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古代文学家赵次公(《三江都市报》7.6和13日)
罗家祥
乐山向来以出文学大家自豪,经常性的一句口头禅就是“古有苏东坡,今有郭沫若”。
俗话说,“一俊遮百丑”,可能是因为东坡先生和沫若先生声名太盛的缘故,导致大家以为乐山古代的文学应该是比较发达吧?——其实这“古有、今有”的话已经不太适合今天的情形:因为眉山的划出,东坡先生已经由乐山的“主人翁”变成了“座上客”,以全国性的重大影响而言,恐怕只有沫若先生一人而已。
如果把沫若先生暂时挪开不提,可能会发现一个令人有些难堪的史实:乐山的古代文学可能远非想象中的那么光亮,甚至有些糟糕。翻开已故毛西旁先生编辑的《乐山历代文集》和《乐山历代诗集》,查阅唐宋这两大文学盛世,以今天的地域而言,乐山本土诞生的文学家非常罕见,该《文集》和《诗集》里竟然一个都没有!(《诗集》里唯一收录的是卷2嘉州洪雅县人田锡的2首,可惜今天已经不属乐山了。)在明以后、郭沫若之前,有名的乐山本土文学家也是寥寥无几,略可一谈者只有明代嘉定州人安磐和清末的荣县人赵熙(但今已属自贡市)。
这就是说,虽然乐山“江山壮丽诗难敌”,但是给它增光添彩的,外地人的贡献更大得多,比如李白的《登峨眉山》《峨眉山月歌》及岑参、陆游等名家。总体看来,乐山古代的文人无论数量还是质量较江浙或者旁边的眉山都有不少的差距。对于这一点史实,我们一则要面对,二则应该有所反思。
但是不是乐山古代的文学就真的这么苍白呢?其实不是。该《文集》和《诗集》仅是出自一人之手,功劳虽大,但因为限于多种客观因素,特别是缺乏电脑和网络等现代技术,且当时全国都还没有大量出版历朝的诗歌、文章总集,所以疏漏也是不少的。比如,其所遗漏的北宋犍为县的王齐愈,就有八首词收入《全宋诗》。
此外,乐山值得一提的文学家还有杜甫的粉丝、南宋龙游县(今市中区)的赵次公。
所谓“文学”,既包括文学创作,又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鉴赏、文学比较、文学翻译、文学注解等多方面的内容。作为一位北宋末南宋初重要的诗注家,赵次公并不是文学天空里一颗太明亮的星星,他的主要成就是对杜甫、苏东坡诗歌的汇编、编年和注解,这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所留下的《杜诗赵次公先后解》(以下简称《赵解》),是现存最早杜甫诗歌编年注本,包括杜甫诗歌里的用典出处及解释、汇释等。鉴于赵次公对于杜甫的“死粉”,故宋曾噩 《新刊校定集注杜诗序》云:“惟蜀士赵次公为少陵忠臣。”(“少陵”即杜甫的号)。清朝的周春说:“杜之有注,自赵次公始。”这是赵次公作为一个蜀人,对曾经为丰富巴蜀文化做出重大贡献的杜甫的回馈。
《赵解》共分为六卷,作于南宋高宗绍兴初年。赵次公的注最早见于著录的是南宋的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其卷17载:“蔡兴宗编杜甫诗二十卷,赵次公注杜诗五十九卷”。过去有“千家注杜”的说法,就精审而言,无逾赵次公注者,诸多宋人注本及后世注杜者,无不援引此书,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引用高达5000处之多,可以说,它代表了整个宋代对于杜甫诗歌注解的最高水平,所以成后不久,就流传到了高丽、日本。
现代著名文学学者萧涤非教授指导学生林继中完成博士论文,并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林继中的《杜诗赵次公先后解辑校》。书中对赵次公的生平进行了一些梳理,言:“赵次公,字彦材,蜀人。与邵溥、晁公武交游。隆兴年间,任隆州司法。”关于赵次公的里贯,一些相关的图书、论文等,均在“蜀人”之后止步,没有进一步的考证。
首先说“蜀人”,这是史有明据的。《赵解》的一个特点,就是对于蜀中风物的注解特别详细。
此外,书中有几处是与邵溥的交往。邵溥是邵伯温的长子(邵逸夫先生的直系祖先),曾经在宋钦宗靖康时担任户部侍郎。因为“靖康耻”,除了二帝北迁,还有全部留在京城的大臣沦陷,邵溥一度短期被迫担任张邦昌傀儡政权“伪楚”的户部尚书。他心在宋室,冒着危险解救了不少的人,后来归南宋,受到降职。宋高宗绍兴四年(1134年)四月,充泸南沿边安抚使、知泸州,旋参议都督府军事。秋七月壬戌日,父亲邵伯温去世,因而邵溥按照守丧的制度辞去官职,回到家庭侨居的犍为县。大概是在此时,邵溥与赵次公有了交集——只有这种没有公务的时候,二人才有闲情逸种文学,即不仅要有闲(不止一次,说明是长期、多次的接触),而且首先二人得处在一起即二人同处嘉州(具体地点不详)。不然,二人在外地任职而且有多次接触、有闲情逸致多次谈论文学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按照制度古代当官的只能呆在当地,非经许可是不能擅自到外地的。
其次,赵次公与晁公武还有接触。晁公武是澶州清丰(今山东巨野县)人,生于宋徽宗崇宁年间,“靖康之乱”后,入蜀多地当官,后来寓居嘉州龙游县符文乡(今峨眉山市符溪镇),并编纂了一部非常重要的目录学巨著《郡斋读书志》,书里正提到了《赵解》。
嘉庆《四川通志》对其失载。而据民国《乐山县志》卷9《人物》载:“赵次公:龙游人,注《杜陵诗解》《东坡诗注》。”今人杨世明《巴蜀文学史》也认为是嘉州龙游人,谭兴国《蜀中文章冠天下:巴蜀文学史稿》认为他是乐山的。
综上所述,赵次公是乐山的古代文学家,这又一次丰富了乐山的历史文化资源。
从赵次公之钩沉可以看出:乐山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十分丰富的,远远不止大佛和峨眉山、郭沫若。当前最大的问题是对基础资源的重视、挖掘、整理不够,对许多诞生于乐山的人物和成绩研究不够,有些方面甚至是空白,这与乐山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地位是不匹配的。
因此,再次呼吁有关部门真正落实中央两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拿出具体的计划和实施方案,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激励机制,编辑《全乐山文》《全乐山诗》,及《乐山文学史》等,不负乐山这片物华天宝之地,不负文化旅游,不要落后于其他地方,培育出更多的文化大家、文化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