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这首词,全部引用他人诗句,妥帖恰当,被赞“会抄第一人”

2021-04-07 13:58 阅读量:3.1万+

华人号:中国文化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璀璨的星空里,苏轼是极为耀眼的一颗,他可以代表宋词的最高成就。不仅如此,他的诗、散文以及书画也都是出类拔萃的,后人评价,“苏轼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苏轼玩诗词可以说玩到了极致,比如他的隐括体(櫽括体)。

隐括体是非常有意思的一种文体,作者根据自己的主观需求,将他人的诗文引用或剪辑,经过再加工,改写成为一首词的形式。苏轼一直被认为是开宋代隐括词的先驱者。

苏轼的《南乡子·集句》一词,引用达八处之多,但读来并无堆砌之感,反觉引用恰当,自然贴切,新鲜有趣。能做到这一点,也非易事,需要有着极强的驾驭文字的功底,是不是恰恰应了“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这句俗话。

元丰二年的1079年,这一年苏轼43岁,也是他一生中最悲惨的一年。调任湖州知州不足三月,他就因为给宋神宗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被人抓到把柄,以讥讽皇帝,包藏祸心,大逆不道之由,押解到京城,险遭杀头之祸的苏轼,后被贬黄州作团练副使,这首词就是写在这个时间。

《南乡子·集句》

怅望送春杯。

渐老逢春能几回。

花满楚城愁远别,伤怀。

何况清丝急管催。

吟断望乡台。

万里归心独上来。

景物登临闲始见,徘徊。

一寸相思一寸灰。

苏轼这首不过八句的词,被作者自称为“集句”,顾名思义,就是每一句都是引用并集结在一起。作者将八句原诗,重新赋予了自己的理解与情感,然后变为一首新词。这首词涉及唐朝五位诗人的八首诗,五位诗人分别是杜牧、杜甫、许浑、刘禹锡、李商隐。

上片“怅望送春杯”出自杜牧的《惜春》,“渐老逢春能几回”来自杜甫的《漫兴九首·其四》,这两句只字未改,原句引用。意思是满怀惆怅地看着手中这杯送春酒,身体愈加老去,还能有几次再逢到春天。历经大劫的苏轼,悲怆之情尽在词中。

上片的“花满楚城愁远别”出自许浑的《竹林寺别友人》,原句为“花满谢城伤共别”,作者稍作改动,更贴合心境。“何况清丝急管催”,语自刘禹锡的《洛中送韩七中丞之吴兴五首·其三》的一句“何况清弦急管催”,苏轼将“弦”改为“丝”。

上片的这三句意为,繁花开满楚城,心中却愁绪万千,被贬黄州,从此远离了家乡与亲人,倍感凄凉,更何况酒宴上的清丝急管还奏出了离别之曲。作者满怀悲情,无以言表。

下片的第一句“吟断望乡台”语出李商隐《晋昌晚归马上赠》的原句,“万里归心独上来”选自许浑《冬日登越王台怀旧》的原句,这两句表达的是肝肠寸断的相思之情。作者在望乡台上独自伤怀,强加于身的莫须有的罪名,和被贬削职的悲苦境遇,让作者远离故土和亲人,孤独与寂寞之感如影随形。

下片的“景物登临闲始见”,来自杜牧《八月十二日得替后移居譬溪馆,因题长句四韵》一诗的原句,“一寸相思一寸灰”,语自李商隐的《无题二首·其二》原句。作者登台向远方眺望,春日的美景尽在眼前,但这是因身无官职,无以作为,才有的清闲。纠结之中,更添相思之情,相思之苦,心如寒灰。

《南乡子·集句》写得是作者内心的纠结百转,凄苦悲怆,苏轼巧妙化用五位诗人的八句诗,竟无生拉硬拽的拼凑之感,反倒觉得这八句诗是不是专门为苏轼提前准备的,因为实在是天衣无缝,妥帖恰当。你觉得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