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用于降低餐后血糖的六类降糖药
在我国,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餐后血糖(PPG)升高,而糖尿病前期中约 70% 为单纯性糖耐量受损。餐后血糖升高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控制餐后血糖,可减少血糖波动,既有助于糖化血红蛋白达标,也可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还改善多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控制餐后血糖的方法包括饮食控制(低升糖指数食物饮食)、增加运动(餐后运动)以及药物治疗,常用于控制餐后血糖升高的六类降糖药介绍如下,注意以下介绍药物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擅自购药服用,图片来源于网络,不作为用药依据。
1、a-糖苷酶抑制剂
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此类药物可以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尤其适合我国以碳水化合物摄入为主的人群。a-糖苷酶抑制剂可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并可减轻体重,莶萃分析结果显示, a-糖苷酶抑制剂联合二甲双胍,改善体重的效果与 GLP-1 受体激动剂相当。a-糖苷酶抑制剂除了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之外,还可用于糖尿病前期特别是糖耐量受损者,可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是我国唯一获得葡萄糖耐量受损适应证的药物。
a-糖苷酶抑制剂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不适如胃胀气、腹泻、疼痛、消化不良等,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可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a-糖苷酶抑制剂本身不引起低血糖,但与其他药物联用可能会出现低血糖。阿卡波糖禁用于慢性胃肠功能紊乱者、患肠胀气而可能恶化的疾患、严重肾损的患者,18岁以下患者及孕妇不应使用。
2、短效磺脲类促泌剂
如格列吡嗪和格列喹酮,此类药物通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而降低血糖,主要适用于胰岛β细胞有一定分泌功能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患者。
短效磺脲类促泌剂作用时间短,发生低血糖反应的风险较小,但也应注意可能发生的低血糖,老年及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更容易发生。磺脲类药物可增加体重,对于超重或肥胖患者,胰岛素促泌剂与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GPL-1受体激动剂、SGLT-2抑制剂等具有减轻体重作用的降糖药联用,可减少胰岛素促泌剂类药物带来的体重增加的风险。另外,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一般不选择磺脲类促泌剂,但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格列喹酮仍可使用。
3、格列奈类药物
格列奈类药物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也被称为餐时血糖调节药,主要用于控制餐后血糖,此类药物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暂,通常在餐前15分钟内服用或餐前即刻服用。此类药物服药后必须吃饭,这样才能发挥药效,并避免发生低血糖。
因为此类药物仅在进餐时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作用时间短,不容易引起低血糖。主要适用于胰岛β细胞有一定分泌功能的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适合餐后血糖控制不好的患者,及进餐不规律的患者。格列奈类药物对体重影响不明显,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选择瑞格列奈。
4、DPP-4 抑制剂
此类药物如西格列汀、阿格列汀、沙格列汀、利格列汀、维格列汀等,通过抑制 DPP-4 酶对 GLP-1 的降解,提高周围血 GLP-1 水平,进而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抑制胰升血糖素,降低餐后血糖。DPP-4 酶抑制剂单独使用引起低血糖的风险小,对体重的作用为中性或轻度增加。
DPP-4抑制剂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大部分患者只出现轻微的药物不良反应,如腹泻、上呼吸道感染等。
5、降低 PPG 为主的注射制
短效人胰岛素和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如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谷赖胰岛素等)主要用于控制餐后血糖。短效胰岛素一般在餐前 15〜30 min 皮下注射;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可在餐前即刻皮下注射。速效胰岛素类似物的优点是可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在降低餐后血糖幅度和低血糖风险方面优于人胰岛素,目前应用较广。
而预混胰岛素制剂是将降低餐后血糖的餐时胰岛素和降低空腹血糖的基础胰岛素按一定比例混合,从而产生既能降低餐后血糖又能降低空腹血糖的双时相胰岛素,可减少了患者每天的注射次数,增加了治疗的依从性。
6、短效 GLP-1 受体激动剂
短效制剂仅艾塞那肽,可刺激胰岛素分泌、抑制胰升血糖素分泌、延缓胃排空、增加饱腹感和减少进食量而降低餐后血糖。其显著的特点是在降糖的同时,大部分患者可减轻体重、降低胆固醇和收缩压。
GLP-1 受体激动剂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等,但随着治疗时间(约 2 周)延长逐渐减弱。单用低血糖发生率低,与胰岛素促泌剂合用可增加低血糖发生风险。
对于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通常需考虑口服单药或联合降糖药物治疗。二甲双胍是治疗 2型糖尿病的基础用药,以降低空腹血糖为主;如患者兼有餐后血糖升高,二甲双胍可联合以上所介绍降糖药,既可降低空腹血糖,也可降低餐后血糖,同时,协同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并抵消各自的药品不良反应,起到良好的协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