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ywalk回顾 ‖ 第119回:2021.3.6繁华落尽的武进路乍浦路
前言
武进路为东西走向,东起九龙路,西至河南北路,原名靶子路或老靶子路,1943年改名为武进路。
▲武进路后巷
乍浦路为南北走向,北起四川北路公园,南到乍浦路桥,为原公共租界工部局分段辟筑。
▲曾经辉煌的乍浦路
▲今天的乍浦路
很多人不知道,武进路,曾经留下过孙中山的身影,现存有全国第一座消防瞭望塔。而乍浦路,曾经是改开初期闻名上海的美食街,现存有印度支提庙风格的“日本庙”,以及多栋近百年的老公寓。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热播的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也曾在乍浦路取景。
如今,武进路和乍浦路的繁华落尽,归于黯淡。本期徒步重温了这两条小马路曾经的风华。
本次徒步从四川北路地铁站开始,经武进路、乍浦路至乍浦路桥结束,全程约2.5km,沿途行走、拍照、解说总计耗时约2.5小时。
本次活动依次经过如下景点:
虞洽卿旧居
扆虹园
武进路毗连式公寓
沪北会堂
虹口救火会
虹口SOHO大厦
西本愿寺上海别院
本圀寺
胜利电影院
虹口大戏院遗址
乍浦路美食街
昆山花园路毗连式公寓
昆山公园
景林堂 景林庐
大小浦西公寓
西童女校旧址
蟠龙街毗连式公寓
乍浦路桥
参考&推荐书目:
[1] 朱惜珍,永不拓宽的上海马路,东方出版中心,2012年。
[2] 项慧芳,上海美法租界寻旧,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年。
扆虹园
扆虹园,建于20世纪初,为当时广东赵姓富商所建,俗称“赵家花园”。孙中山曾多次出席在扆虹园举办的各种欢迎会。
▲曾经的扆虹园
▲扆虹园的孙中山身影(图片来自“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公众号微视频)
武进路毗连式公寓
建于20世纪20年代,呈一字型排列,砖木结构,清水青砖外墙,带红砖带状装饰。
沪北会堂
建于1905年,是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在上海建造的教堂,现为餐厅和旅馆。
虹口救火会
砖混结构三层,略带文艺复兴风格。屋顶有一六边形暸望塔,是全国首座消防瞭望塔楼。
海南路84号洋房
海南路是乍浦路旁边的一条很短的马路。海南路84号的这栋老洋房建于1920年,三层砖木结构。折坡式屋面,红砖外墙,券柱式外廊。2017年底,为给旁边的虹口SOHO让出空间,这栋老洋房启动平移工程,经过平移、旋转、顶升等一系列复杂操作,2018年6月移动到现在的位置并修复一新。整个平移过程,可以称得上是上海老建筑平移历史上最为复杂的一次。
虹口SOHO大厦
虹口SOHO是四川北路商圈的标志性建筑,是日本著名建筑师隈研吾的设计作品,也是隈研吾在上海的第一个大型建筑作品。大厦外面的白色铝条如同女孩子的长裙,一天之中随着光线的变化可以呈现出不同的光影效果。目前SOHO已经被出售给新加坡的置业公司,改名为吉汇大厦。
西本愿寺上海别院
日本西本愿寺上海别院,位于乍浦路455号,俗称“日本庙”,1931年由岛津工作所承建。仿日本京都西本愿寺总院样式,马蹄形拱形大厅,印度佛教建筑风格。临街的半圆形山墙饰以巨大的莲花,莲花下为各种水禽的形象。1999年,西本愿寺上海别院被选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本圀寺
本圀寺位于西本愿寺的隔壁,建于1922年,砖木结构。日本传统式与西方教堂建筑特征相结合的折衷风格。入口的建筑样式称之为“唐破风”,为国内所罕见。
胜利电影院
原名好莱坞大戏院,国民大戏院,我国著名魔术师张慧冲之父张志标在1929年创建。它曾被戏称为缩小版的“武康大楼”,圆弧V形的建筑颇有胜利的气势。当时虹口的高楼不多,胜利电影院四层高楼显得非常气派。
虹口大戏院遗址
1908年,西班牙商人雷玛斯在乍浦路&海宁路路口搭建了能容纳250人的简易铁皮房子,俗称“铁房子”,这是中国第一家正规影院,同年首映美国电影《龙巢》。1918年,雷玛斯将其改成混合结构的拱形建筑。1919年,改名虹口大戏院。1998年,因海宁路拓宽而被拆除。
乍浦路美食街
▲虹口区老牌烧腊店——永祥烧腊
昆山花园路毗连式公寓
昆山公园
公共租界工部局在1898年7月建成开放,是上海年代最早的公园之一,英式风格小花园,里面有一棵上海树龄最长的皂荚树(树龄150余年),是国家二级保护古树。
景林堂 景林庐
为纪念该会著名传教士、中西书院创始人林乐知而命名为景林堂,又名景灵堂。宋氏三姐妹与她们的父母宋耀如和倪桂珍都是景灵堂的信徒。蒋介石和宋美龄有时会去景灵堂做礼拜。
景林庐当年是景林堂的配套房子,供神职人员和教友居住,建于1923年,是上海近代时期典型的外廊式建筑,略具英国安妮女王建筑风格特征。
大小浦西公寓
大小浦西公寓位于乍浦路&塘沽路路口。小浦西公寓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折衷主义公寓大楼,弧形布置。纵向三段式构图,饰有多处古典样式和装饰艺术特征的雕饰。
大浦西公寓原名披亚斯公寓,平面形式呈“口”字型,中部为清水红砖外墙,如一匹红鬃毛的烈马,傲然挺立在苏州河畔。前些年热播的电视剧《我的前半生》曾在此取景。
▲浦西公寓内密密麻麻的信箱
▲浦西公寓坐井观天的视觉感受
▲浦西公寓每层楼的长廊式过道
▲浦西公寓内的老式电梯
西童女校旧址
砖木结构单层,对称排列,坐北朝南,典型外廊式建筑,具有英国安妮女王建筑风格特征。英国籍商人、慈善家、园林设计师汉璧礼创办的公共学校之一,后被作日本人小学,抗战胜利后为国民党宪兵队机关,1949年后做过解放军招待所,现在是上海市工业设备安装公司办公楼。
蟠龙街毗连式公寓
建于1920年的毗连式双层公寓,由英国人设计,砖木结构,虽年久失修,但细节令人惊艳。卷涡花饰铁栏杆,红色百叶窗,门两侧为爱奥尼柱,门楣饰三角形山墙花。目前公寓已经搬空,正在修复。
乍浦路桥
乍浦路桥连接乍浦路和虎丘路,是跨越苏州河的第二座桥,又称“二白渡桥”。上海开埠之后,美国主教文惠廉在此搭建了一座浮桥,1873年改为木桥,1927年改为钢筋混凝土桥。
感谢徒友师兄·foxin、王国庆和刘苏南等提供部分照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