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七张地图带你重识世界

source: http://www.geog.ox.ac.uk/research/transformations/gis/maps/

题图来源:牛津大学地理系官网截图

英国社会地理学者、牛津大学麦金德教授*Danny Dorling因创造了一系列新的地图投影方法用于测量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而著称于世。他和他所引领的研究团队通过这种直观的数据演示,对人口、住房、教育、贫困等社会问题都进行了可视化的追踪解读。

他本人也于2016年12月在TED网站上发表了一篇文章——“Maps: 7 thrillingly new perspectives on the world and how we live today”,完善了自己同年4月在TEDxExeter的演讲——“Maps that show us who we are (not just where we are)”。

这篇文章认为地理学总是在探索新知与理解现象中前行,地理人也始终致力于揭露隐藏于人类存在于地球演进中的意义。在TED的演讲中他通过解读七张由制图学者本杰明·亨尼希(Benjamin Hennig)所作的地图,为听众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我们是如何到达今天这一步的,未来我们又将走向何处

how we got to where we are today and where we are collectively headed

正因为存在这些让我们重新看待这颗蓝星的地图,看到它们之后是否又会促进我们这些读者与听众脑内的心图(mental map)进行转变呢?是否会让我们更接近一个对全人类而言更美好的未来?

1 我们从哪来?到哪去?

这张地图是地球上人类迁徙历史的最好注解。因为它从目前公认的人类发源地——非洲出发,显示了几百万年到几千年前的迁徙走势。而这张地图的底图是当今人口密度图,也就是说哪里人多,那么这块区域就会被放大,哪里人少,这片区域就会在投影中被缩小。唯一关于这张图的小问题就是因为考古学家不断对人类起源地和迁徙年份有新的发现,每过几个月,研究团队就不得不修订一次制图过程。

2 我们这个水灵灵的世界

这个世界上总有些东西比金钱更重要。放眼全球,水资源——无论是能够轻易获取还是水质是否达标——都对于人类的发展潜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最能够通过这样一张显示年降水量高低的地图显示出来。它代表着人们生活的区域(没错,这张底图又是根据该地区的人口数量等比投影的)所得的年降水量。在研究这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时候,我们不免会看出人口数量和降水量之中水资源供给的压力是最引人注意的。这一情况不仅出现在埃及,也出现在巴基斯坦和巴勒斯坦。

3 各国人民以什么为主食

这张地图显示的是世界各地的粮食作物分布情况。它所显示的底图是以土地面积与农作物产量之间关系为基础绘制的。农作物产量越高,土地面积越大。这张地图上主要的的农作物产区——美国中西部地区、欧亚平原、印度中南部的德干高原、中国北方的平原——是全人类小麦、玉米、大米等粮食作物的主要供应地。而在未来几十年中,还有增加二三十亿嗷嗷待哺的人口,人类该如何考虑维持这些丰田沃土上土地与气候之间的生态平衡呢?如果这些区域出现危机,那么战乱也更有可能发生。

4 连接起世界的那些航线

这张图经过重绘之后呈现了人们生活的区域,所以中国和印度轻而易举地各自凭借13.82亿和13.26亿人口占据主导地位(2015年数据)。而相对杳无人烟的沙漠地区和北极圈区域几乎消失不见了。这张地图也呈现了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如何紧密相连的。这些着色的线条显示的正是飞机的航线、道路、铁路、轮船航线、输油管道以及海底电缆等交通路线。正是有了这些繁复多样的路线,驱动着全球经济发展的贸易才有可能运转得宜。

同时这张地图上有一条显眼的红线,代表着远洋航行中最大的一艘集装箱轮船——MSC Oscar。它从中国的大连港出发经过台湾海峡、马六甲海峡、索马里海域、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最终到达荷兰的鹿特丹港。光这艘船到港卸货时,如果将所有前来运货的卡车排起来,就会有100千米长。承载量如此之大的这艘远洋航船,2015年间每36天就有这样的一次航行,大概可以理解为从大连出口的一件中国瓷器五周之后就可以在荷兰鹿特丹过海关准备发货了。

5 最好的避世选择在哪里

很多时候我们不禁担心世界上的人越来越多,也会忧虑自己该如何逃离人群。而这张图就是你最好的导览,因为它把最荒无人烟的地方放到最大了,这块地方越偏远,这块区域的面积就越大。所以如果你想要逃离于世,那么不妨考虑一下格陵兰岛、南极洲和青藏高原。其实从制作第一张避世地图开始,制图团队就发现每年这些区域都在不断变大,因为每年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打包行李往城市里去。避世区的变大似乎也从另一个角度在印证各国城市化的加速。

6 夜间的地球不止于灯光

这张地图的原图其实就是绕地卫星拍摄到的地球夜间影响,但制图团队似乎还觉得不够得劲,所以又将夜间灯光图投影在了人口分布地图上。在这张图上经过拉伸变形的底图反映的是人们都生活在哪里。因为如果这片区域无人居住,它就会被缩小缩小直至消失。地图上的灯光,比如英国的伦敦、埃及的开罗和美国的东海岸,都是如此的明亮,这些地方的居民用灯光点亮了夜空,因为他们负担得起,也愿意花钱在灯光照明上。

而这些暗一些的区域要么是当地人根本负担不起电费,要么就是这些地方的居民选择尽量不要用灯光把城市照得明亮如昼。因为通过动画来看这张图的动态演变,自2011年日本海啸以来,东京的光点在逐渐变暗,因为能提供四分之一电能的核电站垮了。总体而言,这张夜间地图反映的是一个不平等的世界。越富裕的地区越明亮,而大部分的穷人则相对生活在黑暗中。

7 我们所处的摩登世界

欧洲自中世纪以来就以在布上绘制世界地图(mappa mundi)而著称于世。在这张现代版的世界地图上,我们将海洋隐去,只留下显示74亿人所居住的陆地区域。陆地大小的比例根据人口数量多少来确定。在这张地图上你可以明显看到印度居于郑重的位置,但全球人口中心却在逐渐迁往非洲大陆。这就让欧洲和美洲看上去更加偏居一隅了。

对这位学者感兴趣的,可以浏览:http://www.dannydorling.org

对这类地图意犹未尽,不妨点击:http://www.viewsoftheworld.net

对TED相关内容好奇,还有更多: https://www.ted.com/speakers/danny_dorling


*麦金德教授意味着什么?

麦金德教授以近代地理学奠基人、英国地理学家Halford Mackinder爵士命名。简单来说属于特别荣誉教授,基本上就是牛津地理系的执牛耳者(?)。其中对我而言最眼熟的应该就是上世纪曾任这一职务的David Harvey,感觉足以看出得到这个教授席位意味着学界对这位地理学者的学术成就有多认可。

今天的推送基于社会地理学家丹尼·道灵(Danny Dorling)的TED演讲 “Maps that show us who we are (not just where we are)”,我是通过在TED官网以“geography”为关键词搜索到的,之后通过演讲界面下方演讲者的个人网站和中文版的TED页面,到腾讯视频搜索关键词发现也有,至于为什么说这么清楚,就是希望在别人提问是怎么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中找到资源之前就先把这个查找资源的路线说清楚。

腾讯视频译名:

地图的作用不单单是定位那么简单 有时候它还可以让我们认识自己

上传者:TED  上传时间:2017.01.17

TED中文官网:

发布时间:

中文版译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