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生活虽苦,我也要握住春天的咽喉【周末大语文·古诗篇】
春天来了,各位同学有没有春游计划呢?跟爸爸妈妈一起去大自然中放放风筝,或者去欣赏大片大片的油菜花。
小半爸读书的时候,每年开春学校就会组织我们春游,狠狠地去吸一口大自然的空气,好不悠哉。
其实,不仅我们现代人会在春天去亲近大自然,古代人也会在春天到大自然的怀抱中撒欢。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古诗就是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春日撒欢记。还是老规矩,小半爸在讲解这篇古诗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个人。
〔 除了读书,还是要掌握一门手艺 〕
●家庭条件不错,就是年轻时不安分
杜甫这个人成长的环境还是不错的,按照现代的标准也算一个官二代,父亲杜闲是奉天的县令,而他祖父杜审言更是唐代近体诗的开山鼻祖之一。
可以说,杜甫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从小耳濡目染,7岁的时候就能作诗。我们7岁的时候,大部分人可能在背他的诗,更别谈写诗了。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杜甫,心中难免有些傲气,家里不缺钱,自己又有才,自然不会跟王维一样17岁就跑到长安去求取功名,而是趁着年轻到处旅游。
19岁那年,我们可能还在备战高考,而杜甫先是跑到山东玩耍,然后到江浙,游山玩水,好不乐哉。
〔 我要读万卷书,行亿里路 〕
你以为他完了几天就回来了?实际上一直玩到了23岁,回来就直接结婚,然后参加乡试。
比较幸运的是,杜甫毕竟底子还在那里,乡试顺利通过,不过第二年去洛阳参加进士的时候,结果,落榜了,相当于我们现在高考大学没考上,这件事对杜甫来说算一次小打击。
搁其他诗人,落榜就继续考嘛,可是杜甫却不。落榜就落榜,照样耍起,后来还遇到了一群好朋友,其中就有李白,两人一起寻仙访道,谈诗论文,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友谊。
〔 李大哥,真的有仙人么?〕
跟李白分手之后杜甫就回到了长安,毕竟杜甫心中一直有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实现理想的途径还是要通过科考。正好唐玄宗昭告天下,办了个临时科考,觉得自己有才的都可以来面试,杜甫急匆匆的跑去参加考试。此时杜甫已经35岁了。
本以为这次科考杜甫能够一举高中,结果当时那位口蜜腹剑的宰相李林甫名声不太好,担心入选的人才在皇帝面前喷自己,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啥意思呢?就是跟皇帝吹嘘,皇帝您太棒了,人才都已经被皇帝选完了,这次参加考试的都是些歪瓜裂枣,所以一个都没选中。
成语解释
口蜜腹剑:嘴上说的很甜美,心里却怀着害人的主意。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近义词有口是心非、阴奉阳违、笑里藏刀。
杜甫就这样落榜了,落榜也得吃饭啊,于是开始给别人写写诗,卖卖药,干点零活来养活自己。可想而知那时作为临时工的杜甫过的多么郁闷,仕途失意,生活贫困,家人还不在身边。
〔 还是太年轻,生活不易,接着干活 〕
杜甫39岁的时候,玄宗皇帝搞了个祭祀大典,于是写了一篇《大礼赋》献给皇帝,玄宗一看,写的不错嘛,是个人才,暂时作为储备干部留着以后用。但是因为当时的负责人还是李林甫,所以杜甫一直没有官职。
直到李林甫去世的第二年,43岁的杜甫终于得到了一个河西尉的小官,这个官职主要负责协助审理案件和征收杂税,没事还要拜迎长官,有时还要催租税鞭打百姓。
杜甫是什么人,他是一个那么爱惜百姓的爱国诗人,自然不愿意做这个“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的官职,后来朝廷给了他一个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职位,主要是负责看守兵甲管管门禁钥匙之类。
〔 再牛的吉他,也弹不出我的悲伤 〕
这个时候杜甫已经44岁了,父亲也已经去世,算起来在长安飘荡了整整10年,终于混进了体制内做了个小官。暂时稳定之后,自然是先把家人接过来,可是回家之后,却发现小儿子饿死了,是饿死的!
●我以为做官可以好好做事,没想到那么困难
本来以为进入体制之内算是安顿下来了,结果年底就爆发了安史之乱,潼关失守,玄宗逃跑,杜甫只能跑到陕西避难。后来听说太子李亨肃宗在宁夏当了皇帝想去投奔,结果在半路上被叛军逮住了。
还好杜甫官位小,咖位不够,叛军根本就不在乎他,但是王维就没有那么好运了,王维被抓住之后,一问原来是大诗人啊,直接扣下留下效力。
知识点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755年至763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杜甫是谁,一颗忠心只向着唐王朝的爱国诗人,后来终于等到机会溜出了长安。一路上风餐露宿投奔唐肃宗,肃宗一看,这么大年纪了过来找组织,太感动了,于是给杜甫封了个左拾遗的官职,就是没事给皇帝提提意见。这一年杜甫45岁。
杜甫对待工作那是一个兢兢业业,没事就给皇帝提意见,俗话说伴君如伴虎,第二年就因为房琯事件惹怒了肃宗,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路上,看到战争给老百姓带来了无穷的灾难,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杜甫的创造这些诗歌更加关注老百姓的生活,从他的诗中可以看到安史之乱给老百姓带来的苦难,他的诗就像史书一样,所以后人将杜甫的诗称为“史诗”。
〔 我有没有房无所谓,你们有就行 〕
又因为明明自己过得很惨,却依然写诗为老百姓操心,一如既往地忧国忧民,这种博爱的情怀像圣人一般,所以后人也将杜甫称为“诗圣”。
●放弃官职,打算在西南安度晚年
本来被贬之后,准备去陕西华州继续做官的,可是杜甫一路上见过了太多的民生疾苦,又看到做官的贪污腐败,对官场彻底失去了信心。47岁的杜甫毅然离开了体制,几经辗转,最后来到了成都,在朋友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成都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 千年后,我的草堂终于创收了 〕
这首《江畔独步寻花·其五》就是在成都草堂期间写的。此时的杜甫远离战争,不在官场,身心暂时得到了休养,开始学会欣赏春天的美景。
原文:
杜甫〔唐代〕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第一句“黄师塔前江水东”说的是黄师塔前江水向东流去。诗人独自一人走到江畔,来到了浣花溪草堂的黄师塔前,可能有的同学好奇黄师塔是个什么塔,是不是类似雷锋塔那样的塔。
其实,这里的塔指的是墓葬之塔。根据陆游《老学庵草记》载:蜀人称僧为师,称其墓葬为塔,可以知道四川这边以前习惯将和尚称为师,所以诗人才会将和尚的墓葬称为黄师塔。
“春光懒困倚微风”写的是诗人的感受,表达的是诗人对成都郊区春光的无限喜爱之情,温暖的春天使人困倦,只想倚着春风小憩。从这句可以了解到诗人独步江畔的季节是春天,还能知道这个时候的天气也不错,下雨天可没有心情“倚微风”。
〔 做人嘛,最主要是开心,看看水、赏赏花 〕
这句诗从字面可能不是那么好理解,“春光懒困”这四个字就很奇怪,懒困本来是应该形容人的,为什么说是春光懒困呢?因为诗人并没有把人交代出来,这里懒困说的是人在春光下的感受,说的是自己在明媚的春光下有点困倦。
后面一个“倚”字就更有意思了,倚本来是靠着的意思,微风又没有形状,怎么靠呢?如果春风吹的舒服,闭上眼睛,微微倾斜,整个身体都在春风的吹拂下,是不是有一种倚着春风享受的感觉。
诗的题目叫《江畔独步寻花》,交代了环境,又写自己的心情,可是花呢?不能因为心情不错就不寻花了吧,最后三、四句花终于出来了。
“桃花一簇开无主”,终于发现了一株开得正盛的野桃花无,这里边有四层含义:一寻到的花是桃花,二是一簇不是成群成林,三是桃花正在盛开,四是野桃花,不在人家的院子里。就这样一句话,就把桃花的家在哪里,多大了,有没有兄弟姐妹全交代清楚了。
〔 学学老人家,好好欣赏,可别乱摘 〕
最后一句“可爱深红爱浅红”究竟是爱深红还是更爱浅红呢?仿佛诗人在问我们,这桃花你说是颜色深的好看,还是颜色浅的好看?言外意义就是这些花都很好看,令人应接不暇。
我们在欣赏这首诗的时候,一定要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一个官二代,因为年轻的时候没有好好奋斗,加上安史之乱,整个人生计划几乎全打乱了,经历过战乱,儿子的死亡,可想而知诗人内心有过多少挣扎。在挣扎中,好不容易在成都安顿下来,紧绷的内心慢慢得到休养。
学习这首诗的时候,同学们可以好好想象一下,一个近50岁的老头,可能是午休刚睡醒,起床出门发现春光甚好,阳光明媚,微风吹得人一阵酥麻,走着走着看到了一簇桃花,忍不住停下脚步仔细把玩。你会发现杜甫是一个很会欣赏生活的老头。
杜甫经过长期飘泊,在成都杜甫草堂暂时安顿下来,本以为通过朋友的接济,加上自己的努力可以在成都安度晚年。没成想在杜甫53岁的时候,他的好朋友严武去世了,失去了经济来源,杜甫也只能跟着离开成都。
后来又去了重庆夔州,还好在夔州也有朋友茂林的照顾,在夔州租了一些公田,买了四十亩果园,雇了几个雇工,自己和家人也参加了一些劳动,日子也算过得安逸。
只是杜甫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了,长期在外漂泊让他十分想念家乡,在他56岁的时候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叶落归根,于是乘船回家。
〔 我想家了,船开的好慢 〕
因为生活困难,战乱不止,乘坐的船一直飘泊在岳阳、长沙、衡阳、耒(lěi)阳之间。直到770年冬,杜甫病死在潭州到岳阳的船上,那个时候杜甫才59岁。
从一个官二代到病死在船上的普通老百姓,杜甫的一生简直是一部颠沛流离的血泪史。
读诗收获
从小要培养我们对生活的审美。
通过这首古诗我们知道杜甫的一生还是蛮惨的,即使很惨杜甫也没有没事卖惨,反而在诗中告诉别人,我有时候日子还是过得不错。
要是一般人,可能早就扛不住了,可是杜甫他老人家在生活的打击下,还会欣赏桃花,去发现生活中小小的美好,这一点值得我们去学习。
所以我们在学习中提升我们的审美,去发现生活中那些小小的情趣。这样在以后的生活中,即使遇到苦难,也会感受生活的美好。
做一个有审美情趣的人,支撑我们一路前进,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