,净重约50g,只是一面精巧的手镜,其上的花纹也并不华丽,仅背部有一行“见日之光天下大明”的铭文,也是汉代镜子中十分常见的铭文。

它的真正特别之处在于,在将光源对准铜镜正面时,毫无疑问会有反射的部分光线。但令人啧啧称奇的是,它反射出的映像是铜镜背部的花纹和铭文,而不是纯粹的“光的反射”!这也是这面镜子被称为“透光镜”的原因,倒映出来的结果仿佛是光源从背后穿过了“镂空”的铜镜一般,极具神秘色彩。古人一直把这种镜子奉为“神物”,外国人则直呼其为“魔镜”。

可惜的是,“透光镜”的制造技术在宋代就已经失传了。然而在目前上海博物馆所藏的数万枚铜镜中,只有4件能够透光,都是汉代的产品,堪称无价之宝。而相关专家也表示:透光镜的制造技术之难,即使在现在也无法复制。

我们敬爱的总理当年视察博物馆时还曾询问透光镜原理,可惜当时的研究人员研究的时日尚短,并没能找到其中原理。但其实,在沈括的《梦溪笔谈·器用》一章中就有所暗示:“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厚,后冷而铜缩多。”

沈括的意思是铜镜中有铭文的地方厚一些,冷却得慢,铜收缩得多一些;其他地方冷却得快,铜收缩得就会少一些。近代科学家经过研究后,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铜镜透光是因为表面厚薄分布不均,但是这种不均的差异只有几微米,并非人肉眼可见;而且这种特殊的形变并非纯天然,与工匠打磨的方式也有关。但显然,这种打磨方式并未大规模推广,只是偶尔能有一两位工匠碰巧打磨而出罢了。

明清以后,铜镜逐渐被更轻巧的玻璃镜代替,退出了它活跃了数千年的历史舞台,现在唯有在博物馆中才能见到铜镜。然而铜镜虽然没落,古人的铸造技术仍然值得我们这些后人赞叹。

参考资料: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梦溪笔谈·器用》

(0)

相关推荐

  • 了解真正的铜境

    古人将铜.铁.硅.铝及一些不常见的金属比如锡.铅.锌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放在熔炉中进行熔化,成为金属汁后浇入事先准备好的模具中,待凝固变冷后,就成了铜镜的雏形. 新仿的铜镜,锈是移上去的,用硬物一碰就 ...

  • 铜境横空出世

    铭文鉴别.有些后仿铜镜的背面,增加了一些前代没有的内容,如纹饰.作坊.艺匠名称等.所以要掌握不同时代镜子的主要特征,要熟悉各时期铜镜的纹饰.铭文.另外,每个朝代铭文的书写格式也都各有不同.例如:汉代铜 ...

  • 古铜镜承载了工匠精神的精造时代

    西汉晚期王莽至东汉早期,出现了四乳禽兽纹.多乳禽兽.四神规矩纹等,这期间主要产自浙江绍兴的画像镜.半圆方枚神兽镜是其中佼佼者,其工艺以高浮雕为主,刻划极为精细.纹饰内涵丰富,多有铭文,反映了当时的社会 ...

  • 揭秘古铜镜的惊人之美!

    人类使用镜子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古代人类最初是从河池水中看到自己的形象的,所以,人们用的最早的镜子,是用器皿盛水照像,这就是"水镜".西安半坡村出土出土有这种盛水的陶器,被当 ...

  • 古墓中的这7样东西,连盗墓贼都害怕!

    盗墓这一行业放在现在来说是犯罪,但是在古代是一门行业.在这一行业中有着各种规矩,更有不为人知的行业禁忌,特别是什么样的物品能拿,什么东西不能动,都有约定俗成的规定,任何人不能随意破坏,所以今天我们就来 ...

  • 古铜镜,爱你不容易

    古人在铸造铜镜时,为了保证铜镜具有真实和清晰度,往往对镜子的大小和弧度都有着严格的比例关系.一般来讲,小型铜镜可以看到比较平缓的弧度,超过20厘米的铜镜就基本是一个平面,看不出明显的弧度起伏.而仿制的 ...

  • 学科组二等奖 | 透光的镜子——铜镜背后的纹饰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我们常常感叹万物之特别. 有着自然科学.宇宙航天.健康饮食.动物植物.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方面大量有趣而又古怪的冷门知识,这些知识是我们不曾了解的,是我们未曾深入探讨过的. 但不了 ...

  • 青铜境分辨

    中国古代最早用于照面的器具叫"水鉴",就是用瓦或者青铜制成水盆,以水照面.铜镜虽然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但由于青铜本身的珍贵,所以很长时间内并非民用,仅被用于祭祀等特殊场合.到了战 ...

  • 铜境的价格,铜境的鉴定方法

    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青铜镜便已经出现了,很多镜子不仅仅有使用价值,还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因为镜子的背面,通常是刻有浮雕花纹的.厚实一点的镜子边缘平整,后面会用浅浮雕,高浮雕和镂空浮雕等技艺制作成蟠虺纹样 ...

  • 欧阳询81岁的遗作问世,据说曾陪葬了唐太宗,已失传1000多年了!

    当代是中国历史上书法最兴盛的一个时代,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在书法的繁荣程度超过现在,书法从业者之多,学习书法的人数之多,以及各种各样书法展览之多,都堪称历代之最. 倘若问及,在当代学习书法的 ...

  • 《李誉墓志》欧阳询81岁的遗作问世,据说曾陪葬了唐太宗,已失传1000多年了!

    https://www.360kuai.com/977d3f3968fb70e16?djsource=XsgsZg&sign=360_36e79513&refer_scene=0&am ...

  • 汉朝古墓出土一堆竹简,译成书后,西方专家难以置信:这绝不可能

    中国是一个拥有着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与此同时还是世世界四大古国中从未中断过的文明古国,在中国历史上诞生了许许多多的灿烂文化,而身在现代的我们要了解发生在数百年甚至是数千年前的历史,大概有两种方式 ...

  • 米芾又一新作在美国流出,此作已失传100多年,如今价值难以估计

    书法的历史有着3000多年,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这几种书体的完备在魏晋时期就已经完成了. 而在汉朝之后,儒家成为了社会当中的主流思想,学习礼.乐.射.御.书.数则成为了每一个读书人的必备课程 ...

  • 古墓出土了一本古书,看到书名后,专家慌了:传说是真的

    文/博白 我国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然而,一些古老的文化典籍,因为历史过于久远的缘故,都未曾传承下来.不过,因为这些经典都非常著名,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所以关于这些 ...

  • 湖北古墓出土千年尸骸,怀抱绝世瑰宝,专家:洗清泼给秦朝的脏水

    说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的灭亡,大家脑海里一定会浮现出秦朝严法苛政的样子! <史记>记载,公元前209年,900人的戊卒因在大泽乡遇上暴雨无法按时赶到戊地,但秦律规定" ...

  • 江西大墓发现《齐论语》,已失传1800多年,专家将颠覆历史记载

    众所周知,历朝历代流传下来许多历史古籍,除了我们熟知的<诗经>.<周礼>.<尚书>.<论语>.<孟子>外,还有<史记>.< ...

  • 古墓出土姜子牙“天书”内容一直不敢公布,专家此书太神了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每个国家的书籍,都是各自历史文化的浓缩,是各国和全人类的珍宝,有些书通俗易懂,简单明了,有些书却晦涩难懂,不知所云,但是如若潜心苦读仔细研究,还是有人能看懂一些"天书& ...

  • 日本抢走一件失传1000多年的柴窑,中专家:请归还,日专家:不行

    在中国近代,那真可以说得上非常屈辱的年代,被外国列强大肆的欺辱,特别是在后来的侵华战争中,日本鬼子对我们中国人民造成了沉重的灾难,而且当年的日本鬼子还抢走了我们中国无数的国宝,甚至不惜派遣日本考古队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