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泰掸老:从传统走向改良的瑞丽傣族服饰(修正版)
本文作者: 鹿圈圈
上一篇《傣泰掸老:怒江河谷飞扬的七彩隆基》我们讲了德宏大泰人的服饰,提到了大泰(tai long/yai)一般按照居住方位分为了傣讷(北),傣德(南),傣卯(瑞丽河谷的中间派),讲完了德宏傣讷,那我们继续向南,讲一讲瑞丽傣卯和掸邦傣德。
#傣卯服饰
先讲傣卯吧,傣卯的服饰实际上和傣讷是很像的,但是也有自己的特点。
老规矩,上图▼
看得出,男人服饰依旧没啥特色,女人服饰也与傣讷极其相似——都是汉式立领对襟上衣+筒裙,盛装也是sin fa——差异主要在于头巾和筒裙的系法上。
前文提到:“样式华丽,工艺复杂的筒裙,在当地傣语里被称为sin fa,一般与丝绸上衣相配。”
傣卯并不像傣讷那样通过发型来表示女性的婚姻状况,她们无论婚否都用彩色织锦做的头巾裹头,其两端会垂下来,像翅膀一样,显得有几分俏皮;还有一种是把“翅膀”固定在头顶,这种显得沉稳些,但也不如傣讷包头那般端正整齐。
(披着内陆披肩的傣卯女性)
(傣卯头巾,现在很罕见了)
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傣卯是算作广义上的傣德中的一种的,这种包头也是全体傣德的标配,只不过包头的花纹有所不同罢了。
(缅甸傣德)
至于筒裙的穿法嘛,上一篇提过傣讷是正前方捏褶子,一般捏三个;而傣卯和其他傣泰人差不多,都是向一侧拉扯的。
下面这张瑞丽老照片可以明显看出区别,画圈的两位是傣讷妇人,裹大包头;剩下的均为傣卯(左二着裤女性应为汉人)。傣讷的裙子是裹腿的,看起来像裤子,因为其放量都堆在正前方,而傣卯裙子放量都在侧面,故而呈现不出这种效果。
除此之外,德宏因为地处较北,气候较冷。无论傣讷还是傣卯,都有裹绑腿御寒的习惯,一般绑在小腿上。大概是傣讷傣卯女性为了方便劳动,往往喜欢把裙子系高露出脚踝甚至小腿,而成年女性又不穿裤子,故而用布套把露出来的部分包裹起来。
从老照片和传世实物来看,傣卯傣讷的平民女性穿sin fa时往往会把裙子也提的很高,因此露出来的绑腿自然寒酸不得。故而丝绸刺绣都会放上去,与盛装筒裙相呼应。
(台湾收藏的傣族裹腿及相配的筒裙,不知道哪个二货给加了个抽绳)
(左为头巾,右为裹腿)
以及,德宏傣族也有臂箍,与版纳的稍有不同▼
(左一右二女性手上的臂箍)
(还有这种巨大精致的开口镯子,盛装必备”)
#瑞丽傣族的改良服饰
说了这么多,我知道有些去过瑞丽的人可能会觉得我在胡扯,在瑞丽明明见不到这种服饰。是的,现在确实见不到了。如今的瑞丽傣族,穿的是一种基于此的改良服饰。
立领对襟上衣被各种改良西式上衣取代,筒裙则是简化版的sin fa,保留了其竖状走向的装饰风格。包头风格有所保留,但是变成定型的了,即使还有直接裹的也不再使用老式头巾。
总而言之就是和德宏其他县市的傣族差异越来越大,老式的风格现在完全见不到了。我目前只找到了一套现代拍摄的老式傣卯服饰照片,是掸邦人拍的。掸邦最北边与中国接壤的地方也有不少傣讷和傣卯,穿的和德宏一样,不过现在也丢的差不多了,都穿改良款了。
(我真心觉得还是老款好看)
(新老对比)
因为整个大泰支系的泰人基本上是按照瑞丽江被分割成两块,傣讷和傣德,而傣卯居于中间,可以说是两支大泰的过度状态。一方面服饰变成了傣讷式的,但是头巾和裙子的系法依然是傣德式的,随着时代的变迁,改良式的傣卯装束推广到了整个掸邦,为傣德人所爱。
#傣卯历史
(无论从地理还是文化来看,瑞丽江都是重要的分界线)
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瑞丽市旁边有个勐卯镇,但实际上勐卯是当地傣族对整个瑞丽一带的称呼,如今瑞丽市的官方傣语名称依旧是勐卯(ᥛᥫᥒᥰ ᥛᥣᥝᥰ)。我曾经说过,傣族普遍以自身居住地作为自己的自称,就像勐lue傣族自称tai lue一样,勐卯的傣族自然就自称傣卯了。
不过勐卯这个地名,在历史上也可以说是赫赫有名了。历史上的勐卯曾经十分强盛,在傣文史书里被称为勐卯果占壁,其全盛时西北可至印度阿萨姆一带,南部可至西双版纳老挝北部。
卯,一说勐卯传说中的果占壁王妃被体楞噶鸟叼起而头晕,“卯”意为头晕;一说为雾,勐卯即为云雾之城(国)。果占壁,佛经中有记载为天竺地名,巴利语词源,意为“出产香软米之地”。
有研究证明《史记》中的乘象国即为勐卯果占壁,当然,无论勐卯果占壁是不是乘象国,其在汉文史书里真正的高光时刻是元明时期的麓川王国,这应该是泰人王国在中国史料上留下的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了。简单来说就是元朝为了和缅甸打仗,给了滇西泰人很大的权力,有个叫思可法(傣文史料里对这位的身世写的那叫一个神奇,编神话那是古代所有民族史官的传统异能)的首领借这个机会开疆扩土,不但让很多其他傣族城邦向其称臣纳贡(比如当时已经衰落的勐泐),甚至还暴捶缅甸(同样是泰人,瞧人家武德多充沛,暹罗真是费拉不堪)总之把麓川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勐卯龙(long意为大,勐卯龙即为大勐卯),思可法也成为傣泰人历史上名副其实的雄主。
然而好日子没过多久,明朝建立以后,勐卯因为太跳,被大明联合其他土司给灭了,这期间各种精彩故事就不多叙述了,可参考《明史·云南土司传》。总之,在正统年间“三征麓川”之后,勐卯彻底衰落,思氏家族退至勐养(位于今缅甸克钦邦境内),虽说思氏不敢对大明怎么样了,但不妨碍他们欺负缅甸。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缅人也不好惹了,在勐养吞并缅甸阿瓦王朝仅仅不到30年,另一个缅族王朝东吁王朝便夺回阿瓦,思氏后裔逃至干崖(今德宏盈江县),云南巡抚周嘉谟改其姓为衎,将其安置到勐卯故地,设置勐卯安抚司。从此衎氏土司便统治瑞丽一带,直到解放后的民主改革。
(衎夫人这打扮一点都不傣卯)
总之,无论历史上的勐卯果占壁多么强盛,如今也只剩下瑞丽城东山坡上的广贺罕王宫遗址(现在重建了,也是旅游景点了),以及当地傣族的勐神祭坛了。
(重建的广贺罕王宫)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