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 唐诗解读——杜甫之《夔州歌十绝句》(其十)
阆风玄圃与蓬壶,中有高唐天下无。
借问夔州压何处,峡门江腹拥城隅。
注:
阆风:即阆风巅,在昆仑山。
玄圃:在昆仑山顶。阆风和玄圃都是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蓬壶:既蓬莱,传说中海上的仙山。
高唐:指夔州的高唐观。宋玉《高唐赋序》:“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崒兮直上,忽兮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
“借问”二句:请问夔州城建在何处?瞿塘峡口的长江正拥着夔州的城脚。
江腹:长江的腹部。
解读:
这首主要是综述夔州景物,有想象,有实写,前两句以西边的阆风、玄圃,东边的蓬莱仙境,和高唐居中,天下所无之处来与夔州作比较,来突出夔州的地位。
夔州山高多雨,自有一种空漾、迷幻、神奇之美。宋玉《高唐赋》巫山神女故事就是最富于夔蜀的地域特色的传说。“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神女传说,最初当是用来解释巫夔富云多雨这种自然现象的。
人对自然美的发现与感受,恰如马克思所谓“由于人化的自然界,才产生出来的”。雄奇的三峡千古如斯,其美有待于人的发现和感受;而人的发现和感受的能力大小又取决于人的社会实践。杜甫历经战乱,晚年辗转飘泊到夔州,触目峡江便生苍凉悲壮之感。加上他那天才的艺术修养,发而为诗,自然有其惊天地动鬼神的无穷魅力。杜甫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魄力,铸就了他那“沉郁顿挫”的现实主义诗歌风格,与峡江有“天人合一”的融洽。其诗被后人誉为“诗史”,既是社会史,也是自然史。读他的诗便是在美的享受中读一部三峡史
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当然是前无古人的壮举。撇开其功利性不言,便是高峡平湖这一人造景观即为一片新天地。长江奔腾咆哮是其动态美;而平湖碧波如镜是其静态美,清澈晶莹是其纯洁美,青山倒影是其画意美。长江水势消涨是其变化美,而平湖四季如斯是其永恒美,水波浩淼是其壮阔美。长江水落石出是其清瘦美,而平湖群山拥抱,岛屿星布,更是一种神奇美……
歌德说:“自然造人,人造自然。人从广阔的世界里给自己划出一个小天地,这个小天地就贴满了他自己的形象。”(《拉伐戴骨相学著作札记》)。诗人杜甫面对雄奇的三峡千古如斯,自然有着与他人不同美的发现和感受;而人的发现和感受的能力大小又取决于人的社会实践。杜甫一生命运多舛,晚年辗转飘泊到夔州,触目峡江便生苍凉悲壮之感。他天才的艺术修养,与三峡美景“天人合一”的融洽。后世读者读该组诗于美的享受中读一部三峡史,发现和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夔州歌十绝句》在体例、语言和内容方面有如夔州民歌《竹枝词》,但每首末两句都对偶成韵,这是诗人吸取了民歌的营养,又有所创新,是竹枝的别唱。《夔州歌十绝句》对后世颇有影响,它开后来以“竹枝词”为题,专写一个地方的风光和民俗的组诗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