筚路蓝缕耕书海 婉约豪放故人心 ——《锦上裁诗》读后感

收到这本书的时候,心里一动。“看书看皮儿”,第一感觉这本书的封皮的设计风格与眼前这位高大魁梧的汉子有些差异:厚重的蓝是作者宋长万给人的感觉,而这飘逸的粉紫绸纱和同色的几朵灵动的小花,是......直觉上,应该是作者内心最深处的浪漫颜色了,亦或是作者豪放外表掩盖下的婉约的颜色吧!

带着些许的疑惑和猜测,一路看下去,从作者宋长万自作的“序言”到自撰文章集锦“盛世华章”篇、“风雨彩虹篇”“山水怡清”篇、“书香盈袖”篇、“思想杂谈”篇,以及最后一章节“亲友佳作”篇。觉得光看着这几个章节的“题眼”,就是辛弃疾与李清照二者风格的兼而有之了。觉得最妙的是最后一章节,“亲友佳作”篇,觉得很是新颖,很少在一本书里看到,凤毛麟角,一种别样的温情从书香中氤氲开来。

看完书皮看内容,看完题眼看文章。一篇篇读下去,果然,大气磅礴的《风雨兼程铸千秋伟业》《旷世奇功》,激情饱满的《骊城赋》《读抚宁》,昂扬洒脱的《甘为“兔耳”洒热血》《天台山下人马欢》,严谨有度的《文以辅政》《畏法者最幸福》,清新温婉《萱花在脑海摇曳》《美哉背牛顶》……不同的文章,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平仄,不同的韵味,不同的意境……就如山间清泉,一会让你感觉气势恢宏汇聚成千丈瀑布飞流直下,一会又如石上小溪清欢流淌,又或是遇到大石玉花飞溅,晶莹出七彩虹……辛弃疾、苏东坡、李清照几位古人的风格在你的眼前不停地变幻,真不知这位五尺高的男子汉是怎么样把这几种表面上截然不同的风格完美结合在一起的?!

“内涵”“功底”“勤奋”“思考”,再深读下去,应该是有了答案的,我这样认为。看,“忆当年,看、累和苦,喜爱读书学品优。连环画,教科书,翻来覆去读啊读。学了知识学做人,更羡著者乃翘楚。书中自有黄金屋,人小心大不知愁……”“苦心人,天不负,刻苦勤奋,一路求学转户口;有志者,事竟成,宵衣旰食,大雅之堂写春秋。文案累,码字苦,继晷焚膏油……”区区数十字,一位立志长的少年形象翩然纸上,一位几十年头悬梁锥刺股孜孜以求耕耘书海的青年形象跃然纸上,一位过了而立之年仍旧青衫布衣行走在文字的浩瀚海洋中的中年人,是那样的矍铄与潇洒!数十年,寒窗孤灯伴字眠,筚路蓝缕耕书海,案牍劳神且做甘,只为心中梦花开。能够将将枯燥的文字工作过成诗样的行走,豪放不差苏东坡!

世上本有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世上的思想很多,但是思想者不多。些许小事,下笔成章,以小见大,惹人深思,当有着李清照般的婉约了。《改变》《和解》《息访》以及《红薯记忆》《在风雪中坚守》,都是小小说之类,篇幅都不长,事情都很小,情节很琐碎,但,正是这琐碎的情节、小小的事情、几百行文字,勾勒出作者的内心深处最隐蔽的东西:繁琐、枯燥的工作中,能够时刻、处处发现人性的善良、人性的美,这是一个有着善良本质、纯净眼光的人才能看得到啊!“你的心里装的是什么,你看到的就是什么”,我向来喜欢这样用文字记录工作、生活点滴的文章,觉得那是一个人最真实的心地写照,也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最真实的反映。以小见大,见贤思齐,我觉得这是在用小婉约体现大情怀。宋长万就是用这种“小”来映衬“大”,反思“大”,触动“大”,推动“大”,“当我晚上回到住处时,房东大娘责怪我说:今天我一天都牵挂你们,那么大的雪,一天不吃不喝,细皮嫩肉的你身体怎么吃得消啊!再说也不关你什么事。我淡淡的回答:“工作队到这来,就是与基层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和他们坚守在一起真受教育,收获也太多了……”小小事中见真情,干群关系在风雪中牢固的更加紧密无间。作者不但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亲眼所见反映这种小事大情怀,更是在读书中、生活中升华这种情感。《古为今用》《打开“成功之门”的一把“金钥匙”》,也是这种以小见大婉约情怀的体现吧!

绵绵积累,恒兀兀以穷年不知累也,以致久久为功成就今天的宋长万的婉约与豪放的故人般的剑胆琴心,《锦上裁诗》终为是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