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三角形专题训练,相似三角形和位似图形与二次函数综合运用
位似图形的定义
1.定义:如果两个图形不仅相似,而且每组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那么这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这时的相似比也称为位似比.
温馨提示:(1)位似图形一定是相似图形,而相似图形不一定是位似图形;
(2)两个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可能位于图形的内部、外部、边上或顶点上;
(3)两个位似图形可能位于位似中心的两侧,也可能位于位似中心的一侧.
2.常见模型:
3.性质:(1)位似图形的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相似比;
(2)位似图形对应点的连线交于一点;
(3)位似图形的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比相等;
(4)位似图形是相似图形,所以它具有相似图形的一切性质.
注意:(1)位似图形中任意两对对应点的连线的交点就是位似中心;
(2)一对对应边与位似中心(不在同一直线上)形成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4.位似图形的画法:(1)确定位似中心;
(2)分别过位似中心和原图的各关键点作直线;
(3)根据相似比,找出所作位似图形的对应点;
(4)按原图连接各点,得到放大或缩小的图形.
注意事项:(1)符合条件的位似图形往往不唯一;
(2)作出的位似图形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各对应点在位似中心的同侧,二是各对应点在位似中心的两侧;
(3)作位似图形时,要注意相似比的顺序性.
5.位似变换与坐标:一般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画出一个与原
图形位似的图形,使它与原图形的相似比为k,那么与原图形上的点(x,y)对应的位似图形上的点的坐标为(kx,ky)或(-kx,-ky).
6.“一线三等角”在相似三角形中的应用素养解读:逻辑推理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逻辑规则推出一个命题的思维过程.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归纳、类比;一类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演绎.逻辑推理是得到数学结论、构建数学体系的重要方式,是数学严谨性的基本保证,是人们在数学活动中进行交流的基本思维品质.
所谓“一线三等角”是指在一条直线上出现了三个角相等,在这样的模型中,存在相似三角形.若出现了边相等的条件,相似就转化为全等.
经典例题集锦:
1.如图,在▱ABCD中,AC与BD相交于点O,E为OD的中点,连接AE并延长,交DC于点F,则S△DEF∶S△AOB的值为 ( )
A.1/3 B.1/5 C.1/6 D.1/11
2.如图,在正三角形ABC中,D、E、F分别是BC、AC、AB上的点,DE⊥AC,EF⊥AB,FD⊥BC,则△DEF的面积与△ABC的面积之比等于 ( )
A.1∶3 B.2∶3 C.√3∶2 D.√3∶3
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ABC=90°,AD=2,BC=6,AB=7,点P是线段BA上的一个动点,连接PC、PD.若△PAD与△PBC是相似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P有 ( )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4.如图,已知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AC上,DE∥BC,AD∶BD=2∶1,点F在AC上,AF∶FC=1∶2,连接BF,交DE于点G,那么DG∶GE等于 ( )
A.1∶2 B.1∶3 C.2∶3 D.2∶5
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BEFG是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且相似比为1/3,点A、B、E在x轴上,若正方形BEFG的边长为6,则C点的坐标为 ( )
A.(3,2) B.(3,1) C.(2,2) D.(4,2)
6.已知CD为Rt△ABC斜边上的中线,E、F分别是AC、BC中点,则CD与EF关系是( )
A.EF>CD B.EF=CD C.EF<CD D.不能确定
7.如图,矩形ABCD中,AB=3,BC=4,动点P从B点出发,在BC上移动至点C停止.即PA=x,点D到直线PA的距离DE为y,则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是 ( )
A.y=12x B.y=12/x C.y=3/4x D.y=3/4x
8.如图,在△ABC中,点、E分别在AB、AC边上,DE∥BC,∠ACD=∠B,若AD=2BD,BC=6,则线段CD的长为 ( )
A.2√3 B.3√2 C.2√6 D.5
9.如图,Rt△ABC中,∠ACB=90°,∠ABC=60°,BC=2 cm,D为BC的中点,若动点E以1 cm/s的速度从A点出发,沿着A→B的方向运动,设E点的运动时间为t s(0≤t<4),连接DE,当以B、D、E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时,t的值为( )
A.2 B.2.5或3.5 C.2或3.5 D.2或2.5
10.如图,在▱ABCD中,E是边AB的中点,连接DE,CE,BD,CE和BD相交于点F,若△BEF的面积为1,则▱ABCD的面积为 ( )
A.8 B.10 C.12 D.16
以下内容为付费内容34%
11.如图,已知点F是△ABC的重心,连接BF并延长,交AC于点E,连接CF并延长,交AB于点D,过点F作FG∥BC,交AC于点G.设△EFG、四边形FBCG的面积分别为S1,S2,则S1∶S2= .
12.如图,将直线y=-2x沿y轴向上平移,分别交x轴、y轴于C、D两点.若点P是二次函数y=-x²+3x的图象在y轴右侧部分上的一个动点,且以CD为直角边的△PCD与△OCD相似,则点P的坐标为 .
13.如图,在Rt△ABC中,∠ABC=90°,AB=3,BC=4,Rt△MPN中,∠MPN=90°,点P在AC上,PM交AB于点E,PN交BC于点F,当PE=2PF时,AP= .
14.如图,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E是AB的中点,P在射线DC上从D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过P作PF⊥DE,当运动时间为 秒时,以点P、F、E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ED相似.
15.如图,一次函数y=3/4x+3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与反比例函数y=3/x(x>0)的图象交于点C,点P是反比例函数y=3/x(x>0)图象上的一点,作PQ⊥x轴于点Q,连接OP.当点P的坐标为 时,△OPQ与△OAB相似.
16.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中,点E是BC边上的一个动点,EF⊥AE交CD于点F,以AE、EF为邻边作矩形AEFG,若AB=4,则点G到AD距离的最大值是 .
17.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连接对角线AC,延长AB至点E,使BE=AB,连接DE,别交BC,AC于点F、G.
(1)求证:BF=CF;
(2)若DG=4,求FG的长.
18.如图,,AB为半圆O的直径,C为BA延长线上一点,CD切半圆O于点D,连接OD作BE⊥CD,交CD的延长线于点E,交半圆
O于点F.已知CE=12,BE=9.
(1)求证:△COD∽△CBE;
(2)求半圆O的半径r的长.
19.如图,点D在以AB为直径的☉O上,,AD平分∠BAC,DC⊥AC,过点B作☉O的切线交AD的延长线于点E.
(1)求证:直线CD是☉O的切线;
(2)求证:CD·BE=AD·DE.
20.如图,AB⊥BC,DC⊥BC,E是BC上一点,AE⊥DE.
(1)求证:△ABE∽△ECD;
(2)若AB=4,AE=BC=5,求CD的长;
(3)当△AED∽△ECD时,请写出线段AD、AB、C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