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苹果,6年匠心,4000万投入,只为找回真正的苹果味
农场主+
第1882期

很多做生态农业的人都看过一本书,叫《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说的是日本农民木村,坚持不用农药化肥,8年只种出2个苹果,被嘲笑了整整10年。
但木村却用匠心种出了奇迹,他的苹果放置2年不烂,订单如雪片般飞来,他的苹果制成的“苹果汤”成了很多法国餐厅的招牌菜。
在中国,也有这样的“傻子”,为寻找一口儿时的苹果味,花了6年时间,投资4211万,几乎倾家荡产,只为种出让人一吃便忘不了的好苹果。

用6年时间,等一个好苹果
今天要分享的这位农场主叫赵永吉,农民出身的他,在壮年时选择外出创业,在兰州做商贸流通,事业渐渐做得风生水起。
但在他的心中,一直有一份故土情结。

北国春创始人赵永吉
带着乡恋,他开启了人生的第二次创业。
做出这样的决定,不是源于一份冲动,而是经过细致的考察和完整的调研。

他的家乡在甘肃庆阳,俗称“陇东”,由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有效积温高、昼夜温差大,具备优质苹果生产的全部7项生态指标和6项辅助指标,是全国优质红富士苹果最佳适生区。
当地改种苹果的果农越来越多,但都是散兵游勇,成不了气候,缺少一个头部企业,把庆阳苹果做大做强,实现品牌化发展。
赵永吉打定主意,要利用当地的资源禀赋,种出口感最好的苹果。

四处打听之下,他选定当地2000亩最早的矮化密植果园。
这片果园,日后也成为中国有机认证面积最大的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园。
经过之前大量的考察与调研,老赵很清楚:土壤,是种出好苹果的唯一答案。

于是他不远千里,从青海拉来几百车羊粪,深挖100公分,埋入羊粪,重新改造土壤。

再用大豆,秸秆,蘑菇渣,矿粉加牛奶,斥巨资制作有机肥。
3年什么都不种,就是为了修复一片好土壤。
3年养好土壤还不够,还要3年养树,不留侧枝,专攻主干,让树木充分吸收有机营养。

为了追求极致的口感,他对疏果也颇有要求:
“长得太小的不要,身上有伤痕的不要,见不到阳光的也不要。”
每20-25厘米留1个果,一棵树一般只留100多个果子。

杀虫灯

粘虫板
做有机农业,必须拒绝化肥、化学农药,为了对付大量不请自来的虫鸟,除了诱捕剂、杀虫灯、粘虫板等常规措施,他更是自建4000立方的蓄水池,繁殖青蛙,作为生物天敌。

园区的杂草一派“欣欣向荣”
葳蕤生长的杂草让很多果农头疼,老赵却深知果园生草的好处。
“杂草,除了保湿、调节小气候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等作用外,还可以减少除草剂的使用,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以色列进口微喷滴灌系统
为了避免靠天吃饭的困境,提升作物的生长效率,老赵斥巨资从以色列进口微喷滴灌系统,高效节水,且肥水渗透够深,不易诱发病害。

在他的努力下,果园及周边的生态在慢慢恢复平衡,物种的多样性也在农场得到体现。
不时能看到蜜蜂乱舞,蝴蝶翩飞,土地也变得温柔起来。
功不唐捐,熬过了漫长的6年,老赵终于等到了他想要的苹果。

一个好苹果能走多远?

老赵不惜一切代价守护的苹果,最能检验其品质的,自然就是口感与滋味。
如果有机会去到老赵的基地,可以直接摘下,甚至不用去洗,像小时候一样,在衣服上象征性地擦一擦,就可以开吃。
入口脆无渣,沁心甜如蜜,没有催熟剂、增甜剂,更没有打蜡,每一个苹果都是它自然生长的样子。

在电商平台里,买家纷纷留言:
“苹果色泽、口感很不错”、“又大又脆,很好吃”、“这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苹果”、“真正的有机,咬一口就知道不同”……

生产环节算是彻底过关,但要把3000多亩地,7500吨苹果顺利销出去,在这样一个供过于求的时代,并非易事。
熬过漫长的生产环节,他又开始死磕品牌之路。

品牌的第一步,做差异化。
他想到的是做功能农业,采用第三代富硒技术,在苹果不同的生长时期,对根部及叶面进行浇灌和喷洒硒元素营养液。
以富硒为卖点,生产营养型高端苹果。
品牌的第二步,以权威为背书,加强信服力。


中国果树研究所汪景彦教授(右)参观指导果园
邀请农科院团队、果树研究所教授前来基地实践指导,获得业内权威人士对产品品质的认可。


在上海亚洲果蔬产业博览会亮相
积极参加各大蔬果行业的展会,并精心准备,珍惜走出去的机会。

第四届苹果产业大会荣获金奖

老赵家的苹果,在各大协会评比中也是一路过关斩将,获奖无数。
品牌的第三步,线上线下营销。
对农人来说,种永远不是最难的环节,如何卖出去,是更考验创始人功力的事。
为此,老赵也是绞尽脑汁。


与《读者》出版集团合作,签订消费扶贫产销对接苹果采购协议,首批订购苹果35000斤。


自建电商平台,为了吸引更多客户,推出苹果礼品定制业务。
与湖南电视台“芒果易购”平台达成产地供货的合作意,节目组将带队前来,在基地展开直播销售推广活动。

他一直没有忘记自己返乡的初心,在公司取得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之后,他带动周边8个行政村,72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园务工或自建果园来提高收入。
目前,在他的带动下,已使669户实现脱贫。

老赵给自家的苹果命名为北国春,这里面,寄托了他一个种下春天的梦想。
返乡创业这些年,每一步都透着艰辛,每每心情委顿时,只需要在园子里走一走,便又会觉得草木蔓发,春山可望,未来可期。

编辑 | 源味君
排版 | 小抽屉