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业绩预披只为定增过关?
在发布一份“尚可”的业绩预告之后不到一个月,机器人收到定增批复,又过了一个月,公司修正业绩预期至大幅亏损,巧合?
本刊记者 启凡/文
3月31日,机器人(300024.SZ)发布《2020年度业绩修正预告》,根据修正后的业绩数据,公司2020年全年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3.67亿-4.25亿元,同比下降225.20%-245.2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5.52亿元-6.1亿元,同比下降513.04%-556.89%。
受此消息影响,4月1日,上市公司的股价暴跌7.24%,报收10.51元/股,市值为164亿元。
信披粉饰业绩
机器人1月29日披露的《2020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0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9亿-1.87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6%-56%。在此次业绩预告不到一个月后,2月22日,公司收到了《关于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申请获得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批复的公告》。
令人蹊跷的是,在定增过会又过去了一个多月之后,3月31日,公司又发布了《2020年度业绩修正预告》,根据修正后的业绩数据,2020年全年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3.67亿-4.25亿元,同比下降225.20%-245.2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5.52亿-6.1亿元,同比下降513.04%-556.89%。从首次业绩预告到修正业绩预告,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公司的业绩突然大变脸。
对于业绩大幅亏损的原因,上市公司的解释有三点:第一,按照2020年实施的新收入准则变更收入确认方式及毛利率下降对公司盈利造成影响,2020年度公司开始执行新收入准则,同时受疫情影响,项目拖期,整体毛利率有所下降,导致2020年度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减少约1.27亿元;第二,公司近年来进行大量新型机器人产品及产业应用研发,形成了研发产品,2020年相关产品市场投放情况未达预期,将前述产业应用研发支出于本年度结转研发费用,导致2020年度归母净利润减少约1.65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减少约2.24亿元;第三,随着年度审计工作的开展,公司对存货等资产重新进行了减值测试,相应计提减值损失,且公司近年来承接的一些订单属首次开发应用,因研发支出增加导致成本支出高于合同额对应收入,相应计提减值损失,上述两项计提导致2020年度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减少约2.62亿元。
对于此次业绩大幅向下修正,证监会《关注函》要求机器人详细解释业绩修正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公司两次业绩预告只相差了两个月,而涉及的准则变更、研发费用化、专项减值均为2020年发生,公司完全可以在1月29日披露,为什么等到定增过会之后再去大幅修正业绩预告呢?上市公司是否在为了定增过会而有意为之?
定增如何扭亏
上市公司以机器人与自动化技术为核心,客户群体包括汽车、3C、一般制造、半导体、新能源、消费类等企业。
2019年,机器人总收入为27.45亿元,其中工业机器人收入为9.72亿元,占比为35.40%;物流与仓储自动化成套装备收入为10.6亿元,占比为38.62%;自动化装配与检测生产线及系统集成收入为6.3亿元,占比为22.96%;交通自动化系统8253万元,占比为3.01%。由此可知,公司物流与仓储自动化成套装备、工业机器人收入合计占比超过70%。
机器人早在2020年8月20日就已发布定增预案,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8.03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拟用于以下项目:IC真空机械手及集束型设备项目投资5.85亿元、半导体自动物料搬运系统项目投资6.56亿元、半导体物料管理控制系统项目投资2.12亿元、补充流动资金3.5亿元,合计为18.03亿元。
机器人此次定增募投项目与公司目前的主业均为工业机器人领域。在2020年现有主业大幅亏损且并未给出募投项目经济效益分析的情况下,市场如何才能相信上市公司不是在画饼呢?
盈利能力逐年下降
近三年,上市公司机器人的收入和净利润不断下降。2018-2019年及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的收入分别为30.95亿元、27.45亿元、16.8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55亿元、2.9亿元、1.38亿元。近三年时间,公司业绩不断下滑。
如果把时间拉长来看,上市公司整体的盈利能力也在不断下降。2015-2019年及2020年前三季度,机器人的毛利率分别为34.09%、31.74%、33.26%、31.47%、27.92%、27.13%,净利率分别为23.88%、20.63%、18.07%、14.7%、10.56%、8.21%。从2015年至今,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不断下降。
A股上市公司埃斯顿(002747.SZ)、快克股份(603203.SH)、拓斯达(300607.SZ)的主业均为工业机器人。2015-2019年及2020年前三季度,埃斯顿毛利率分别为34.65%、31.65%、33.44%、35.99%、36.01%、36.9%,净利率分别为10.77%、11.24%、9.46%、7.8%、6.2%、5.5%。同期,快克股份毛利率分别为57.08%、58.47%、58.15%、55.03%、54.98%、53.41%,净利率分别为35.48%、36.06%、36.38%、36.33%、37.7%、35.23%;拓斯达毛利率分别为48.23%、41.66%、36.78%、36.11%、34.04%、53.54%,净利率分别为20.63%、17.91%、17.97%、14.22%、11.33%、25.57%。
与竞争对手相比,机器人的盈利能力越来越弱。2020年,埃斯顿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2亿-1.55亿元,同比增长85%-135%;拓斯达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亿-5.5亿元,同比增长167.99%-194.79%。快克股份目前没有披露全年业绩情况。
而根据机器人最新的业绩披露,2020年全年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3.67亿-4.25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25.20%-245.2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5.52亿-6.1亿元,同比下降513.04%-556.89%。对比来看,机器人与竞争对手的差距越来越大。
行业竞争愈演愈烈
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从整体来看还是以跨国公司为主导。根据新时代证券的研报,2019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分别为发那科(6954.T)12.1%、ABB(ABB.N)11%、库卡(KU2.DF)8%、安川电机(6506.T)7.6%、爱普生(6724.GT)6.6%、雅马哈(7951.T)4.6%。在中国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跨国巨头。
2019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的销售额为57.3亿美元,以显著优势登上全球榜首。但是,在应用工业机器人最广泛的汽车行业中,有80%以上的机器人为国外品牌,中国国产机器人品牌较少,在国际竞争中身处劣势。
自2013年起,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根据IFR统计,2015-2018年,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安装量分别为6.85万台、9.65万台、15.62和15.40万台。2019年,中国本土企业以安装台数计算的市场份额仅为29.7%,而跨国公司的安装台数占比为70.3%。虽然中国工业机器人本土企业的安装量在不断增长,但是占比很小。
2021年春节前,镁伽、若贝特、迈步机器人、诺亚、思灵机器人、曲线智能、云迹科技、擎朗智能、博雅工道、越疆科技、节卡机器人、优艾智合等数十家机器人初创企业纷纷宣布最新融资成果,旨在进一步扩大产能占领市场。
春节过后,机器人宣布计划定增18.03亿元,紧接着拓斯达发行6.7亿元可转债,此后的4月7日,埃斯顿定向增发募资7.95亿元等。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各大上市公司都在抛出定增、募投等计划。
所在行业的募资扩张会让整个机器人行业的竞争变得越发激烈,在这样的环境中,上市公司机器人18.03亿元的定增募资能否扭转局面呢?
由于业绩不佳,上市公司机器人近几年经营压力越来越大。
2016-2019年及2020年前三季度,机器人的净利润分别为4.19亿元、4.44亿元、4.55亿元、2.9亿元、1.38亿元,各期末的短期借款分别为1.63亿元、7.81亿元、10.46亿元、11.22亿元、11.9亿元,长期借款分别为2.51亿元、4.08亿元、5.18亿元、3.69亿元、8.33亿元。近五年时间,公司的净利润不断下降,但是借款总额在不断增加。
2020年三季度末,机器人的货币资金为8.85亿元,短期借款为11.9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1亿元,公司货币资金年已经无法覆盖短期借款。与此同时,公司还有长期借款8.33亿元。上市公司净利润在创新低,而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却屡创新高。
对于此次业绩的大幅修正以及公司的定增等问题,《证券市场周刊》记者已经向公司发去采访函,截至发稿公司没有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