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被表面症状牵着鼻子走(上)
“老师的书我看了好几遍了,怎么还是没找到我这个病的调养方法呢?”中里博客和论坛上常常出现这样的提问。如果您拿着西医诊断的病名或者某一局部症状去找,可能确实不容易找到,毕竟中西医是两种不同的体系。
很多人就是被一个病名或者无名的症状所困惑,迷失了调养的方向,不知从何下手,甚至向其投降,无奈地任由发展。
病症固然千变万化,病名也可以无限的增加,但有些东西是固定不变的:
a. 无论什么病,都是发生在我们的身体上;
b.从中医的角度看,身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个整体最主要的零件是五脏六腑。
通过脏腑互为表里的关系,又可以简化成肝胆,心小肠等六对组合。
六对组合再通过所属经络影响其从属的类别部分,比如肝主筋,肾主骨。
c. 血气是身体的能量系统,通过十四条经络(五脏六腑本经+任脉督脉)主干道,维持推动着五脏六腑和身体其他部分的运转。
基于以上三点,绝大多数慢性病都可以从五脏六腑和经络血气的角度进行论治。整体思辨,化繁为简正是中医的论治方法。
那么,如何把千变万化的症状,无可名状的不适感觉归类到五脏六腑和血气经络呢?提供三条思路:
1. 倒推法。
就是将症状用推论的方法,一步一步归类到五脏和血气。比如有的女士月经迟,量少,甚至闭经。这最容易想到的原因是血气不足,而脾胃是化生血气的源头,所以可以推论到脾虚。健脾胃就是主要思路,
再比如油脂性脱发,油脂从头皮渗出,污染了发根,所以头发脱落。这说明是油脂代谢出了问题,而油脂代谢是由胆汁完成的,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的,所以可考虑从疏肝利胆调治。
再比如常常脚冷足寒。这说明两点:血气不足和血气下行不畅。养血气,引血下行就是思路。
2. 关联法。
一种症状的出现常常不会是单一的,把各种症状联系起来,先照图看看不适感在哪条经络上,再配合社会环境,精神状态,脾气个性,气候变化,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一起分析,线索就会越来越清晰,这就是中里说的“学会倾听身体的声音”。
比如头痛,按经络图查找,如果疼痛部位在胆经线路上,那么就可以考虑疏肝利胆;
患有脚气,查看经络图,发现炎症部位正是胃经末端,说明胃经气血湿浊盛,以致渗出来滋生了病菌,健脾胃,除湿浊可作为思路。
推腹时发现某处有节点痛点,查找经络图,发现是在脾经上,在耐心揉散的同时,应该配合脾经腿上部分的按摩,帮助打通瘀滞。
怕冷,爱喝热水显然是虚寒体质,脾胃也虚寒;
脾气暴躁,喜欢熬夜容易肝火旺;
爱操心,心事重,胸闷通常会心包经不通畅;
天气一冷就感冒,说明阳虚不能御寒,养血气是关键;
爱看色情图片,手淫会导致肾虚;
肥肉越来越多,肌肉越来越少,可能脾虚(脾主肉);
面色红舌质绛红说明心火盛;
咳嗽气短,可能是肺热及肾不纳气,泄肺补肾就是思路;
患有鼻炎,正如中里老师所说“鼻炎不能怪鼻子”,跳开鼻子看问题就容易找到答案。比如您还怕冷,说明寒气重,蕴积在肺,所以总流鼻涕。而“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内经),这说明肺部寒气也只是表象,真正的根源在肾气不足。。。。。。
除了当下的不适感觉,身体会提供大量的信号给你,把它们联系起来,答案就会越来越清晰的浮现出来。
细针密缝网友写了一篇“如何倾听身体的声音”可算是关联法的典范了,附于后。
3. 养血清血法。
如果以上两个方案您仍然无法找到调养思路,那么还有这最保险的一招。踏踏实实把血气养足,同时利用推腹法,膀胱经刮痧,取嚏法等简单方法除三浊,使血气变得清洁。
从内部的五脏六腑,骨髓经脉,到外部的皮肤毛发,角质指甲都依赖于血气的润养。有了干净充足的血气,身体这个智慧的机器自然会修补从前的漏洞,而且非常聪明的按着由内而外,由重要到次要的顺序进行。
附加说明:
还有些症状,出现在您自我调养,或增加休息一段时间以后,这很可能是血气增长以后的排病反映,是身体自我修复的结果,在还以前身体的欠账。
血气增长与否可以通过牙龈,嘴唇,指甲月牙,毛发光泽度,耳郭圆润度,面色及其光泽进行判断。《人体使用手册》里有详细的说明。
面对自己不熟悉的疾病名称和不适,就像一个厨师,有人拿来陌生的食材让你烹饪,心里有些茫然是正常的。这时您不要慌,细心地观察,思路自然就渐渐浮现了。
先看它是肉类,禽类还是水产,蔬菜,各类有各类得做法。
再看它的纤维粗细,以考虑火候长短。
再看它气味是否腥臊,决定是否用酒用辣,清蒸还是红烧。
。。。。。。
事情就是这样,如果从复杂的角度看,我们常常会头昏脑涨,迷失在散乱的表面现象里,不知所措。
如果我们从简单的角度看,则往往更容易跳出现象抓住问题的本质。《易传》说:《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说的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