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忆汪村大庙 [依韵寒江渔人] 作者:jxwhb

西江月·忆汪村大庙

难忘百年古庙,回眸二老闲居。
后墙修竹若干珠,见证人间凄苦。

往事如烟易散,新房更换难书。
梦中古庙似当初,只是门厅易主。

寒江渔人先生原玉:

欲继祖天师庙,几修玉殿仙居。
鬣衣道士炼丹珠,昼夜不辞辛苦。

指望长生不老,认知世事糊涂。
原来都不似当初,应是人生自主。

短文简介:

在我童年的时候,我们大庙汪村就很出名,那是虽然不时兴旅游,但来看大庙的人络绎不绝,有些时候,他们是到庙里求签问卜。算过一次卦庙内的老人可以得到两角钱,但必须偷偷摸摸进行,一旦公开,那就意味着结束。那时庙里住着一对老年夫妇,男的叫王季云,我们叫他季云公;叫他夫人我们叫她季云娘娘(奶奶)。季云老人极其乐观,每天嘻嘻哈哈和路人聊天,仿佛他是天下最快活的人。季云娘娘则仿佛成了他最忠于职守的服务员,每天勤勤恳恳为他服务。他们的零用钱几乎就靠他人求签问卜得来的。他们得益于摆在庙里汪公老爷(汪华公)的木雕像。只要香火一烧,来求签问卜的人嘴里嘟嘟囔囔诉说自己求签的虔诚和目的,季云公手中竹筒里就会跳出一根篾签,篾签上标明是什么卦,季云公就会滔滔不绝的详尽解释这根签的含义,让求签的人心服口服外带佩服,最后小心翼翼从内衣口袋里掏出两角钱向老人告别。要知道那时的两角钱真是来之不易,我从仁里村给我们村里小店挑来一百斤货,l来回走三公里也只能得到两角钱。一般的人还找不到这活干。我那时是一心学雷锋的学生,经常给老人用独轮车送去我们第四生产队供给他们的口娘,他们夫妇每次都是充满感激之情。后来到了1966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汪公木雕像被抬走了,他们也勉强过完极其艰难的余生,举个例子说说吧:他们连吃饭用的唯一餐桌也以两元钱的低价卖了,可见生活是多么的艰难!接下来季云娘娘死了,过了不久,乐天派的季云公也就告别了这个也令他曾经快乐、感到心满意足过的世界。再后来,大庙快要倒了,村里无力维修,打报告给县里,县里也无力回天,终于在1969年前后,明朝那位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军门都督为满足母亲要看金銮殿所偷偷摸摸建造的大庙终于在大队党支部一声令下拆掉了!凭我幼年喜欢大庙那副楹联的书法,我在头脑中记下那副楹联:

顺天命定人心义起歙洲数十城狂澜独挽
       应藩封飨庙祀忠昭唐代千百载生气犹存

后来有个王姓的村民在大庙的原址上盖了土房,却年年时运不佳,常年得病,最后搬回老家住了。
       再后来,又有一户王姓村民来这里盖起了像模像样的楼房,却于1983年生下一子,此子极聪慧,读书有成,现在在县医院当了一名主治医师。我曾经拜访过他的母亲,他母亲坦诚的告诉我:她在动工之前就给汪公大庙的汪公老爷焚香叩拜,诉其建房乃是万不得已的实情。此后房子建好,逢年过节,都要虔诚的给汪公老爷焚香叩拜,求他庇护一家平安。
      但我一想起童年的大庙,总有莫名的怀念。记得上个世纪末,绩溪县打算重建大庙,不知是什么原因未果。
      我想:世间万物,都有生成到消亡的过程。但沧海桑田之变,谁都无法预料,或许在将来的某一个时代,当地又出了一位类似胡宗宪的人物,重修大庙也在情理之中。到了那时,又自然有人会续写大庙的来龙去脉了!
        这儿附上的是大庙唯一保存极其珍贵的远景照片,让它来抚慰我的难忘的记忆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