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氓”与“群智”本是一体

请点击 蓝字 关注

编者简介:

本文为红与绿投资专栏文章,作者吴砚靖,中银国际证券计算机行业分析师。我们坚信:唯有多阅读、勤思考,才能不断发掘机会,静心投资。此心可安住,红绿任逍遥。今天将吴砚靖这篇《“群氓”与“群智”本是一体》分享给大家,欢迎留言。

“群氓”与“群智”本是一体

吴砚靖

◆  ◆  ◆

《乌合之众》这本书,应是我6年前刚刚进入证券行业的时候就买了的一本书,买的时候走马观花般翻翻之后就被多年束之高阁,原因一是不能不改的拖延癌;二是,作为信奉巴菲特投资理念的卖方分析师,我更多的时间是在寻找被低估的基本面良好的公司和细分领域,而从潜意识形态排斥去做过多的投资心理分析。我把这些划分到博弈层面,纯粹博弈式的投资离我的初心有点远。而事实上,股市投资终究是由交易组成,巴菲特也曾说:“投资就是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给企业定价,二是如何理解股价波动”。心理研究也好,产业研究也罢,万物归宗,总逃不开现象与本质的洞察,而背后,又都是哲学在起作用。

勒庞的这本《乌合之众》是一部以阅读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群体行为基础的社会心理学著作,通篇读完,引人深思的地方有很多,但正如序中所述:《乌合之众》的当代意义,在于它发现问题的功能而非解决问题的功能。书中先是指出当古老的宗教信仰崩塌,民主崛起,“我们就要进入的时代,千真万确将是一个群体的时代”;并从分析群体心理开始,指出群体的一般特征:自觉地个性消失,形成一种集体心理,提出“群体无意识、低智力“等特质,进而分析群体的感情和道德观:

1、冲动、易变和急躁;

2、易受暗示和轻信,出现“集体幻觉机制”,“在暗示和相互传染的推动下,一个人编造的奇迹,立刻就会被所有的人接受。”;

3、夸张与单纯,“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的智力立刻会大大下降。”;

4、偏执、专横和保守,“群体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提供给他们的各种意见、想法和信念,他们或者全盘接受,或者一概拒绝,将其视为绝对真理或绝对谬论。”

5、群体的道德水平十分低劣。

一个词:“群氓”。

一、从《乌合之众》的“群氓”现象,看科技股投资泡沫

《乌合之众》在开篇提出群体的观念,“给群体提供的无论是什么观念,只有当它们具有绝对的、毫不妥协的简单明了的形式时,才能产生有效的影响。因此它们都会披上形象化的外衣,也只有以这种形式,它们才能为群众所接受。”群体对事情的论证,从逻辑上看十分拙劣。其推理的特点,“是把彼此不同,只做表面上相似的事物搅在一起,并且立刻把具体的事物普遍化。”这多么像在总结一轮又一轮的科技泡沫?

每一轮科技股泡沫都会出现傻瓜逻辑驱动的“羊群效应”,每一轮泡沫都伴随各种概念,而这些概念很多是一种后验式的商业模式概念包装。泡沫是什么?是鱼龙混杂,是资本和产业的狂欢,是某种新技术或新模式取得阶段性标志性胜利后,这些被后验式的概念被无脑复制,继续包装,被资本追捧,直至泡沫破裂。事实上,我认为,商业模式本身既不能决定资产定价,更不可能成为“护城河”,商业模式本质上是一种自然选择的过程,需要结合具体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优化,通常胜出的被奉为经典,从而归纳出“模式”,但世易时移,彼时的模式未必适合此时。吊诡的是,投资人在泡沫期间,常常会去简单粗暴地选择投资一些所谓的概念龙头,或者追捧“某某领域的BAT、小米”等概念,其本源恰是心理因素在起作用。VC界有一句话,叫做:商业模式是讲给投资人听的,别把自己给忽悠了。但当轰轰烈烈的泡沫顶峰时,有几人还能冷静?一味去迎合所谓的商业模式概念,而不去关注企业真正如何度过眼下困境,不去不断调整和优化盈利能力的公司,对成长型企业来讲其实胜率并不大。而泡沫期间很多最顶尖的投资人也避免不了折戟沉沙,不能不说群体低智现象起了作用。

以上是泡沫趋势带来的低智买入,另一方面投资中出现的“锚定”心理,比如基于相似的商业模式为资产定价,以抵抗内心因不确定性带来的不安,一旦出现自己认为的心理价位而买入的决策行为,本质上同样是群体效应的另外一种隐形表现。

二、《乌合之众》与《失控》,吊诡的“群氓”和“群智”

读《乌合之众》的过程中,我不断去对比和思考之前我自己奉为圭臬的一本书《失控》,可以说相对于具有保守主义和精英主义的勒庞,凯文凯利则是典型的“群体”创造力——“群智”的倡导者。

《失控》中提到的很多思想,背后的哲学看似与《乌合之众》背道而驰,《失控》中提出生命最显著的特点在于任何生命个体都是复数形式的:一粒种子里隐藏着一片森林,一个受精卵包含着一个可能世代绵延的家族,任何一个生命个体都是一个跨越时空的隐秘的网络。生命与网络之间的隐秘而深切的关联(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生命即网络,生命的逻辑即网络的逻辑),是理解《失控》一书的最重要的理论前提。在此基础上,《失控》提出的“集群智慧“的概念,他首先要我们注意蜂群、蚁群、雁阵这些“实体”。凯文凯利经过大量自己的养蜂实践,观察指出这些实体是高度智能化集群——科学上称为“集群智慧”(Wisdom of Swarm)。蚂蚁的物流系统比人工设计的物流系统都优化和完善,蜂群(而不是单个的蜜蜂)的行为展示出一种让人惊叹的智能。问题在于,单个蜜蜂、蚂蚁、 大雁的智能都是极其低下的,但它们聚集在一起,就产生了高级动物都不具备的智能。集群作为一个整体,形成了一个网络化、系统化、高智能的活系统。这些集群不是生物物种,作为整体,它们具有一种显而易见的生命力和独特的行为方式。组成集群的个体相互链接,多方协同和共享资源,如同组成有机体的单个细胞和器官最终“聚集”为一个生命。从递归的角度,凯文凯利似乎更微观,书中提到意识(心理)是从一个由许多微渺而无意识的神经环路构成的分布式网络中涌现出来的。而整个自然界进化向后推演,机器将不断自演化,并通过分布式处理,反馈、回路、循环、因果......形成高于当下一切形态的新的智慧体。这是典型的”群智“。

三、“群氓”与“群智”本为一体

《乌合之众》和《失控》两相对比,这是两种相反的结论吗?

个人认为,这些恰是哲学思考的问题,凯文凯利的表述我认为更具禅味——生物是“无我”,你的意识是由许多混沌杂乱的细胞活动产生的结果。我更倾向于认为,“群氓”与“群智”皆是网络状态下,分布式的个体之间彼此影响、反馈,不断作用,迭代产生的非线性因果,或曰”突变“。而不同状态其实本是一体,且互相转化,类似于太极图。所以,盛极必衰,否极泰来。再联想量子力学,是与非,存在与虚无,或者本身就是加入了“意识”的这层变量因素。

网上有一段话,我认为表述极佳:“传统的西方思维以「二分」为主流,我们的现代教育,也令我们自动的有「二分」观念。用今天的思维去理解太极、阴阳,很自然的把事物分阴、分阳,这是「二分」。用 「二分」的观念,「太极」自然就是「阴极、阳极合一而为太极」。可惜这样的理解,与王宗岳时代的传统太极、阴阳概念并不相符。阴阳是不可分的一体,所以阴阳之分,总归要合,「一体」是一,「分阴阳」是二,「合阴阳」是三,「合阴阳」又称为「中」,这是「阴、阳、中」的「涵三为一」。阴阳不是实体的指称,而是指一个变化过程,在变化期间,一体仍是一体,没有分开过。”

从佛教的角度,用“空性”、“无我”,或许更能认清本质,无论个人、群体,实际既不分彼此,又不断蝉变,下一刻的你不是此刻的你。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Anyway,宇宙与世间是有其本质运行规律的。投资,恰恰是一场如水随性,去除我执,不断洞察规律并实践的过程。

说明一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