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唐诗解读——杜甫之《遣兴》之“贺公雅吴语”

贺公雅吴语,在位常清狂。
上疏乞骸骨,黄冠归故乡。
爽气不可致,斯人今则亡。
山阴一茅宇,江海日凄凉。
注:
贺公:贺知章(659—747年),见贺知章部分简介。
雅:古时所谓正、合乎规范的。
吴语:吴地方言,吴地在今江苏、安徽、浙江一带。
清狂:狂放不羁。
疏:奏章。
乞骸骨:古代官员因年老自请退职,称为“乞身”或“乞骸骨”。
黄冠:道士所戴束发之冠,常用金属或木类制成,其色尚黄。
爽气:《世说新语》记载:“王徽之以手扳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这里指性格开朗。
斯人:此人。
山阴:在会稽山东北,即现在浙江绍兴。
解读:
这首诗以贺知章为主人公,写其清狂不羁的性情和晚年乞归还乡的结局。
首两句写贺知章能讲一口纯正的浙江绍兴话,在位期间常常放逸事羁,这从意态和言语上突出了贺知章的主要特征,在退休以前贺知章可写的东西很多,但诗人却偏偏抛开其他,专写贺知章的语言和意态,这就突出了贺知章的风流潇洒、狂放豪迈的性格,也开启了下文。
“上疏乞骸骨,黄冠归故乡”,这是写贺知章准备致仕还乡。当时唐玄宗已经不再是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他将政务将给李林甫和高力士等人,自己只想做一个“太平天子”,贺知章和李白这些人在权贵面前没有一点奴颜媚骨,遭到谗毁后,不被皇帝信任,在这种情况下,贺知章向皇帝上奏章,恳求还乡,“乞骸骨”暗含凄凉,“黄冠归故乡”包含着贫穷,可见贺知章晚年是不得意的。
“爽气不可致,斯人今则亡”这两句说,贺知章旷达、朗的气质给人印象极深,现在却与世长辞,“今则亡”三字,对贺的长逝表达十分惋惜和伤悼之情。末两句——“山阴一茅宇,江海日凄凉”,通过景物描绘,寓情于景,写出了贺知章身后的凄凉,遁入空门,这与统治者不惜才是分不开的。诗人对贺知章的故去,既寄托了哀思,又隐含着不平。
杜甫(712—770),字子美,排行二,河南巩县人。其十三世祖杜预,乃京兆杜陵人,故杜甫自称“杜陵布衣”,即指其郡望。十世祖杜逊,东晋时南迁襄阳,故或称襄阳杜甫,乃指其祖籍。杜甫一度曾居长安城南少陵附近,故又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其祖父杜审言,武后时膳部员外郞,于初唐五言律诗之形成起过积极作用。其父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奉天县令。
杜甫七岁开始学诗,十四时其诗文便引起洛阳名士之重视,被誉为“似班扬”。青年时代正值唐玄宗开元全盛时期,经过前后三次、历时十年之漫游生活。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举进士,不第。天宝六载,公元747年,玄宗“诏天下,有一艺,诣毂下”,由于中书令以“野无遗贤”而无人一人中举,杜甫应是届制举,又落第。天宝十年,唐玄宗祭祀老子、太庙和天地,杜甫献《三大礼赋》,得玄宗赞赏,命待制集贤院,而终无结果。十四载,方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同年十一月,杜甫回家省亲,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六月,玄宗西逃入蜀,长安陷落,杜甫亦陷其中。八月,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四月,杜甫奔赴行在凤翔,授左拾遗,故杜甫又称杜拾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杜甫出任华州司功。次年秋,弃官司西去秦州(今甘肃天水)、同谷(今甘肃成县),决计入蜀。从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至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十一年的时间,用杜甫的话是“漂泊西南天地间”。上元元年春天,他在成都西浣花溪畔筑草堂,与成都故人尹平武时有诗歌唱和。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因避徐知道之乱,流亡梓州(今四川三台)和阆州(今四川阆中)。广德二年(公元764年)重返成都,入严武幕,任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郞,故世称“杜工部”。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携家离开成都,途经渝州、忠州至云安,于次年(大历元年,公元766年)至夔州,居未满两年,作诗430余首,也是他一生中创作最为丰收和旺盛的时期。大历三年正月起程出三峡,辗转江、湘之间,大历四年,杜甫居无定所,往来岳阳、长沙、衡州、耒阳之间,大历五年冬,在长沙去往岳阳一条小船上,一代诗人杜甫病死。
杜甫生平新旧《唐书》皆有传,现存诗歌1440余首,《全唐诗》编为19卷。
明人对杜甫的诗歌评价极高,誉为“诗圣”。且杜甫的诗歌在思想艺术上集中反映了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社会现实,其忧世悯人的深情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足为后世楷模,故杜诗一直以来有“诗史”之称,所谓“少陵为诗,不啻少陵自为年谱。”
(0)

相关推荐

  • 看图识唐诗(861)杜甫·遣兴五首其四

    杜甫·遣兴五首其四 贺公雅吴语,贺知章善于操家乡话江南吴语, 在位常清狂.当官时也常放诞不羁表现清狂.上疏乞骸骨,上疏请求让衰老的身体辞去官职, 黄冠归故乡.头戴黄冠以道人的身分回归故乡.爽气不可致, ...

  • E19杜甫五古《遣兴五首-蛰龙三冬卧》读记

    杜甫五古<遣兴五首-蛰龙三冬卧>读记 (小河西) 遣兴五首 其一 蛰龙三冬卧,老鹤万里心.昔时贤俊人,未遇犹视今. 嵇康不得死,孔明有知音. 又如陇坻松,用舍在所寻.大哉霜雪干,岁久为枯林 ...

  • 唐代主要诗人生存年代对照表!拿李白来对照...

    唐代主要诗人生存年代对照表! 拿李白来对照一下: 1.李白是公元701年出生,公元762年去世,和他有可能相逢的诗人还蛮多,从早到晚分别是贺知章.张若虚.张说.张九龄.王之涣.孟浩然.王昌龄,祖咏.王 ...

  • 唐诗闲读:“富豪厨肉臭,战地骸骨白”

    今天接着读杜甫的诗. 杜甫一生大概只有两段时期是衣食无忧或者说经济相对宽裕的:一段时期是他青少年时期在吴越齐赵之间漫游的时期,这个时候,他的父亲还有任上,他的生活是不成问题的,这就是我们总有一种感觉, ...

  • 39 唐诗解读——杜甫之《遣兴》之“我今日夜忧”

    我今日夜忧,诸弟各异方. 不知死与生,何况道路长. 避寇一分散,饥寒永相望. 岂无柴门归,欲出畏虎狼. 仰看云中雁,禽鸟亦有行. 注: 遣兴:有所感触,作诗排遣抒发. 诸弟:杜甫有弟颖.观.丰.占,只 ...

  • 40 唐诗解读——杜甫之《遣兴》之“蓬生非无根”

    蓬生非无根,漂荡随高风. 天寒落万里,不复归本丛. 客子念故宅,三年门巷空. 怅望但烽火,戎车满关东. 生涯能几何,常在羁旅中. 注: 蓬:蓬草.枯后根断,遇风飞旋.常用来比喻征人游子漂泊不定的行踪. ...

  • 41 唐诗解读——杜甫之《遣兴》之“昔在洛阳时”

    昔在洛阳时,亲友相追攀. 送客东郊道,遨游宿南山. 烟尘阻长河,树羽成皋间. 回首载酒地,岂无一日还. 丈夫贵壮健,惨戚非朱颜. 注: 追攀:追随攀援.指与亲戚攀附,同朋友结交,频繁往来的生活. 烟: ...

  • 42唐诗解读——杜甫之《遣兴》之“下马古战场”

    下马古战场,四顾但茫然. 风悲浮云去,黄叶坠我前. 朽骨穴蝼蚁,又为蔓草缠. 故老行叹息,今人尚开边. 汉虏互胜负,封疆不常全. 安得廉颇将,三军同晏眠. 注: 古战场:秦州在古代是汉族与外族经常交战 ...

  • 43 唐诗解读——杜甫之《遣兴》之“高秋登寒山”

    高秋登塞山,南望马邑州. 降虏东击胡,壮健尽不留. 穹庐莽牢落,上有行云愁. 老弱哭道路,愿闻甲兵休. 邺中事反覆,死人积如丘. 诸将已茅土,载驱谁与谋. 注: 马邑州:<新唐书·地理志> ...

  • 44 唐诗解读——杜甫之《遣兴》之“丰年孰云迟”

    丰年孰云迟,甘泽不在早. 耕田秋雨足,禾黍已映道. 春苗九月交,颜色同日老. 劝汝衡门士,忽悲尚枯槁. 时来展材力,先后无丑好. 但讶鹿皮翁,忘机对芝草. 注: 甘泽:及时润物的雨露. 衡门:贫士之家 ...

  • 45 唐诗解读——杜甫之《遣兴》之“蛰龙三冬卧”

    蛰龙三冬卧,老鹤万里心. 昔时贤俊人,未遇犹视今. 嵇康不得死,孔明有知音. 又如垄底松,用舍在所寻. 大哉霜雪干,岁久为枯林. 注: 蛰龙:隐藏不出的龙. 贤俊人:才能智慧出众的人. "未 ...

  • 46 唐诗解读——杜甫之《遣兴》之“昔者庞德公”

    昔者庞德公,未曾入州府. 襄阳耆旧间,处士节独苦. 岂无济时策,终竟畏罗罟. 林茂鸟有归,水深鱼知聚. 举家依鹿门,刘表焉得取. 注: 庞德公:东汉末年名士.隐士.湖北襄阳人,与当时徐庶.司马徽.诸葛 ...

  • 47 唐诗解读——杜甫之《遣兴》之“陶潜避俗翁”

    陶潜避俗翁,未必能达道. 观其著诗集,颇亦恨枯槁. 达生岂是足,默识盖不早. 有子贤与愚,何其挂怀抱. 注: 陶潜:字渊明,东晋诗人.浔阳柴桑人,二十九岁任江州祭酒,不久辞官回家.四十一岁任彭泽县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