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王碑》释义9

《禹王碑》释义9

《禹王碑》释义八

《禹王碑》释义八(第二种解释:从还原真实历史方面)

八1--3(64--66)释义:

道生育万物而不宰,事物千千万,变化万端,但都离不开道。道是规律,道有能量,道的本质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炁,道本柔似水,益而无害,道似声电共振接收,似黑洞喷发,似基因复制,道可无限大,又可无限小,无大不包,无小不在,道的最小单位是信息能,有德者德(道)临,喜恶者恶(德)伴,性随物而变,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道不辩善或恶,不偏向美或丑。上德依清净入道,中德依诚敬得道,下德以法功智巧察求。隐修的道人使得人道延续,更不惜使用法力帮助不能独立的人类度过一次次天灾,中国的文化无一不镌刻着道的传承印记,河图洛书和八卦是有道者留给我们的,我族尊天重道,天人合一状态下得到了更能表示道的叠三易——64卦顺序,尽管晦涩难以表述,但她会因时而变,因物而验,若空谷回声,用纯数字揭示了天象、人文、地理、哲学等,是当今之大成。黄帝乘龙飞升之后,天下合一,一片太平,道者渐渐抽身,退出人们的视线,天地人都在道中,而人类却爱慕小道,抛却了大道,道者深感痛惜,与表里不一、自私的人渐行渐远,只剩一丝相连。以上可以是三个字的综合——叠三易。

下面分字理解

八1(64)第一字(叠),易是道的表征,示例卦是坎或水卦,不再多述。现在举济卦再说易之用,贵在渐变,叠只是变的一种:济卦(上水下火或上火下水)因时间、位置、人的势位不同,是未济(101010),也可能是既济(010101),六个爻位都有变动可能,充分准备,把握时机,才有可能成功,但人算终究不是天,易只能表征道的一角,私欲重者背离大道,一时的成功只会带来更大的灾祸。

八2(65)第二字(具——俱>一),下面细述俱中之三物(多):

一:《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阴一阳谓之道”。无中生有,恍惚中一片混沌,例黑洞喷发>宇宙爆炸扩散,为太极,先有太极后有两仪,清浊渐分(精神和物质,意和境像,低密度的气和比重高的质),单细胞生物(酵母菌、草履虫)可以看做是一阴一阳。

二:“道生一一,生二二”,有丝分裂出现二倍体之时,双阴、双阳,而上阴下阳,下阴上阳俱存;例胚胎由受精卵分裂为四倍体时,此处不是指四个卵裂,而是指来自父母的遗传物质有了叠加(不一定正确),可仿参多倍体小麦形成机制(寒冷、辐射等使得最后阶段分裂没有发生造成,遗传物质加倍,细胞数没变),另遗传基因(最基本的是碱基对,由两种嘌呤和两种嘧啶共四种,但只能有两种组合A--T或C--G)共组成两种组合的DNA,RNA也是各有两种组合,另四种组蛋白构成的核小体是DNA的重要组分,相当于载体(核小体是八核),三次缠绕而成筒状染色体,能使碱基对长度缩短8000多倍,为达触发条件时第二次启动复制,第三次启动等不同时期分裂复制创造了条件,最大程度地保证遗传的完整性,保证后代在多种情况下的适应能力,二阴二阳相当于多细胞低等吞噬生物。

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受精卵由四倍体到八倍体,甚至整个桑葚体,因为没有内腔出现,仍然处于二阴二阳状态,之后复杂交换产生内陷囊体胚进入三三(三阴三阳),乾为真阳,坤为真阴,乾坤交,乾变而为离(外阳内阴),坤变而为坎(外阴内阳),是八卦能表征原因。坎离交,而有子孙,是以三阴三阳自身可生变化。囊胚分化出脊椎动物各种组织器官例如神经系统,淋巴,骨骼,消化系统等,成熟的它们是由三阴三阳派生(象幼小水果果肉细胞分裂,之后到成熟细胞个数不增,只是形汁的变化),新陈代谢有新生细胞是达到预设条件时启动后期复制完成的,因为成体组织上取的细胞都几乎一样,所以原则上相当于三阴三阳。私下认为人卵子分裂应该达到或超过了四阴四阳,甚至七阴七阳(大脑只使用百分之十左右,未知或无用占70%以上),有道者说人都有成天仙的资质,(掌握了道的神造人说也应该是成立的)。华夏历史符合道家学说:华胥(生一)后设有伏羲和女娲部(生二),母系氏族和父系一样,都是为了避免近亲婚配;大灾之后又有炎黄蚩尤(生三),进一步复杂化,而有万千部落(生万物)。大约5500年前水灾使华胥族分割(躲避到泰山的少典古族,黄土高原黄帝一脉/女娲族,四川龙门山炎帝或称颛硕/伏羲族,武夷山避灾的种稻百姓,后来的炎黄时期的帝俊(帝喾)管理的东夷,实际是华胥国派遣的各部落杂部,又在黄帝时期融合为一体,但抢占先机(最早返回水灾前的古城并获得资源)的东南部人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和炎黄彻底融合。

八3(66)衣:有缝隙,连带,实为一体。佛家有大千世界一说,其中任何一界中事物都不是孤立独存的,六道轮回说更是其极端。道家三界一体,天人合一说,与全息论有共同的一面。此衣字从人类历史方面看,应该指大约5500年前大水灾后,到大约5000年前后黄帝统一华夏,其主因是因为都有共同血统,一衣带水的关系使得人们感到统一是责任,更是义务,所以有作为的历代帝王都不允许分裂,都尽其所能实现大一统。“衣”不仅仅指“统一”,更暗含“连带、附带”和“缝隙”,大一统是总的表征,统一中必有矛盾,由于人的理智不同,对具体事物有不同观点,采取的方式方法有异,在人群中大多处于连带或附属状态,这些“缝隙”某些情况下会越来越大,例如历史上南方红苗和黒苗的隔阂。此字告送我们占据首位的统治者无能为力时,分裂是必然的,但造成决裂的往往是有野心,能力比首位当权者稍强,但德不能服众的阴谋家,真正的智者从整体、民族利益大局分析,采取建议劝说,或道不同不相为谋方式,绝不会为一时之名利,给后人造罪造恶。合则兴,分则衰,分裂期的中国哪次不是大灾大难?

(0)

相关推荐

  • 【长沙】爱晚亭、禹王碑

    爱晚亭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清风峡 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952年重建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爱晚亭,原名红叶亭,后根据唐代诗人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 ...

  • 江行无题百首(一作钱珝诗)—— 一岁又峥嵘

    江行无题一百首(一作钱珝诗)--一岁又峥嵘 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yīsuìyòuzhēng róng  一岁又峥嵘释义  [一][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 ...

  • 《禹王碑》释义1

    <禹王碑>释义1 承帝日咨,翼辅佐卿.洲诸与登,鸟兽之门.参身洪流,而明发尔兴.久旅忘家,宿岳麓庭.智营形折,心罔弗辰.往求平定,华岳泰衡.宗疏事裒,劳余神堙.郁塞昏徙.南渎愆亨.衣制食备 ...

  • 《禹王碑》释义2

    <禹王碑>全译文 西安谢子展译 经过二个月的辛苦,居然把全文译出,本人也未想到.文中内容之珍贵,实在惊人.这是最早记载大禹事迹的文章,也是夏代最早的一篇文献资料.能译出此文,欣慰之至! 七 ...

  • 《禹王碑》释义3

    脊躬娄沙. 第一字是"背"字还是"脊"字,认不准,但背字常见脊不常见,是脊字的可能性更大.第二字左弓右身是为躬字.第三字下边从女,上面如山二重,是背篓的篓字,没 ...

  • 《禹王碑》释义4

    <禹王碑>释义4 <禹王碑>宋嘉定年间摹刻 摘要 禹王碑,因最先发现于衡山岣嵝峰,又称岣嵝碑,位于岳麓山顶禹碑峰东,与黄帝陵.炎帝陵被文物保护界誉为中华民族的三大瑰宝. 禹王碑 ...

  • 《禹王碑》释义5

    相关信息 2007年7月上旬,湖南文物专家多次鉴定后初步认定,近来南岳衡山上发现的重约十 余吨的巨石为失踪千年的禹王碑母本.这块曾为南岳衡山的"镇山之宝"在尘封多年后终得以重见天日 ...

  • 《禹王碑》释义6

    <禹王碑>释义6 明末岳麓书院山长,人称嵝山先生的吴道行着<禹碑辨>曰: 考<吴越春秋>,载禹登衡山,梦苍水使者,授金简玉字之书,得治水之要,刻石山之高处.此禹碑之 ...

  • 《禹王碑》释义7

    他的释文如下: 杨慎禹碑释文 承帝日咨,翼辅佐卿.洲诸与登,鸟兽之门.参身洪流,而明发尔兴.久旅忘家,宿岳麓庭.智营形折,心罔弗辰.往求平定,华岳泰衡.宗疏事裒,劳余神堙.郁塞昏徙.南渎愆亨.衣制食备 ...

  • 《禹王碑》释义8

    禹王碑在宋朝谜一样地消失了,如今人们看到的只是宋代嘉定年间的复制品 据史料记载,禹王碑最初发现于南岳衡山岣嵝峰,亦称<岣嵝碑刻>,该碑唐代还在,韩愈.刘禹锡还曾为此赋诗歌咏,但从宋朝以后就 ...

  • 《禹王碑》释义10

    <禹王碑>释义10 <禹王碑>释义九 禹王碑释义 单字译:二:堪建果,居殖畜,拾孵禽.三:丁多壮,并(舞)支(技)兴.(禹时已经有曹魏等姓,齐吴等姓氏有可能在大洪水之前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