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嗝四年不止,名家一味药治好,真是单方一味,气死名医!
故事的主人公,叫做景莘农(下图左一)。
这位老先生,生于1884年,卒于1964年,陕西人。他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曾任西安市中医院的首任院长,山西省中医研究所所长,在当时来说可谓德高望重。民主人士章士钊作为景莘农的密友,曾专门为他填词。
这位老先生治病,有一个特点。这就是,用药越少越好。精简的方子,才是好方子。大方子,在他眼中,不但没水平,而且还显得很笨拙。
有这么一次,大概是1962年的5月份,景莘农先生接诊一个患者。这个人,是当时的苏联人,援华专家,叫做波切耶夫。
这位专家,学问挺好的,但是身体有一个毛病,就是爱打嗝,根本停不下来。来中国之前,他在苏联已经发病四年了,怎么治也治不好。以至于此人后来几乎放弃了希望,觉得余生可能就这样了。
到了中国以后,中方对他十分照顾,接连找了不少人为其医治。但是,效果都不好。
最后,大家想了一个办法,把他带到景莘农的面前,请当时任陕西省中医研究所所长的景老先生想办法。
刻诊,见患者满脸通红,色泽鲜艳,脉象细数,舌质大部分都光红,如镜面一般,只是略带一点薄黄苔。而且,他这个打嗝,还不像别人那样,声音高亢。他的声音很短促,也比较低微。
景老先生仔细寻思了一下,就开了一张方子。这方子开出来,大家伙都愣了——
炙枇杷叶120克,水煎服。就这么简单。
这玩意儿能治好吗?这才一味药啊!当时,大家伙心中都有疑问。奈何,景老先生德高望重,谁也不好质疑。反倒是这个苏联专家觉得有趣,才一味药,真方便。
结果,谁也没想到,患者才服用一剂,呃逆打嗝就基本消失了。再服用一剂,症状彻底消失。
苏联专家乐坏了,说中国的医学,真是奇妙。
这里头是怎么回事呢?我给你说说吧。
当然,文老师的知识水平很低,说得不一定对,您多包涵。
这个患者的呃逆,属于胃阴不足所致。
胃阴是什么?我昨天还说过呢,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胃里头的水分、津液,相当于炒菜做饭时,锅里的水。胃里头的胃阴一旦缺少了,胃就失去了正常工作的能力。胃气,正常情况下,是往下降的。它需要时刻把食物和液体往下送啊。现在,胃阴少了,胃功能下降了,它的气就不往下走,反而向上反。这一反,患者就不停地打嗝、呃逆。
那么,如何知道此人胃阴不足啊?你看,这苏联专家面色发红,色泽鲜艳,为有热之象。脉细数,说明阴虚有热。胃阴不足,无法上潮舌面,所以舌头大部分发红、光滑如镜。少量的薄黄苔也是体内有热的表现。
因此,结合舌、脉和全身表现,这苏联人属于胃阴不足无疑。
既然如此,我们就得去养他的胃阴,同时降他的胃气。
用什么好呢?景莘农老先生选择了重用枇杷叶。
枇杷叶,是传统中药了。它就是蔷薇科植物枇杷的叶。这个东西性味苦寒,入肺经和胃经。它的首要作用,就是清热化痰、止咳平喘,对风热咳嗽、肺燥咳嗽等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这是为人所熟知的。
大家不熟悉的,可能是它入胃经的一些作用。这个药能和胃降逆,对胃热、阴虚所致的呕逆、吐血、胃气上冲等病症,有治疗作用。也就是说,对胃里有热的,它可以清热。对胃气不降的,它可以顺降。这个作用,说实话,现代中医应用得不多。大家还是主要注重它入肺经的一系列功效。
既然枇杷叶可以清胃热、降胃逆,那当然可以用在上文所说的苏联人身上了。
请注意,景老先生这里用的是炙枇杷叶。我个人认为,这个炙枇杷叶,就是蜜炙。蜜炙枇杷叶,有很好的滋润作用,养胃阴的效果更好一些,可以适当改善患者胃阴虚的局面。
当然,只这一味药,不做别的配伍,要想取效,是不容易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大用量。所以,景老先生重用120克,单刀直入,势大力沉,直击病所,这才获得良效。
当然,这么做,也是艺高人胆大。一般人,恐怕不会这么用。这是在准确了解病因病机,同时又细致了解中药功效的基础上,酿出的奇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