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宝被收,葬入妃陵,乌拉那拉氏等同废后

乾隆一生有过三位皇后,按时间顺序分别为孝贤纯皇后(富察氏)、乌拉那拉氏、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清高宗孝贤纯皇后画像及影视剧形象

孝贤纯皇后深得乾隆喜爱,是他第一任皇后,为皇子时富察氏即为嫡福晋,乾隆二年立为皇后,早逝后葬于清东陵(与乾隆同葬),经多次加谥,为孝贤诚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顺辅天昌圣纯皇后。

清高宗孝仪纯皇后画像及影视剧形象

清高宗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入宫时为贵人,之后晋为令嫔、令妃、令贵妃、令皇贵妃,49岁卒,谥为令懿皇贵妃,葬于清东陵(与乾隆合葬)。其子顒琰立为太子后,特追封她为孝仪皇后,后经两次加谥,为孝仪恭顺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圣纯皇后。

乌拉那拉皇后及影视剧形象

清高宗纳喇皇后乌拉纳喇氏,在弘历为皇子时为侧福晋,乾隆二年封娴妃,之后晋为娴贵妃、皇贵妃,孝贤纯皇后去世第三年被立为皇后。《清史稿 列传 后妃》记载:“乾隆三十年,从上南巡,至杭州,忤上旨,后剪发,上益不怿,令后先还京师”,乌拉那拉氏因剪发触怒乾隆,南巡归来后册宝被收,次年忧忿而死,乾隆下令丧仪降用皇贵妃等级,葬入妃陵,无画像,无谥号。降皇后葬礼,在清代仅此一例。

乌拉那拉皇后生前虽未被废,但从乾隆将其册宝收回的那刻,她皇后的名位已然名存实亡。

后妃册宝是清代后妃制度的重要方面,是表示身份和荣誉的证书。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后妃册宝来看,主要分四类:册封宝印、尊号徽号册宝、谥号册宝及御书钤用诸印。而册宝本身,由册(金册、玉册等)和宝(宝、印)组成。

嘉庆四年孝贤纯皇后碧玉册

贵妃之宝,蹲龙纽,满汉文篆书,清晚期,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后妃册宝最早文献记载始于明代。明洪武初年,规定了册立皇后的程序和制度。正统七年,英宗大婚,才确定天子的纳后仪注,授受册宝则为册纳礼中重要的一节。明朝皇后册宝规制如下:“册用金二片,每片依周尺长一尺二寸,阔五寸,厚二分五厘。……宝用金,龟钮朱绶,文用篆书曰:‘皇后之宝’。依周尺方五寸九分,厚一寸七分。”明代时,皇后与皇贵妃的册宝大致相同,册、宝均用金,贵妃以下称“印”而非“宝”,金质,嫔以下则只有银册而无印。

清代中期将前朝皇帝的后妃金册金宝镕化,故如今所见的明朝册宝较少。清朝沿用明制,改动较小,皇太后、皇后和皇贵妃之印称为“宝”,贵妃以下均称“印”,金质、玉质均有。

慈安端裕皇太后之宝,青玉交龙纽,为同治帝给慈安皇太后上徽号时所制作的徽号宝,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珍妃之印,金质,龟纽,满汉文篆书,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金册,清咸丰,此金册为咸丰元年封其妾侍成嫔时所发,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皇帝大婚礼时应在太和殿举行册立皇后礼,皇帝御临摆满仪仗的太和殿,正副使节带金印金册,同迎娶凤辇一起从太和门、午门出发到皇后家。皇后父亲跪着迎接,使节宣读制命后,由太监到室里颁给皇后,皇后接过后,交女眷,再转给太监。“皇后之宝”为皇后身份的证明,在册封礼后生效。如皇后即位前已经成婚,或由皇贵妃晋封皇后,也行册立礼。册、宝由太和殿送至景运门后,再由内监送入皇后宫中,皇后出迎。

【插入视频及这句话:电视剧《如懿传》中乌拉那拉氏被授受册宝】

册宝作为后妃身份的证据,只有在举行了相应的册封礼之后才有效。经过册封程序后,宝玺便被置于皇后宫中,以证皇后的身份和地位。“皇后之宝”、“贵妃之印”不属于某个人,可传于新获位号者。

皇后之宝,金质,交龙纽,附系黄色绶带,满汉文篆书,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嘉庆二十五年孝贤纯皇后青玉册

册宝对于后妃有多重要?孝庄皇后在康熙元年尊为太皇太后,并颁发了册宝,而慈禧在宣统元年虽尊为太皇太后(一天后薨),但没有颁发册宝,没有得到正式的尊封,所以她这位“太皇太后”并不为历史承认,因而历史上,清朝只有过一位太皇太后——孝庄文皇后。

乌拉那拉氏从娴妃至娴贵妃、皇贵妃,再到皇后,一共四次晋封,四份册宝,她触怒乾隆后,四份册宝全部被收走,也就意味着她连妃位都没保住。乌拉那拉氏到底因何引起天子之怒,我们不得而知,但她身为皇后却落得如此下场,令人唏嘘。

图片及视频来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