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岩磊:读书成金(外一篇)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海内外作者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文坛园地,奉献给所有高尚灵魂。

文/石岩磊

宋代的汪洙在其《神童诗》里有句千古名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因为在科举制度之下,人们通过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就可以捧上入仕为官的“铁饭碗”,不仅衣食无忧,而且可以尽享荣华富贵,所以古时文人的社会地位比较高,读书学习也被视为高雅之事。然而清朝文人袁枚却说:人生当有九大爱好,“吃”是第一,最后才是读书。
俗话讲“民以食为天”,把“吃”放在首位不足为奇,但将读书列在末席的确出人意外,可仔细想来也不无道理。首先,读书令人遭灾。苏东坡就因让政敌抓住了他诗里的“反动”语言,而深陷“乌台诗案”漩涡锒铛入狱,一代文豪差点英年早逝。其次,读书使人迂腐。鲁迅笔下的孔乙己,穷困潦倒还满口之乎者也,偷了主家的书被吊打,仍强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再就是,读书让人孤傲。“辞赋之祖”屈原在国破家亡的忧愤中发出这样的悲鸣:“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这就难怪清代诗人黄景仁发出“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慨叹了。

莫非读书真的有罪吗?非也!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要迫害苏轼的人总会找到把柄,只是诗文最容易曲解被加以利用罢了;孔乙己的穷酸渗透出的多是读书人的清高,他即便食不果腹也要将“多乎哉,不多也”挂在嘴边,还要认真地教小孩子“茴”字的四种写法;屈大夫的悲怆之语不是自命不凡,而是奸佞当道报国无门的无奈,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文人刚烈有血性的一面。黄景仁的“书生无用论”不过是对自己落魄失意一生发出的感慨,并没有广泛的代表性。
书无过,罪在别有用心的人身上,尤其是在一切向钱看的经济社会里,各种畸变沉渣泛起,败坏了书本的墨香:有的人把知识当成奇货可居的宝贝,借此捞个一官半职以期发家致富,有的人将学问看成炫耀的资本,旁征博引文理兼修,在云山雾罩的白话中博得无数艳羡的目光,进而捞金夺银赚得盆满钵满,也有的人深知文字的力量,用它制造出狙击步枪定点清除异己,一封慷慨激扬的检举信、一次逻辑思维清晰的告发,便可掀起滔天巨浪让对手死无葬身之地。
书是人类智慧的精华,读书便是奔向成功的捷径,就像人们坐缆车上泰山一样,可以轻松地到达南天门,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作好铺垫。袁枚是个名副其实的吃货,他著有厨界经典之作《随园食单》,此书不仅包含着无数美食荟萃,而且也是精湛文笔的结晶,可见读书的妙用,他之所以贬低读书很可能是为突显自己“美食家”的地位。汪洙的话在当今社会似乎有些绝对,或可以说成:万般未必下品,读书一定成金吧。
思不俗

今天有一位网友问:“看你的文章,总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其中的观点十分新颖和与众不同,你是怎么做到的?”我不假思索地回了三个字:“思无涯!”想表达的意思是:应永无止境地思考。
我的话来自孟郊的《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是说往昔的困顿日子再也不足一提,今日金榜题名令人神采飞扬。我只是借用了诗中的词句,而意思已大相径庭,但可以看出,思想的火花看似是灵光一闪,实则是平时的积累在瞬间的喷发。
知识的蓄积好似向鱼塘中注水,只有当池里的水足够深时,才会养殖出几十斤重的大鱼,这鱼便是叫人惊艳的见解。学识的积攒不可能一蹴而就,短时间内的恶补只会像临阵磨枪般仅是表面光而已,唯有如燕衔泥似的持续不断地填补,才能筑就精美的小巢。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可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你的思维模式。

我们常遇到一些特能侃的主,他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通无所不晓,让人当时佩服得五体投地,可细细品味之后,感觉不过是台复读机罢了,即使其有些见地,也是流于俗套毫无新意。究其原因,是这些人把知识当作了炫耀的资本,未视其为需辛勤开采的金矿。世俗地开发利用大脑资源,无异于是在对人类智慧的耍流氓。
由此可见,超凡脱俗才是独树一帜别出心裁的沃土,摒弃了急功近利的欲念,你才能将脚尖垫高,看到他人是否谢顶,舍掉好高骛远的虚妄,才不会成为断线的气球随风飘舞。我真有些后悔回复网友时太过草率,如果现在再回答他,就会说:注意平时多积累,更要清心寡欲,才会厚积而薄发,一言以蔽之,思不俗。
作者简介

石岩磊,一个漂在北京的满城人,一个年龄逼着早起的知命人,一个不会抱怨的傻子,一个不知后悔的呆子,在微信里觅到一处清静之所,在文字的组合中发现了一片蓝天。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赐稿邮箱:jstjtx@163.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微语”
转发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扫一扫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温馨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