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异地办研究院,开设医学院,跟互联网巨头抢小摊小贩生意有区别吗?

大学在城市的跑马圈地

比如,12月13日,4所著名大学落户海南。其中一所是瑞士洛桑酒店管理集团和中国交建合办的大学。

其他三所都是国内大学。南开大学,准备在海南在贸易、物流、旅游等专业,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南方科大在数据科学、力学与航天航空、海洋环境、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开展合作办学。河南大学设立三亚研究院,参与国家南繁育种基地建设,培养硕博人才。

12月9日,河南大学与深圳大鹏新区签约,建设河南大学深圳研究院。

12月8日,重庆大学与南京市签约共建重庆大学南京研究生院。

……

12月刚过去半个月,就有这么多消息。

11月份,湖南大学跟无锡签约,上海交通大学跟成都签约,北大跟重庆签约,苏州跟厦门大学签约。下面这张图是软科收集的一些信息。

这几年,各个学校频频出击。从清华、北大开始,主要是985大学,还有一些好的双一流大学,到深圳、苏州、重庆等各个城市建立分舵。

一开始,学校还开设新校区,后来教育部明确不让开设新校区,所以各个大学都是开设的研究院。

这件事是学校和城市一拍即合的事情。大学从城市获得了土地和一些启动资金,在现代社会土地是非常值钱的东西,另外也可以安置一些人才,也更容易地把成果转化落地。而且,对于西部和东北的大学来说,到异地办学也是一种自救的办法,中国大学受城市影响太大,如果城市发展不好,大学肯定发展不好。

对城市来说,借助大学的名头,可以吸引人才。像合肥,一般高层次的人才不愿意去工作,但如果是中科大招聘,肯定很多人就愿意了。现在各大城市已经看得很明白了,要城市发展,需要人才。从上海到西安,对人才都是一路绿灯。大学是最好招人才的单位,城市当然愿意。而且一个区域,如果有了一所著名大学入驻,地价马上就升了,当地政府这个买卖也不亏。

大学在专业上的开疆拓土

大学除了异地办学,还在专业设置上不断设置新专业,成立新学院。

像南京大学,成立了教师教育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也成立了教育学院,准备培养师范生。

更多的学校,还在开设医学院。

中科大2019年拿到了安徽省立医院作为它的第一附属医院,成立了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南方科大与伦敦国王学院筹建联合医学院。

2018年,国科大在重庆成立临床医学院。哈工大也成立了医学与健康学院。

另外,像重庆大学、天津大学等等,几乎原先的985大学都想着要办医学院。

在院系调整的时候,很多医学院从综合性大学里面独立办学,在2000年左右,很多医学院被985大学合并。没有获得医学院的名校则开始自己办医学院。

不过,办医学院很费劲,像清华、南京大学,办了10多年,也没有办出太多的名堂。但这两年,更多的学校参与了进来,大概好处要远超投入的成本。

医学院的好处是好发论文,科研成果巨大,好申请经费,也好吸引学生。像川大,主要就是医学院吸引学生。

所以,一所所名校前赴后继办医学院。

名校的碾压

在教育产业化的背景下,大学的跑马圈地和开疆拓土都非常正常,一个企业肯定是什么赚钱搞什么。

不过,大学稍微有些不一样。因为品牌效应巨大,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在国内教育领域,是碾压式的存在。比如,清华医学院水平很差,但顶尖医学专家和顶尖学生,肯定首选清华大学,而不会去选中国医科大学。

还有,像上交大建设自己的法学专业,凭借自己的名声、资金和城市,随便就能招到很好的法学专家和学生。虽然吉林大学曾经法学很辉煌,但在上交大面前,根本没有抵抗之力。

所以,名校有巨大的声誉、充沛的资金,凭借这两样,它们要进入一个新的专业,那是轻而易举,除了医学这个极个别的专业外,其他学校根本不好抵挡。

但是,它们真的提高了这个专业的水平了吗?这个需要打问号。

还有,各个学校到各个地方开研究院,对地方经济究竟促进多少?对学校的科研究竟促进多少?科研和社会效益究竟有多大?

像清华、北大已经占据了北京,这个办教育最好的地方,还四处去建研究院,对整个大学生态是不是有影响?

这种做法是不是跟互联网巨头一样,携着资金、品牌横扫一切?如果类比经济领域,这种做法是不是涉嫌不正当竞争?

还有,我们大学的主业究竟是什么?有没有向上的追求?像重庆大学好几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被整改,南开大学学科评估没有一个A+,但它们照样四处办研究院、合作办学,大学发展的方向究竟是什么?赚钱?扩大影响?还是什么?

希望大家一起讨论,大学这两种行为对我们国家整体的科研和教育水平有没有提高?大学该不该按照企业来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