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教我如何不想她
jiào wǒ rú hé bù xiǎng tā
作品原文
《教我如何不想她》是由刘半农在1920年于英国伦敦大学留学期间所作,是中国早期广为流传的重要诗篇。该诗由于音韵和谐,语言流畅,1926年被著名的语言学家赵元任谱成曲,广为传唱。
刘半农在这首诗中首创了”她”字的使用,受到广泛的赞誉。
作品原文——-
教我如何不想她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刘半农 1920.9.4
创作背景
刘半农早年积极投身五四运动,并一度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1920年赴英国伦敦大学留学并致力于语言学研究,此时诗人远离祖国,思念亲人,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感情深沉的诗。诗名开始时叫做《情歌》,后来改为《教我如何不想她》。
五四以前,汉字中的”他”本无男女之分,刘半农在《教我如何不想她》中首创了”她”取代女性,并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1926年赵元任将此诗谱曲,并广为流传。
作者简介
刘半农(1891年5月29日-1934年7月14日),原名寿彭,后改为复,初字半侬,时用瓣秾,后改字半农,号曲庵。一八九一年生于江苏省江阴县,一九三四年谢世。1917年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新诗人、杂文家和著名的语言学家。
他的《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康士坦丁语言学专奖”。是我国第一个获此国际大奖的语言学家。在新文化运动中,他写了大量的诗歌,内容多是反封建的,形式上着力模仿民歌。出版的诗集有《瓦釜集》(1926)、《扬鞭集》(1926)。其他著作有《半农杂文》、《中国文法通论》、《四声实验录》等,编有《初期白话诗稿》,另有译著《法国短篇小说集》、《茶花女》等。
在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上,开始并没有这个“她”字,古时第三人称不分性别,男女都是“他”。因此,当“她”开始推行时,就遭到女权主义者的反对,认为这是对女性的歧视。
其实,区分男女共用了几千年的“他”,也是受外来语的影响,如英语,He是男他,She是女她。所以,当时的文化界准备推出一个特指女性第三人称的代词。
不久,三个大佬分别提出了三种方案,鲁迅建议用“伊”字,鲁迅的弟弟周作人建议在特指女性第三人称时就在“他”的右下角备注上一个小号的女字,结果这两种方案都没得到大家的认可。
纷纷扰扰、莫衷一是之际,刘半农第一个提出用“她”来特指女性的第三人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恰切而又自然。虽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但因其实用、简单,意义承接转变容易使人接受、理解,因而很快得到了大众的认可和运用,此事在当时文化界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连鲁迅也大为赞赏刘半农这种简洁而而别出心裁的创造,很快用“她”代替了自己的“伊”。刘半农创造的“她”字,结束了汉语书面语言中第三人称混乱的历史,纯洁、丰富了祖国的语言文字。“她”也很快被收录入相关字典,成为公认的正式文字,沿用至今。
造“她”时用心良苦,想“她”时良苦用心,同样来自心灵深处的“她”,诗中的“她”与其创造的“她”可谓心心相印,相得益彰!
真正推动“她”字被社会普遍使用的,还在于刘半农那首著名的白话诗《教我如何不想她》。该诗经赵元任先生谱曲后,收入了1925年出版的《新诗歌集》,经年传唱,至今不衰。“她”也跟着快速地流行,虽然之后还有一些守旧者拒绝使用“她”字,但终究无法阻碍“她”的脚步。
也有人说,刘半农是“她”字的创造者一说值得商榷。新文学探索者康白情早于1919年5月《晨报》发表的《北京学生界男女交际的先声》一文中,两次使用了“她”字;而先于《教我如何不想她》,将“她”字入诗的,也另有其人其诗,如俞平伯发表于1920年2月的《别她》一诗。
但多数人坚持认为,刘半农是“她”字的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