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现实主义文学之三:巴尔扎克1
欧洲现实主义文学之三:巴尔扎克1
从1829到1848年,他以惊人的速度和毅力,接连不断地写出了90多部小说和大量随笔、论文、书信。他经常连续每天工作十六七个小时,还经常到被描写事件的发生地去进行调查访问,对写出的书稿也总是改了又改,有时付出的改版赔偿费竟比拿到的稿费还多。他还在自己简陋住所的墙壁上挂着一尊拿破仑小像,下面用硬纸片写上' 彼以剑锋所未竟之事业,我将以笔锋竟之' 的豪言壮语,立志成为驰名世界的拿破仑式的文学家。长年累月的辛勤劳动损害了他的强壮体格,1850年8 月他终因心脏病发作而英年逝世。在几乎倾城出动的送葬集会上,著名作家雨果概括巴尔扎克的伟大一生说:' 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从今以后,他和祖国的星星在一起,熠耀于我们上空的云层之上。'
作为一个出身中产阶级、生活在复杂动荡时代、又长期在社会上挣扎沉浮的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的社会政治观尽管充满尖锐而复杂的矛盾:一方面崇奉启蒙、共和信念,钻研唯物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一方面又宣布' 我在两种永恒真理的照耀下写作,那就是宗教和君主政体'?一方面痛恨金融资产阶级专政,揭露贵族阶级腐朽无能,深切同情劳动人民苦难;一方面又对中央集权和发展实业的君主立宪政体长期向往,对贵族阶级的历史衰亡始终同情,对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缺乏正确理解。但其主导的思想立场,仍表现为从资产阶级自由派到贵族共和派,再到资产阶级共和派的曲折向上的发展趋势。他尽管没留下专门、系统的文学论著,但他在一些序、跋、前言、书信、书评中提出的文艺观,如以' 再现自然' 代替19世纪前统治欧洲文坛的' 模仿自然' ,主张文学典型应是偶然与必然或个性与共性的的辩证统一,作家应以分析社会和评判历史为自己的神圣职责等,却奠定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理论基础,并在许多方面超越了他的前人和同时代人。
巴尔扎克把自己1829年以后的作品总名为《人间喜剧》,立意要完成一部描写19世纪法国社会的现实主义历史。他原计划写140 多部小说,塑造四五千个突出人物,现完成的长中短篇也已达96部,人物超过2000个。
在这里,他用编年史的方式几乎逐年地把上升的资产阶级在1816至1848年这一时期对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描写出来。其中心图画,是资产阶级和贵族阶级的历史兴衰。其基本动力,是金钱的罪恶作用。其基本手段,是诈骗逼攻、巧取豪夺。在《古物陈列室》(1838)、《高老头》(1834)、《弃妇》(1832)、《农民》(1844)等作品中,我们看到贵族阶级已成了只具陈列价值的古物、徒有虚名的弃妇、或被人围追的' 海狸'?他们在资产阶级的逼攻下,或屈膝投降(德斯格里昂侯爵),或一再被弃(鲍赛昂子爵夫人),或全线溃退(蒙戈奈伯爵)。而资产阶级却趾高气扬(古瓦西埃),出尽风头(但斐纳姐妹)和节节胜利(里谷等人)。在《高利贷者》(1830)、《欧也妮.葛朗台》(1833)、《纽沁根银行》(1837)、《皮罗多盛衰记》(1837)等作品中,我们还看到刻意盘剥的高利贷者自称是' 人类命运的主宰' (高布赛克),投机钻营的暴发户的一切言行都成了地方上的金科玉律(葛朗台老头),乘人之危的金融寡头俨然是国家无冕帝王(格来兄弟),坑蒙诈骗的银行左右着社会的经济命脉(纽沁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