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耳中医辩证治疗!
“油耳"又名湿型耵聍、湿耳朵、软耵聍、油状耵聍等。有的人耵聍腺和皮脂腺分泌特多,排出的呈棕黄色、油性粘稠物质,在尚未干燥后就已积满在外耳道眼里,有的甚至流出耳外,有的凝聚成团,这些统称为软耳屎,俗称"油耳",医学上叫油性耵聍,十个油耳人,九个就有狐臭,它们有互相有关联系。 形成原因 通常人们的耳道分泌物--耳屎(医学上称为"耵聍")是干燥成屑状或略呈淡黄色的痂块,叫干型耵聍。 油耳清理方法其实,随着人的咀嚼、讲话,耵聍屑会自然脱落排出,而无需特意挖耳。若耵聍分泌过多或排出受阻,有可能渐渐结成硬块阻塞外耳道,形成耵聍栓塞,从而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甚至头晕等症状,遇此情况应请医生治疗。1、最好用棉签,轻轻在外耳道转动,然后耳朵朝下,耵聍可自行出来;尽量做到不用指甲、铁签等尖锐物掏耳。2、不要形成挖耳习惯而频繁挖耳,一般应一周左右一次;但在灰尘较多的地方或有“油耳”的人可适当短一点,可根据自己情况掌握。 3、如果长期不掏耳朵,则可能形成耵聍栓塞,这时,自己就很难掏出来了,应到医院用专门器械取出,取出后坚持用滴耳剂滴耳2—3天预防感染。 中医治疗外治方法 1.取出或冲洗出耵聍,若耵聍坚硬者,应先滴药软化后再取耵聍。2.取出耵聍后,如见耳道潮红,或有糜烂、渗血者,可参照外耳道炎条中的各种外治法治疗。辩证选方1.耵聍堵塞耳道取出耵聍后,见耳道肌肤红肿糜烂者,可配合中药内服。 治则: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方药:龙胆草,茵陈,栀子,川芎,当归,柴胡,白芍,丹皮,煅石膏,黄柏克,黄芩,黄连,甘草,等加减,水煎药,或加工颗粒,或药丸免熬直接服。2.油耳 耵聍质稀如稠油如枣泥者,俗称油耳,多反复发生,可参照如下治疗。 治则:清热利湿,解毒祛腐。 方药:泽夕,防己,栀子,茅根,猪苓,茯苓皮,滑石,茵陈,黄芩,石菖蒲,木通,连翘,薄荷,白豆蔻,茯苓,白术,藿香,苍术,甘草,等加减,水煎服,水煎服,加工成药丸或颗粒免熬直接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