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如种树,才能对抗庸俗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大家好呀~
今天,我们继续来读「儒家经典」,四书里的《论语》。
01.
你的道是什么?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第七》
疏食,疏,同「粗」,粗粮,高粱,肯定不如大米、小米吃得好;肱,是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
孔子说,吃粗食,喝凉水,枕着自己的胳膊睡,我也乐在其中。干不正当事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是那天边的浮云。

这里,还是在讲孔子的「道」和「价值观」。

那么,孔子他自己的道究竟是什么呢,与其他人又有什么不同的呢?
这就要我们回到《大学》一书中去寻找答案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
首先是「明明德」,擦拭蒙蔽在心灵上的尘土,独善其身;
然后是「亲民」,又做「新民」,是指做好了自己以后,去带动和感化周围的人,弃恶扬善,兼济天下;
最后,是「止于至善」,做到「不偏不倚」刚刚好。
这些既是孔子的道,也是他一生的追求;
他十五立志于学,后经过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天命、六十而耳顺,达到了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这个阶段,终有所得。
在此期间,他不是没有贫穷过,不是没有不得志过,但由于这些相较于他的道而言,皆是浮云,因而,也能够乐在其中,不被物欲所裹挟了。

然后,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这是《论语》里的名句了。
孟子说,「行一不义,杀一无辜,而得天下,孔子不为」,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程序正义」;正义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
得道也是如此,追求的都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先是立志,志有定向,知道自己要什么;然后是前进,在过程上努力,在每一件小事上努力,之后能够接受任何结果。
然后,就能如孔子一般通透,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烦恼了。
02.
孔子三月不知肉味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论语·述而第七》
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为之沉醉,三个月都不知道肉味,感慨道,想不到韶乐之美,竟已经达到了如此境地!
先说这韶乐。
韶,是舜帝时期的礼乐,舜的时代是社会最和谐的时候,其音乐之美也达到了极致。
孔子曾说,舜的音乐,尽善尽美;周武王的音乐,因杀戮之心太重,所以美则美矣,善不足。
舜的后代封在了齐国,而后陈国公子陈完,因为陈国内乱,逃到了齐国,改姓田,叫田完,后其子孙夺了齐国的政权,成为了齐国国君,史称「田代为姜」,所以韶乐又成为了齐国的国乐。
孔子是什么时候去的齐国呢?
据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是在孔子35岁,鲁国内乱的时候。
孔子也到齐国去避乱,给齐景公的丞相高昭子做家臣,也希望能够得到齐景公的注意,在齐国施展自己的抱负。
后来,齐景公几次问过孔子的理念,但因齐国大臣,包括名臣晏婴,都排挤孔子,所以,景公还是没能重用孔子。
但也是在这个时期,孔子认识了齐国太庙的乐师,听闻了韶乐后,并向他学习,而后沉浸其中,三月不知肉味。

以上,便是今天的内容。
下一篇,灵遥将继续为你带来《论语》里「述而·第七」的共读。
敬请期待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