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唐诗解读——杜甫之《续得观书迎就当阳居止,正月中旬定出三峡》

自汝到荆府,书来数唤吾。

颂椒添讽咏,禁火卜欢娱。

舟楫因人动,形骸用杖扶。

天旋夔子国,春近岳阳湖。

发日排南喜,伤神散北吁。

飞鸣还接翅,行序密衔芦。

俗薄江山好,时危草木苏。

冯唐虽晚达,终觊在皇都。

注:

汝:指杜观。

颂椒:旧时春节举行的一种礼仪活动。正月初一进椒柏酒,椒是玉树星精,服之令人却老。柏是仙药,能驻年袪病。

添讽咏:增添了新春佳节饮酒吟诗的兴致。

禁火:指寒食节。是诗人抵达当阳的日期。

因人动:谓需友人接济才能雇船动身。

“形骸”句:谓自己体弱多病,行走需靠拐杖扶持。

天旋:谓阳和之气开始转行。

排南:排舟而南,即放舟南行。

散北:离散于此,意为离京城不远。

还接翅:指飞鸟终将与同类比翼双飞,喻指兄弟终将团聚。

俗薄:人情浇薄。

江山好:指夔州江山美好。

衔芦:指雁口衔芦苇。这里代指雁行,用以比喻兄弟,是杜甫与杜观的共勉之词,其用意是说出门在外,要学那衔芦飞翔以避矰弋的雁行,时时注意安全。

解读:

这首诗据推测作于大历三年(768)初,此时诗人在夔州。他收到了弟弟杜观的来信,告诉他已在荆州西北当阳找到了住处,请杜甫一家前往相聚,于日诗人决定于本月中旬乘舟出发。并在这首诗中重申了自己离夔东下之意与重返长安之愿。浦起龙评此诗,“上八叙题,下八发意;大旨谓身将就南,心终恋北也。”应是知已之言。

船行了将近两个月后,彼时江南正是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暮春三月,诗人来到楚国故都江陵,不知什么原因,他没有提及到杜观,从很多学者的表述来看,他似乎没有受到杜观的接待和照顾。

据史料记载,杜甫于768年正月中旬离开夔州,乘舟出三峡,此时诗人已经五十七岁,身体日渐衰老,肺病、疟疾、风痹,同时又兼耳聋、眼暗、齿落。

杜甫早年的人生理想是以稷、契为志,显然是以圣贤自期,然而疏救房琯之事是他圣化之梦成为泡影的关键,他因此而被遭贬,当然他弃官的主要原因是皇帝昏庸、朝无贤相,本来他就不屑为吏,在一连串打击下,他既看不到政治前途,又畏惧进一步遭到迫害,于是干脆拂衣而去,弃微官如敝履,显示了他性格中清狂的一面。

然而弃官并不意味着他从此无意于仕途,随着代宗继位,乾元元年被贬的大臣,如房琯、贾至、严武等人陆续回京,杜甫也动了心思,他向严武表示自己回京的心愿,陈贻焮先生曾这样评价杜甫,“老杜有理想,有抱负,一生为实现他救世济人的壮志,'虽九死其犹未悔’。……这种积极入仕,执着人生的精神,正是他始终不渝,难能可贵而应加以充分肯定的。……若就人论诗,总不免扭捏作态,终逊陶令的率真质朴。须知老杜虽极谙闲适之趣,奈何他并非真正的旷达之人!这是他的痛苦和悲哀!”

仕不成,隐又不成,陷入身心分裂的巨大精神痛苦之中的杜甫,写过大量的“为客”诗作,这些诗作也贯穿了他飘泊生涯的始终。当然有“为客”就有“还乡”,只是杜甫想要归还的故乡,却总是一个游移不定的概念。有时是长安,有时是洛阳,有时连他自己也迷茫,“故乡不可思”,所以他在很长一段时间,一家人的实际生活问题只能靠投奔亲友去解决,一方面他志在仕途,多年离家,无心于家产的经营,一方面是因为战乱后,“他乡胜故乡”,处处是故乡。因之,他离开成都时,抛弃草堂家业,离开夔州时,将四十亩果园赠人,从这首诗中最后两句——“冯唐虽晚达,终觊在皇都”可知,杜甫日思夜想的还乡之梦,其是还是还朝,实现他的圣化之梦,这是任何乐土都无法取代的真正故乡,也是唯一能够安顿杜甫这颗疲惫心灵的精神家园。

因此他的许多“为客”诗,并非一般意义上背井离乡之情,而是失去精神家园后无家可归之悲,他的还乡之思,只是还朝之想借喻星意象,是他追求圣化的一个不愿意破碎的迷梦。惟其如此,诗人直到晚年,还在盼望着朝廷能够有一天访大贤于草野。

然而暮年渐至,回归无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个体生命价值的思考,是杜甫晚年作品中经常思考的主题,首先是诗人对主体价值的充分肯定和无所作为的生命忧伤,其次是疾病缠身,无力北归使得生命体验更为复杂,所谓“久客则艰难备尝,病多则潦倒日甚”。老病贫因使得诗人不得不思考暮年的归宿,他虽人为圣,诗为史,但绝非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作为一个现实的人,对自己的漂泊与身后的归宿也常有思考。他生为客子,死为游魂,至死未能回到自己的精神家园,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古往今来那些怀才不遇、抱恨九泉之下知识分子们的普遍悲剧,唯一能令人欣慰的就是诗人穷而后诗工,使得杜甫赢得了一个“诗圣”的荣誉,这也是对他一定价值补偿。

杜甫(712—770),字子美,排行二,河南巩县人。其十三世祖杜预,乃京兆杜陵人,故杜甫自称“杜陵布衣”,即指其郡望。十世祖杜逊,东晋时南迁襄阳,故或称襄阳杜甫,乃指其祖籍。杜甫一度曾居长安城南少陵附近,故又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其祖父杜审言,武后时膳部员外郞,于初唐五言律诗之形成起过积极作用。其父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奉天县令。
杜甫七岁开始学诗,十四时其诗文便引起洛阳名士之重视,被誉为“似班扬”。青年时代正值唐玄宗开元全盛时期,经过前后三次、历时十年之漫游生活。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举进士,不第。天宝六载,公元747年,玄宗“诏天下,有一艺,诣毂下”,由于中书令以“野无遗贤”而无人一人中举,杜甫应是届制举,又落第。天宝十年,唐玄宗祭祀老子、太庙和天地,杜甫献《三大礼赋》,得玄宗赞赏,命待制集贤院,而终无结果。十四载,方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同年十一月,杜甫回家省亲,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六月,玄宗西逃入蜀,长安陷落,杜甫亦陷其中。八月,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四月,杜甫奔赴行在凤翔,授左拾遗,故杜甫又称杜拾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杜甫出任华州司功。次年秋,弃官司西去秦州(今甘肃天水)、同谷(今甘肃成县),决计入蜀。从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至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十一年的时间,用杜甫的话是“漂泊西南天地间”。上元元年春天,他在成都西浣花溪畔筑草堂,与成都故人尹平武时有诗歌唱和。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因避徐知道之乱,流亡梓州(今四川三台)和阆州(今四川阆中)。广德二年(公元764年)重返成都,入严武幕,任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郞,故世称“杜工部”。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携家离开成都,途经渝州、忠州至云安,于次年(大历元年,公元766年)至夔州,居未满两年,作诗430余首,也是他一生中创作最为丰收和旺盛的时期。大历三年正月起程出三峡,辗转江、湘之间,大历四年,杜甫居无定所,往来岳阳、长沙、衡州、耒阳之间,大历五年冬,在长沙去往岳阳一条小船上,一代诗人杜甫病死。
杜甫生平新旧《唐书》皆有传,现存诗歌1440余首,《全唐诗》编为19卷。
明人对杜甫的诗歌评价极高,誉为“诗圣”。且杜甫的诗歌在思想艺术上集中反映了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社会现实,其忧世悯人的深情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足为后世楷模,故杜诗一直以来有“诗史”之称,所谓“少陵为诗,不啻少陵自为年谱。”
(0)

相关推荐

  • 杜甫夔州诗

    X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是集大成之时代的集大成之诗人,也是"中国唯一影响随着时间不断增长的诗人".一千三百年风雨依旧 ,杜诗"会当凌绝顶,一览纵山小&quo ...

  • 89 唐诗解读——杜甫之《远怀舍弟颖观等》

    阳翟空知处,荆南近得书. 积年仍远别,多难不安居. 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云天犹错莫,花萼尚萧疏. 对酒都疑梦,吟诗正忆渠. 旧时元日会,乡党羡吾庐. 注: 阳翟:县名,今河南禹县,此时杜颖在此. ...

  • 唐诗解读——万楚之《五日观妓》

    西施谩道浣春纱,碧玉今时斗丽华. 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 新歌一曲令人艳,醉舞双眸敛鬓斜. 谁道五丝能续命,却令今日死君家. 注: 漫道:莫说. 碧玉:汝南王宠爱的美妾,借指乐伎. 丽华:张 ...

  • 90唐诗解读——李白之《寄东鲁二稚子》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 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 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 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 娇女字平阳,折花倚 ...

  • 1 唐诗解读——杜甫之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上)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 生逢尧舜君,不忍便 ...

  • 2 唐诗解读——杜甫之《北征》(上)

    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 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维时遭艰虞,朝野无暇日. 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筚. 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 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 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 东胡反未已,臣甫愤 ...

  • 2 唐诗解读——杜甫之《北征》(下)

    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 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维时遭艰虞,朝野无暇日. 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筚. 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 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 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 东胡反未已,臣甫愤 ...

  • 3 唐诗解读——杜甫之《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儿女罗 ...

  • 4 唐诗解读——杜甫之《佳人》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败,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已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 ...

  • 5 唐诗解读——杜甫之《述怀》

    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 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 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 朝廷愍生还,亲故伤老丑. 涕泪授拾遗,流离主恩厚. 柴门虽得去,未忍即开口. 寄书问三川,不知家在否. 比闻同罹祸,杀戮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