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具“创新”书法家,连小楷都这么与众不同,独领风骚近900多年

今天和一位长辈聊书法,他说,在艺术领域的创新,往往是“一代否定一代”,书法也不例外,在否定中创新、突破前人的桎梏,又在否定中传承、回归,不断周而复始中前行。

魏晋推崇的是“气韵”,整体书法呈现流美妍媚,风流潇洒,凸显了士大夫逃离现实,追求清闲雅逸,这是娴静的美。

唐代追求的是“法度”,书法法度严谨、气魄雄伟,主流书法家都是高官,凸显大唐盛世气魄,具有力度美。

宋代追捧的是“意趣”,书法纵横跌宕、沉着痛快,主流书法家多是文人墨客,他们不满现实,以书达意,追求意境。

至于到了元明时期,再次复古,都是历史时代所决定的。

所以才有了“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的说法!

尤其到了宋代,他们不满足于唐人的法度森严,追求个性解放,尤其是苏轼、黄庭坚、米芾、蔡京等人,书法都有一种“洒脱不羁”的影子。

正如苏轼所言:“诗不求工字不奇,天真烂漫是吾师。”

黄庭坚亦说:

“老夫之书,本无法也,故不择笔墨,遇纸则书,纸尽则已,亦不计较工拙与人之品藻讥弹。“

在宋四家中,最有创新精神的是黄庭经,他在文学中,提倡“夺胎换骨”,在书法上亦是如此,他独创了长枪大戟、绵劲迟涩书风,并把这种书风大胆运用在其小楷之中。

​他的小楷作品《金刚经》,与常见小楷截然不同,并不追求巧密精思,端庄匀称的特点,而是中宫收紧,力度从中心放射出来,不失重心,通过对部分笔画的夸张,呈现出浑触萧逸,骨力遒劲的气魄。

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有余(苏轼),而在黄庭坚的小楷《金刚经》,小中见大,笔画精妙,清秀瘦健,骨力遒劲,其舒朗开张之势,以文人独有儒雅书卷之气扑面而来,独领风骚近900多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