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规则意识,为高效亲子互动打下基础

给孩子立规矩的方法很直接,就三步:理解、执行、坚持。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设立规则时,孩子的真正需求是第一位的,你的需求不是第一位的;

第二,设立规则需要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

第三,表述规则时要“降维表达”,少讲道理,多举例子。

哪些事情需要给孩子建立规则?怎么建立规则最为有效?孩子多大就可以设立规则了?你需要知道如下三件事。

第一,设立规则时,孩子的真正需求是第一位的,你的需求不是第一位的。

有的家长很为自家孩子一些所谓的“不听话”行为而苦恼,比如在墙上乱涂乱画、撕书撕纸、兴奋时大叫大笑,再比如孩子玩儿玻璃球,弹得家里每个角落都能时不时扫出两个来。

不少家长会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你知不知道打扫卫生很累!”“你为什么要搞破坏!”“你这孩子怎么这么坐不住!”

但我想说的是:他是个孩子,而孩子就是这样的。

我建议,为了应对上述这些问题,你有必要采取的策略是:限制形式,不限制行为。孩子可以撕东西,别撕钱;孩子可以扔东西,别扔碗;孩子可以乱涂乱画,但只能在自己房间的墙上画;孩子可以大喊大叫,家长甚至可以陪他一起大喊大叫,但别在公共场合这么做。

第二,设立规则需要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

我们逛商场的时候,经常会见到这样的情景:一个怀抱着某玩具死活不撒手非要买的孩子,旁边站着他满脸不情愿的家长。我们也见过这样的情景:孩子非要看动画片或者玩手机,家长表示今天已经玩了很久了,不能再玩了,结果双方僵持不下,甚至发生冲突。

有的孩子甚至睡觉前也不消停,一直闹着:“再讲一个故事!再讲一个故事!”就算早过了他的睡觉时间,他也完全不理会家长“该睡觉了”的要求。

这时我们不能强制要求孩子去做什么,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没有共同商议就私自定下的规则,跟暴政有何区别?你要是孩子,你也会不听话的。

最好的规则是强调合作的规则:我做了我该做的,你做了你该做的,咱们都得到了咱们想要得到的。

反观绝大多数家长定下的规则,不是拍脑袋想的,就是下意识定的,要不就是为了偷懒强行立下的。这些都和制订良好规则的本质相去甚远。

第三,举例子,别讲道理。

我特别见不得家长跟孩子苦口婆心地讲道理,并用这种方式来阐述规则,这简直是天底下最悲情的“对牛弹琴”。

家长跟孩子说话,一定要学会的一个基本技能就是“降维表达”。你的抽象思维和圆滑世故都不为孩子所有,所以很多我们看起来顺理成章的事情到了孩子那里就只能变成满脑子问号了。

在做到以上三点之后,相信你已经得到了一套可以和孩子达成共识的好规则了。但规则在执行过后,家长给孩子的良好反馈同样重要。设立规则是前期工作,对于规则执行的认可则是同样重要的后期工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